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全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州会议精神,对全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全面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努力建设“水净、地绿、天蓝、人和”的美丽。刚才,副县长对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提升人居环境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是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惠民的民生实事。省、州相继召开会议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县委、县人民政府也高度重视,研究出台了符合我县实际的“一计划六方案”,全面开展全县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全县上下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形势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人居环境提升就是抓民生、抓经济、抓发展”的理念,把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作为“惠民工程、发展工程、小康工程、作风工程”来抓,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紧起来,在行动上快起来。(一)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群众对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健康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对清洁、整齐、优美城乡环境的愿望更加强烈。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行动,必须树立抓人居环境就是抓改善民生的理念,从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居环境问题入手,多管齐下、全面整治,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是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实力的发展工程。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既是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务实之举,也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举。城乡人居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地方的环境越美,形象越好,就越能集聚人气,带来商机,有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反之,就留不住人才,引不进企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既要解决清洁卫生问题,更要注重城乡风貌建设,全面改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化城乡建设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大幅提升城乡形象,全面提高城乡管理水平。通过治理“脏乱差”、建设“整齐美”、提升“精气神”,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擦亮城市品牌,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步伐。(三)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是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协调发展的小康工程。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衡量指标不仅仅是“两个翻番、收入增加”,而且需要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城乡面貌和群众素质。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指标相比,我县城乡环境质量改善相对滞后,人居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之一,全面建成小康,决不能把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小康社会。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强势治乱、强力治污、依法拆违、更新改造、大力增绿,让群众享有更为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畅通的交通、便捷的设施等,达到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让全县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是坚持执政为民、检验干部队伍的作风工程。从我县城乡发展情况来看,城镇化水平低、民族风貌特色不突出,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滇中城市群发展中活力不足,吸纳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强,群众热切期盼建设美丽宜居荷城。各乡镇、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满足群众的根本愿望作为执政追求,既要克服认为环境治理是“小事”而不想干的问题,也要克服认为是积弊多年的“难事”而不敢干的问题。同时,也要把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作为检验广大党员干部担当精神、宗旨意识的试金石,通过集中治理、全面改善、长效提升,严厉整治违规建设、私搭乱建、违法排污等行为,在推进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中锤炼和培养干部的优良作风,塑造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取信于民。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努力推动全县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省州党委政府明确,将用五年的时间,在城市全面实施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增加绿化面积的“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在农村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七改三清”行动。全县上下要把握关键、聚焦重点,动真碰硬、真抓实干,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最关键的问题突破,从群众最关注的地方抓起,使全县人居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一)要科学规划强引领。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必须聚焦城乡规划管理这项基础性工作,以科学严格的规划管理,管住当前、消化过去、规范未来。一是坚决管住现在。各乡镇、各部门在制定实施具体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时,要与落实城乡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与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关规划修编和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都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为依据、为支撑。要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坚决防止边拆违建边新增违建、边治理污水垃圾边产生新的“污水塘”“垃圾山”“垃圾村”、边改造旧房实现人畜分离边建人畜共居新房、边增绿补绿边乱砍乱伐破坏绿地等行为,决不能管不住当前,导致增量多于消化的存量。二是有效消化过去。各乡镇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历史上形成的违法违规建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分类统计、登记造册,建立详细台账,逐一落实整治措施,对账限期销号。要以县城、乡镇集镇建成区、村庄及高速公路、国省干道、铁路沿线可视范围和光禄古镇旅游景区、景点周边区域等重点区域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和污水、垃圾治理为重点突破,扎实抓好集中整治工作,带动面上整体推进,确保取得实效。要拿出硬态度、横下一条心,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整治的坚决整治、该提升的尽快提升。在推进拆除、整治、提升的过程中,进行功能完善和风貌改造的,要突出特色搞好单体设计,防止简单模仿复制,搞成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切实提升城乡建设品质。三是科学规划未来。这次行动既是对现有存量的清理整治,更是对将来增量的规范引领。要进一步修编完善城乡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美丽宜居乡村规划,高水平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形成城乡一体、配套齐全、科学实用的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提升城乡规划水平。要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建设,推进城镇路网、水网、电网、公厕等向农村覆盖,垃圾、污水治理等设施向农村延伸,管理服务力量向农村下沉,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硬件短板,为城乡群众一同创造干净、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二)要完善设施补短板。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薄弱,是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瓶颈、难题和短板。要突出城乡污水治理设施、供水设施、公厕建设和绿化四个重点,构建功能完备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一是加强交通设施建设。要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打通“丁字路、断头路”等城市交通梗阻,畅通城市交通网,形成局域交通微循环、小循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加快城区公交站点及线路的延伸,尽可能扩大覆盖面,增设公交线路,优化现有城乡公交线网布局,缓解交通压力。根据交通需要和道路条件,建设“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社会公共停车为辅、路内社会公共停车为补充”的城乡停车格局,加强停车泊位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空闲地或扩建停车场,增加停车位。二是加强环卫设施建设。要按照标准配备垃圾收运设施设备,采取“组收集、村转运、县(乡镇)处理”“组收集、村(镇)处置”“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三种模式处理垃圾,实现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处理。推进“厕所革命”,按照“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干净无味、使用免费、有效管理”的要求,加快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建制村和村组公厕建设,到2017年6月底以前,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2座以上公厕,每个建制村村委会所在地建成1座以上公厕,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三是加强治污设施建设。以黑臭水体整治,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旅游景区、汽车客运站点污水治理为重点,加强城市水污染治理,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营维护水平。加强乡镇和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集镇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采用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三种模式处理,村庄因地制宜采用污水处理池、一体化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生态处理,大力提高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解决好“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个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四是加强园林绿化建设。全面开展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绿色城区、绿色城郊、绿色集镇、绿色村庄、绿色庭院、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绿色水岸、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十绿建设”工程,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增绿建绿、见缝插绿、墙上透绿、拆违补绿、生态增绿,实现城镇森林化、社区园林化、村庄田园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构建“城在林中、林在景中、山水相依、绿色生态”的城乡景观风貌和绿色生态系统,推进“绿色、宜居荷城”建设,实现城乡绿化同步发展,绿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山川更美,人居和发展环境更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三)要城乡统筹促提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要结合文明县城创建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协调谋划,坚持城乡同步,点面结合,做到城市、农村、城乡整治提升统筹推进,形成综合效益。一是协调推动县城整治提升。统筹抓好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其中“四治”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工作,“三改”旨在改造提升旧城区、促进城市转型发展,“一拆”“一增”既是“四治”的关键手段,也是“三改”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在抓好面上“治乱、治脏、治污、治堵”的同时,把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与“拆违”“增绿”结合起来,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起来,与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结合起来,与城市绿化和绿地系统建设结合起来,分片实施、有序推进、整体提升,一片一片改、一个街道一个街道改,改一片成一片、改一条成一条,促进城镇功能完善更新,城镇形象焕然一新,实现城镇空间形态和布局优化。二是协调推动农村整治提升。要把“七改三清”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传统村落保护、旅游特色村寨建设等工作中,着力营造农村新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大力推进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路、水、电和垃圾污水处理等生产生活设施,尽快改变农村一些地方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的状况,切实搞好村庄公共区域、居民庭院清洁卫生,打造干净清洁、错落有致的村庄村容村貌,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宜居乡村。要以农村住房改造和新村庄建设为抓手,开展厕所、圈舍、厨房“三大革命”,扎实推进“人畜分离”“厨卫入户”,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三是协调推动城乡整治提升。要坚持城乡统筹起来一起规划、统一部署、统筹推进,绝不能城镇搞城镇的、农村搞农村的,更不能出现城镇垃圾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等问题,而是要城乡统筹起来一起部署、一体推进、一同考核。要与文明县城、文明村镇创建联动起来,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过程成为城乡群众精神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推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过上现代文明卫生安全新生活。(四)要创新机制激活力。制度机制管根本、管长远,是推进治理行动的关键。要围绕“有钱干事”“有人管事”,推进制度创新,保障工作推进。一是市场运作破解资金瓶颈。省级补助采取竞争性评审,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方式支持县市,省、州、县每个乡镇投入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资金不少于400万元,全州92个乡镇省、州、县三级共投入配套补助资金1.08亿元,撬动政策性银行融资贷款1.8亿元。所需资金缺口较大,必须通过融资贷款来解决。要坚持“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把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保护、水利、扶贫、财政专项安排等各渠道投入资金进行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