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杭乡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10年2014年)一、上杭乡基本情况和茶叶产业发展现状1二、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评估2三、指导思想3四、基本原则4五、发展目标4六、具体措施5一、上杭乡基本情况和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上杭乡境内山峦起伏,景色秀丽,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全乡拥有山地面积7.6万亩,发展茶业得天独厚。多少年来,上杭乡百姓始终对茶叶的加工和种植情有独钟,特别是修水县委、政府把茶叶产业列入“1116”工程强力推进,使我乡茶业如遇春雨般的滋润而焕发勃勃生机,迅速壮大。2003年以来,我乡在县茶叶办的指导下大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和发展名优茶生产,取得了茶园面积持续增长的显著成效,产量和产值可望实现近三年翻番增长势头,至2009全乡拥有茶园面积已达5000余亩,千亩以上基地2个,500亩以上基地1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2家(东谷潭有机茶厂和十二坊茶叶精制厂);2009年全乡茶叶总产量4.23吨,产值200余万元,茶叶生产规模成为仅次于大椿乡位居全县第二。二、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评估(一)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是生态条件良好。上杭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多呈酸性黄红壤,适宜茶树生长。茶园生态环境优越,无污染,利于生态、绿色、有机茶的生长。二是宜茶面积较大。全乡的国土总面积为56.8平方公里,适宜茶树生长的面积占60%以上。三是茶农不断增多。自2003年以来,我乡茶园面积由原来零星分布的几十余亩增加到2009年底的5000余亩,特别是通过去年乡政府组织全乡部分村民代表到浙江松阳参观和现有示范户带动后,绝大多数农民已意识到茶叶产业是增收致富的好门路。四是领导高度重视。一直以来乡党委、政府把茶叶产业纳入了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把它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五是政策扶持增强。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这对我乡茶叶产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六是产业基础较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上杭国营茶厂的曾经辉煌,我乡活跃了一批茶叶生产和贩销商,且一直和外界存在若隐若现的联系,而这批贩销商又已成为当今的经纪人和产业大户。(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茶园比较分散。全乡5000余亩茶园分布在8个村,多的村有1500余亩,少的不足100亩。另外集中连片的茶园较少,成规模的千亩基地只有2个,500亩以上的基地1个。二是加工企业滞后。虽然有两个加工企业,但加工质量低,数量少。春茶有人采、有人加工,夏、秋茶则大多茶园无人问津,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三是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农户把发展寄予于退耕还林、贴息贷款等政策,加之“重栽轻管”,效益很难发挥,农户自行投入严重不足。还有的农户因一次性栽种面积过大,茶园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茶园弃管现象存在。四是品牌意识不强。现有两家企业一般都是别人需要什么品牌就做什么品牌,品牌自主意识不强,必将对以后发展不利而造成效益不高。三、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和有机茶为发展方向,以资源整合和培育龙头企业为手段,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在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下功夫,稳步推进全乡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争取五年内把上杭乡打造成赣北茶叶强乡,使茶叶产业成为全乡人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成为我乡经济发展支柱。四、基本原则1、科学发展,合理布局。围绕农民增收,优化品种结构,适度发展,规模种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农民的自我积累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2、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在管理、采摘、加工、品牌、包装、销售等环节上,强化标准化生产意识和质量意识,全面提高茶叶企业的档次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茶叶产业。3、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村组干部、农民技术员、种茶大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4、招商引资,企业带动。引导现有两家企业积极靠大联强,大力实施茶业招商,着力打造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的龙头带动,全面提升上杭的茶叶产业升级。5、立足生态、发展旅游。围绕新农村建设,着力把茶业融入观光旅游,借助城郊乡的优势,让上杭美丽山水构成了富有乡土特色的旅游景区,引导茶农开设一些高品味的茶园农家乐、茶庄,使游人在绿色的茶园开怀畅想,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从而充分发挥茶园的整体效益。五、发展目标五年内,力争实现“12345”发展目标。1、培育一家龙头企业。围绕全省茶叶企业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引导企业联合经营,靠大联强,积极培育一家大打“上杭牌”的龙头企业,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着实提升上杭茶叶的效益。2、建成20000亩茶园。到2014年,新发展良种茶面积15000亩(其中:有机茶生产基地占50%以上),可采摘面积达10000亩以上,使全乡茶园总面积达到20000亩。3、增添三大加工设备。积极引导一家企业扩建12000平方米的加工房,建成4条大宗茶生产线和6条名优茶清洁化生产流水线,购建600立方米冷藏设备。4、培育四大市场。一是积极建设鲜叶交易市场,做到茶农鲜叶有处买;二是着力培育网上交易市场,引导茶农利用“上杭茶叶”这一品牌在阿里巴巴、淘宝等知名销售网站建立经营网店;三是重点培育外销市场,充分调动茶叶经纪人积极性,鼓励他们到上海、山东、北京、广州等地建立茶叶销售点和公司;四是大力培育茶叶旅游市场,建立休闲茶庄等旅游项目,从而提高茶园的整体效益。4、创产值5000万元。2014年力争实现年产茶叶500吨,年创产值5000万元以上。六、具体措施1、加强茶叶产业发展的领导。为加强我乡茶叶产业规划实施工作,成立以书记、乡长任组长,分管茶叶的副职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各村的负责人为成员的茶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茶业工作的指导、督促。大力推行乡班子成员挂点工作机制,做到一个班子成员带领一名乡村干部与茶叶开发户进行结对帮扶,切实提高茶叶的经营管理质量。2、加大茶叶产业发展宣传力度。切实加大茶叶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标语、各种会议等不同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茶叶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农户积极投身到生产建设中去,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上杭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3、加大茶叶产业经营人员培训力度。力争每年培训茶叶种植技术人员100名,茶叶加工人员80名。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按有机茶的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积极支持“零散农户,相对连片”发展,建高质量的示范园。到2014年,全乡发展10亩以上种植大户80户,5亩10亩的户200户,挖掘企业管茶的潜力,积极引导“企业+农户”、 “合作社+农户”的茶园管理机制,提高茶叶管理标准化程度。到2014年,全乡茶园面积力争达到20000亩以上,可采摘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4、加强茶叶质量监管。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的要求,在基地选择、种植与管理、加工厂厂址选择、机具设备的配套、包装、销售等方面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标志标识,认真搞好质量跟踪调查,杜绝不符合生产条件、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进入市场,维护“上杭茶叶”的品牌声誉。5、建好茶叶加工企业。采取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的方式配置加工企业,根据茶园规模,既不影响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又不造成小茶园资源浪费。重点支持和建设标准高、规模大和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基地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求企业进行QS认证,引导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契约机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合作关系。到2014年,日鲜叶加工能力达到3000公斤,年产名优茶100吨,年产中低档茶400吨,年产值5000万元,人均茶叶收入达800元以上,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来说,以十二坊村为中心建立一个大型加工企业,主要由上杭乡8个村和乡镇的茶农供应鲜叶,日供鲜叶量要在3000公斤以上;另外凡自有茶园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户,鼓励其自办加工厂。6、创建茶叶产业品牌。按省市县的统一要求,着力打造“双井绿、宁红”大品牌之下上杭子品牌。结合实际,我乡可以走“加工名优茶为主,中低档茶相结合”之路。7、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按照市场化原则,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作用,充分发挥其传递信息、协调产、加、销的各个环节,增强茶农自我服务功能,解决茶农与市场对接难的问题。8、加大对茶文化的挖掘力度。建好茶叶走廓,搞好与旅游产业的对接,打造茶叶文化走廊,统一 “农家乐”建设规格,突出地方特色,形成观光园区。9、加大对茶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引进的业主,在发展茶叶产业所需的土地、资金和项目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安排,积极配合和帮助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项目扶助资金。尽可能将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资金等项目打捆使用,加大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和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推动全乡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