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 唐良友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学会了实验探究技能,具备了从质变到量变研究化学变化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成为可能。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二、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三、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与运用。四、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实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五、教法与学法教法:(1)问题探索教学法(激疑、讨论、释疑)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实验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生的问题资源能够共享,学生已经习惯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具有初步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学法:(1)实验探究法使学生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和加深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学生动手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3)多种感官协同法,就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并用,把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中学生要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利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因此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开通。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发现、提出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提问】从文字表达式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什么关系呢?学生完成练习。,对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关系做出猜想。提出探究内容,做出猜想激发学生进行试验探究的兴趣。教学环节二、初步进行试验探究,感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定制方案方案一(第一组)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介绍实验改进方案,步骤见学案)方案二(第二组)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2.强调指导试验适时指导学生完成试验(气球的作用)3.收集数据,归纳小结4.介绍拉瓦锡于1774年通过生成氧化汞和加热使其分解实验,测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讨论测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的主要实验步骤。【试验探究】分组按学案改进实验步骤完成两个试验,记录试验现象、试验数据,得出结论,并完成教材p94页试验报告及讨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聆听化学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改进实验装置更简洁、质量更轻,重心更稳,气密性有保障,操作简便、省时,节约药品(剩余红磷便于回收)环保,实验结果有保证。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初步感知定量研究的意义。通过化学家科学探究故事激发学习化学热情。教学环节三:讲解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复述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板书)【提问】: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是什么?有哪些关键词?【强调】:“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生成物质质量”、“质量守恒”、“总质量”的含义。用PPT出示相应练习。学生讨论回答。作相应笔记学生回答说理由加深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加深对质量守恒定量的理解教学环节四:补充实验,进一步体会“参加反应物质的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内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5-1和实验5-2【提问】:试想天平是否平衡?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什么样的容器中进行?学生观察记录,完成p95讨论。学生回答。认识有气体生成和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在计算总质量时应把气体计算在内。教学环节五:展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的原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为什么会守恒呢?【讲解】:展示电解水、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示意图。归纳出化学反应的实质;认识到“微观三不变”是质量守恒的原因加深质量守恒定律内涵的理解教学环节六:完成堂请练习,巩固提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完成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习题学生作答展示强化训练,巩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板书设计: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注:(1)适用范围:化学变化;(2)是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等;(3)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指反应物减少量,有气体参加应计算在内;生成物总质量指产物增加量,包括气体、沉淀。2.“微观三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是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 【提问】你觉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什么关系呢?【作出假设】: (1)质量增加;(2)质量减少;(3)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第一组)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第二组)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步骤(1)取少量(豌豆大小)红磷于试管中,塞上系有气球的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放在纸盒纸架上称出质量为 ;(2)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红磷燃烧,观察现象;(3)燃烧完毕,放在纸盒架上,一并放在托盘上,称其质量为 ;(1)把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向锥形瓶中注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塞上橡皮塞,一并放在天平上,称其质量为 g;(2)把铁钉放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反应一会,一并放天平上称其质量为 g实验现象及质量反应物(P和O2质量) g,红磷燃烧产生 ,气球 ;生成物P2O5)总质量 g.反应物(Fe和CuSO4质量) g,铁钉表面有 的物质,烧杯中色的溶液逐渐变成 反应后生成物(Cu和FeSO4)总质量是 克。结 论实验表明: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讨论小结】: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等于生成的各物质 .注:(1)适用范围: 变化,不适用 变化。如:5克水能结成5g冰,此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对吗?为什么? 。(2)是 守恒,而不是体积等守恒。如如2升氢气和1升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生成3升水对吗? (3)参加”反应的物质指:反应物 ,“生成物”质量指产物 。如石蜡燃烧时,开始石蜡质量为10g,反应结束时石蜡的质量为4g,则参加反应的石蜡质量是 g。再如A + B = C,反应前C的质量9g,反应结束经检测C质量是15g,则该反应生成C质量是 g。(4)必须是质量总和相等,不能漏掉某一种物质。如铁燃烧时,反应物除铁外还有 ,即铁的质量 + = 四氧化三铁质量。加热高锰酸钾的质量ag ,充分反应后称得试管中有bg剩余固体,则a b,因生成物还有 。即ag = bg + 的质量 。如果漏称了气体反应物或生成物,结果是否一样呢?再补做两个实验: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猜想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观察到现象 。2.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猜想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观察到现象 。讨论:以上两个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结论: 用此类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 的装置中进行。 回顾展示电解水及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讨论归纳:1.化学反应的实质: 。2.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即微观三不变)。堂清练习 1.下列中:A.物质种类 B.元素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种类 E. 原子个数 F.物质总质量。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有 。化学变化前后一定改变的有 。 2.在化学反应A +B = C 中,10gA物质与8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 ) A、 8g B、18g C、10g D、2g 3. 将某化合物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完全分解,生成:NH3、 H2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