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教师日常所从事的教学活动,首要的任务是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前提和基础。“三个读懂”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个研究过程,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个方法,教师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同时,更读懂了自己,提升了自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一、读懂教材是基础,从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开始准确把握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更是教学的切入点。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通过深思熟虑精心编排而成的,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应理清教材编排思路,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尽可能的读透教材中所蕴涵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上的内涵。教师读懂教材,读什么呢?就要在每节课之前做到“七读”,一读教材要体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每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题目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教材为何要这样设计?二读本节课教学目标主要是什么?课标中是如何说的?教学用书中有何建议?三读主题图有何深刻含义?在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的体现和应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四读教材的旁注与空白,旁注中有什么解读,这个空白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想的?五读教材中安排的每道题学生会如何解答?可能有哪些方法与问题?我准备如何处理?每一句话,我该如何说?我这样的做法,可能达到什么目标?六读本节课我准备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各个环节的设计如何结合与安排?这节课我将设计怎样的情境,采用何种方式来组织教学?七读在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还有哪些疑惑?我可以通过何种方式寻求答案?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既力求体现“过程目标”,也体现“结果目标”,使两者有机的结合,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同时关注“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把两者体现到教学中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不注意研读教材,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传统观点去看现在的新教材,凭自己过去对本节课的做法去理解与设计现在的课堂教学,这种做法显然是与新课程观不相符的。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与创造者,因而对现实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通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教师读懂教材,怎样读呢?教师在读教材时,(一)要用整体的观点解读教材。现行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均采用了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呈现知识内容,教材往往把一些本来很有价值的知识分拆得既细又碎,一点点的“喂”给学生,并强化训练,让“学生稳步前进,”教材这样安排,学生的双基扎实了,但同时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度”提出了要求,同一个知识点,在教材中分几次几个年级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整体去把握。这也就为教师解读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知识点在这里出现,教学时应做到何种程度,教师要心中有数,切不可任意的拔高或降低教材的要求(例略)。(二)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解读教材。(三)要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四)要抓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问题解读教材。教师读懂教材,如何读呢?读懂教材,应分为以下五步来解读教材:(1)初读,在初读中感悟,通过初读教材,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点,明白主题图所蕴涵的知识内容;(2)细读品味教材,同课头之间教师细读,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这时教师就要细细品味,通过同伴互助式的细读教材,达成对教材理解上的共识;(3)精读提升教材,教师在初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重点部分,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要做到精读,反复读,以利在教学中重点突出,突破难点;(4)复读延伸教材,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师通过复读教材,进一步的拓展知识,使学生学一致用,以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教师研读教材的核心,就是要揭示素材所蕴涵的数学实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研读教材,实质上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教材为什么要编这个内容?为什么要选这个素材?这个素材好在哪里?教师可以通过新旧教材、不同教材的对比,思考什么是可变的,什么是不可变的(可变的往往是形式,不变的就是实质)。教师研读教材,就是把握教材的结构,把握数学的本质。教师只有认真的研读教材,才能达到充分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堂上也才能做到有效讲授,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读懂学生是前提,从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开始读懂学生,核心是要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现在需要什么,我们应给学生教什么。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学生已经会了的,再去讲授,是重复,而且还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教学应当是教学生不会的,教了可以会的知识,因此,教师课前了解学生非常重要。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认识学生,相识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读懂学生,教师要走出一个误区,做到三个转变,即我教的学生我怎么能不了解。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并非易事。教学是有生命的,生命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人的发展的教学。要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做到三个转变:即(一)教师要把学生看成真正的生命体人,要改变教师把学生看成白纸,教师画什么,它就是什么;改变教师把学生看成水桶,教师灌什么,它就装什么;改变教师把学生看成像皮泥,教师想怎么捏,它就成什么样。(二)教师要换位设计教学我是学生,教师设计的活动(教学过程)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而且是更方便的学,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三)读懂学生,就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师就要把握好一是全体学生的发展,二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学生的差异发展,四是学生的主动发展,五是学生的持续发展。三、读懂课堂是方向,从教学实效性上开始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成过程,也是师生重要的生命历程。就普遍意义而言,课堂教学有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境界,其关键词是“实在”;第二境界是高效教学的理想境界,其关键词是“和谐”;第三境界是魅力教学的审美境界,其关键词是“美感”。读懂课堂,教师从何去读呢?一读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情境创设有哪些基本的方法?情境的创设与本节教学内容有怎样的关系?二读教学过程的感受,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最重要的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是教师读懂课堂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如教学主题图怎样出示,采用何种方式与方法,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有什么关系,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讲授等等,都是过程体验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三读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对学生一堂课所学的知识,如何得到提升,怎样的练习设计才能做到有效等。教学重在求真,求真是教学的品行,求真更是教学的真谛。新课程呼唤朴实无华的“家常菜”,教学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虚伪与做秀,而反观我们现行的课堂教学,“弄虚作假”与“形式主义”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学校的观摩课、示范教学课,更是如此,“泡沫”教学成了一种时尚。真实的课堂应体现在:学生的思维是真实的。在真实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应该表现在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初步感知到深刻理解,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善学、乐学的学习过程之中,在真实的课堂上,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能受到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得到真实呈现,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张扬,也只有在真实的课堂上,学生才敢于说“不知道”,敢于问“为什么”,敢于向书本、老师的权威发起挑战。真实的课堂更应体现在:师生的情感交流应该是真实的。在课堂上我们应反对那种教师自做多情式的表演,就是说教师要蹲下身子,用与学生平等的眼光来与学生做心与心的交流与对话,以参与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只有这样,课堂上所生成的一切才是真实的,才是精彩的。同时一堂好课永远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强调“注重课堂生成”的今天,教师充满灵性的激情发挥,学生灵光一闪的精彩 “亮点”和“创新点”,更是真实课堂的体现与知识的再生成,一个优秀的有灵气的教师,能紧紧扑捉到课堂上的“亮点”和“创新点”,并以此展开教学,才是一节完美好课的标志之一。课堂教学应该是“简约而不简单”,教学过程应该是真实的,是真真实实的学生能力的教学;教学是朴实的,是朴朴实实的教学活动;教学是平实的,是平平实实的对话交流;教学是扎实的,是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的教学,同时教学内容要有深度,教师要积极拓宽教材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天地。课堂应是扎实而平淡的。早在二十多年前,著名教育家朱作仁教授就曾指出,教学要提倡“大三实”与“小三实”,“大三实”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小三实”即朴实、扎实、真实。朱老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大三实”与“小三实”,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更显得意义非凡。反观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浮肿现象比较普遍,许多课是热热闹闹走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能力训练不到位,不落实,课堂教学成了花架子,重形式,轻内容;重活动,轻思考;重感悟,轻训练;重自主,轻指导。新课程导引下的课堂教学应是扎扎实实的进行思维训练课,应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平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在狠抓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做为数学课要念好“加、减、乘、除;空间、图形、统计、概率”八个真经,一节课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学要目标集中,任务单一,要求明确,训练到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科学安排教学层次,使教学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教学中遇有错误及时纠正,遇有遗漏要及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要极时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使课堂教学真正扎扎实实的有实效。同时教学中的“实”并非死板一成不变,只有在平淡中显示教学的精彩,才是成功课堂的标志,要做到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使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学应是有效而朴实的。新课程走到今天,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与反思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关注课堂教学的特色与一节课精彩的同时,更应关注一节课的意外收获,关注一节课的失在什么地方?更应关注一节课的有效性在哪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体现在教学的效果上,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引起学生学习上质的变化,例如在一节课上,应当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有深深的的学习体验,不仅表现在学生对“双基”掌握的程度上,还表现在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情感的体验过程之中。其次应体现在教学的效率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性,教师既要从目标纬度加以考虑,也要从过程纬度加以落实,课堂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效教学,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