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语文要素精准落地作者:朱晓方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0年第01期统编本教材依照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程内容,人文主题广泛灵动,语文要素明确扎实,并划分成为若干的细节点,循序渐进地分布在不同单元的课文和练习之中。一线教师如何把握不同学段、不同册数、不同单元、不同课文中的语文要素,并通过有效的实践训练将其转化为语文能力呢?笔者以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一、用课标观照课文,洞察训练方向1.高屋建瓴,联系课标精神比照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篇章页,设置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单元导语,如果将整册书统整起来进行比照,就不难发现编者所选定的语文要素与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学段目标有着一致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第八单元“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些与课标中第二学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指向的目标相匹配。再如中年级的习作要求,能够尝试在习作中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运用起来,尤其是一些具有新鲜感的词语,所以在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学习要素就要求学生“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第七单元就要求“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统编本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就是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分解,更是课标教学要求在常态化教学中落实的方向。但语文要素在统编本教材中并不是一一呈现,而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认知等诸多元素进行必要的取舍、调整,甚至是变形处理的。这种编排指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使得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清晰明了。2.平行观照,联系学段课文比照语文核心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过程。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本单元中单一的语文要素,更要以整体性视角关注所教课文、所处单元前后语文要素的衔接与发展。其实本单元所设定的语文要素,在统编本教材中并不是首次出现,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就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第六单元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对这两个单元训练要点的再延伸、再深化。如果我们将教学的关注点继续向前推进,还会有新的发现,第一学段中的语文要素就曾经提出要“联系生活”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意思。统编本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依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方式阶梯状排列,为教师在明确语文要素、把握训练定位上提供了依据。二、依课文落实要素,明确教学重点1.知晓导语用意,明确语文要素统编本教材根据教材所选择的内容,在每个单元的篇章导语页上都以生动形象的文字揭示出单元的人文主题,并以精准简洁的文字展现出单元的语文训练点即语文要素,让师生一读就懂,明确了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方向。教师要在教学之前认真研读单元导语,构建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板块。比如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明确了两个语文要素: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指向于理解层面的阅读,学生紧扣文本内容感知关键性字词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这就为体会文章表达的内在情韵奠基;二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这一语文要素指向于习作表达。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多彩的童年”,所选编的四篇文章都是典型的叙事记人类文本,都反映了名人或者作者身边的人在童年生活的事例,与本单元的习作训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为后面习作指导与实践形成了情感和认知上的铺垫。2.洞察练习设置,落实语文要素课后习题是编者从具体课文出发为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精心编写的练习,集中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在本篇课文中的践行和落实,每篇课文对单元语文要素所承担的任务,只要对比课文后的练习题就可以清晰地洞察出来。本单元中前面三篇精读课文都设置了三到四道练习题,虽然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其中都有题型指向于本单元“理解句子意思”这一语文要素;最后一篇是一篇略读课文,虽然没有设置课后练习,但在文章前面的“学习提示”中也明确提出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纵观整个单元中课文阅读的导航系统,就不难发现编者为了教师能够有效而精准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观照,需要教师在解读教材中细加考量。鉴于此,教师在执教单元之前制订目标时,更需要关注课后的习题,多从习题中把握课文的核心内容以及编者的用意;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不能将课后习题仅仅看成是一道普通的题目,而要将其视为教学的方向,要在观照全文和统整所有教学板块的基础上,在涉及语文要素的习题上多下功夫,精心设计多元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保证单元要素和课后练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三、借活动承载要素,强化落实效果1.紧扣单元要素,学习活动分布呈现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为了达成每个单元的训练要素,教师不能指望通过一篇课文、一个活动的实施就能一蹴而就,需要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板块、分程序地按步完成。比如剃头大师一文,教师可从文本特点以及课后习题,将语文要素的落实分为以下几个板块: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取文本中几个重要人物,在关联人物关系下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其次,自主默读课文,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明晰故事中所谓的“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并相机洞察他们有这种称号的原因;再次,文本精读,关注文本核心语段,讨论我们在剃头时与老师傅有什么不一样,并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課文中“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跟受刑一样”等极具生活气息的语句所包含的价值意蕴;第四,细读文本,聚焦语段中的片段描写,提炼并体验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剃头大师这个题目精妙在何处,感悟文本语言中所蕴藏的童真童趣;最后,拓展延伸,将这篇课文推向秦文君调皮的日子,并运用从课文中学习的方法自主阅读整本书,感受书本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上述教学中,虽然每一步都没有与语文要素相关,但每一个板块都是在为落实语文要素而服务,通过扎实的语文活动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言意兼得中实现了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2.丰富训练范畴,实践参与习得方法语文要素是教材编者在教材中明确揭示出来的,蕴藏在单元课文内容之中,要想真正地转化为学生能够带得走的技能和意识,就需要将语文要素与教材课文进行碰撞交融,并生发出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下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体验,让学生习得方法,最终形成习惯,并在迁移衔接、拓展实践中逐步加强。这种拓展方法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利用文本之间的融通性、共生性,学会从一篇向另一篇迁移。比如学习了童年的水墨画之后,就可以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迁移实践,继续阅读张继楼另外两篇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树上和街头。第二,拓展阅读,从一篇向一本扩展。比如学习了肥皂泡后,就可以相机拓展冰心的散文集再寄小读者和冰心散文选,让学生重点阅读雨后吹泡泡,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出发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快乐和情趣。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并不是冰冷而僵硬的知识,只要与课文相连,与生活融通,就会变得有温度、有情趣。教师要善于将语文要素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实践和习得过程变得更加快乐。统编本教材采用了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精准地阅读课文内容,巧妙地设置活动。这样,才能让语文要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悄然落地,最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责任编辑 张 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