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意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临床思维的能力,首先要具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现代医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之 前,需要在医学院校经过系统的学习,这是临床工作的基础。但是只靠这些还远不能满足 实际临床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需要。所谓基础理论,并不单纯指生理 学、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各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理论,它还包括许多与之纵向 和横向联系的知识。祖国医学是从人与自然的整体上来考察疾病和健康关系的,因此强调学医要先学文, 在精通医学知识的同时,要有天文、地理、气象、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于中医源于我国 古老文化,形象思维是其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古代要求医生琴、棋、书、画均应涉猎,其 目的就在于丰富医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医生能在思考问题时,思 想敏锐,触类旁通。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医学属于应用科学,它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但又涉及到许多社会 人文科学的知识。所以要说基础理论,现代医学比古代中医学涉及的方面要更为广泛。除 了医学本身的各学科知识之外,还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遗传学、哲学、心 理学、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大量知识。数学可以用于一切自然现象和疾病现象 的定量研究,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反映。假若医生的数学基础不牢,就无法进行临床 上常常要做的许多定量研究,也无法运用统计验证的法则和公式;假若医生的化学基础不 扎实,在应用化学药物时就无法弄清楚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的产生机制及互相间的关系, 对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的药物反应现象就不能很好地认识。当面临这些现象时,即使医生 的临床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恐怕也难以作出正确的结论,因为他缺乏广泛的知识储备。现 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是带有世界性的,一个医生若不懂得外语,就无法掌握外国的学术信 息,而且自己的经验对外交流也受到限制,这样一个缺乏信息交流的医生,他对疾病的认 识和处理的能力,就不容易跟上医学的发展步伐。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既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又受社会环境、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病 人既是有病的生物机体,同时又是社会中的一员,具有复杂的精神活动。因此,临床上许 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社会环境、家庭经济生活及各自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同时,社 会心理因素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器质性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演变。如果医生不具备社会 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就无法了解患者得病的社会心理原因,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就不 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生物的和心理的双重治疗,因而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治疗 效果。现代医学,已经分离出许多相对独立的临床亚专业体系,但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 整体,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与机体各种复杂的功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现 代医学一方面是分科越来越细,另一方面是各学科间进一步相互交叉、相互联系,而对医 学的某些难点则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攻关。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研究和认识各种 复杂疾病的现象和内在规律的工具。所以医生必须掌握和运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方 法论等思维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以此为指导,去合理地运用医学知识。只有这样,在临床 上才能避免或少走弯路,才能牢固地掌握临床工作的主动权。二、坚持实践第一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极强,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临床思维的产生。对于一个医生来说, 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任何好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一个刚从 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学生,虽然他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医学理论知识,但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 的临床医生,其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实践。没有实践就无法彻底弄通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 传授的经验,更谈不上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实际上要掌握有关疾病诊断方面的理 论知识并不难,有些甚至可以达到熟记或背诵的程度,但是如果没有亲身去接触过这种疾 病,一旦遇到患这种病的病人就诊,听了病史主诉,检查了病人情况,再用学到的知识去 验证时,就会发现有很多的症状、体征与书本理论并不完全相符,就会因为症状和体征不 典型,发病过程和疾病表现与书本上说的不一致,也就是不象教科书上讲解的那样典型, 于是不敢作出肯定的诊断。这就是缺乏实践经验的缘故。也就是说,虽然已经掌握了诊断 疾病的理论知识,但是还缺乏对疾病的感性认识,还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合理地在临床上应 用,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距离。医学理论中有关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诊断依据都是前人 实践经验的总结,虽然它归根结底还是来自病人,来自一个个各不相同的个体,然而这只 是别人经验体会的总结,就医生自身而言,还需要把别人的经验理论变成为自己的认识, 这就还需要自己去亲自实践。只有自己多接触不同的病人,多参加临床实践,不断地丰富 和增加感性认识,使思维建立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增强思维的正确性、敏感性。三、全面占有资料临床思维的基础来自于医生对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 认识的材料就是我们在诊断疾病时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这些资料越丰富、越全面,才越有 思考问题的余地,才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思路和诊断。在诊断具体病人的具体 疾病时,全面系统地掌握病史及症状体征变化过程中的真实资料,是取得正确结论的基础; 相反,仅仅依靠零散的、片面的资料或者因强调典型而以偏概全,则都将导致错误的诊断 结果。临床上许多疾病都有其典型性,有经验的医生常常只要抓住一些典型的特征就能作出 正确的诊断。注重疾病的典型性与强调全面地掌握病史资料是不矛盾的,因为同样一种疾 病,发生在这个人身上可能表现得典型,而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又可能表现得不典型。同 样一种疾病,在早期可能表现得典型,在晚期又可能表现得不典型。还有某些病人,本来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也许因为在病程中应用了某些药物而使其变得不典型。因此,在诊断 过程中,既要注意疾病的典型性,也不能忽略对疾病的全面分析,否则就容易出现误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老年患者之所以较青年患者更容易误诊,就是因为老年人的体征没有 青年人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可以是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但是右侧输尿管结石、宫外孕、 胆囊炎,甚至右下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在某些特殊的个体都可出现类似的表现;上 腹部疼痛、发热、黄疸被临床上称为胆道疾病的“三联征”,但是某些肝癌病人也可以以 此“三联征”为最初表现而就诊。在诊断病人时,假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病史采集和认真 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一味依赖典型的体征,势必造成误诊。因此,进行临床思维必须 全面地占有资料,这是使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延伸并获得正确诊断结论的基础。要全面地占有病史资料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它涉及到与疾病有关的所有资料,如疾病 的原因、诱因、表现特点、症状体征、发病和治疗过程及对药物的反应等。这些资料的取 得需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临床观察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有时这个过 程还要反复进行,才能得到疾病的真实情况。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于医生来说虽然都 是很平常的工作,但是要真正做好,并非十分简单。比如两个医生同样去询问病史,有经 验的医生可以询问得既简单又系统,能够抓住与疾病有关的重要问题,迅速获得有价值的 诊断线索,选择有针对性的体检及辅助检查项目,很快获得了正确的诊断;而缺乏经验的 医生,也许费了不少口舌,却未能发现有诊断价值的线索,而且即使进行了体检或辅助检 查,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仍然使诊断难以确立。所以,临床上无论是询问病史或体格检 查,均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这些经常性的工作可以体现出医生的工作能力,但更重要的 是检验着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四、深人疾病的本质临床上医生最先接触到的和最容易感觉到的都是疾病的一些表象,即症状。如病人自 述的腹痛、头痛、头昏,以及血压、脉搏的变化等等。但是,我们要认识疾病的本质,决 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因为疾病的表现是于变万化的。疾病的症状虽然是其本质的反映,然 而症状并不等同于本质,现象仅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它所反映的仅是事物的一个侧面。因 此,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不应当把思维的目标局限在对疾病表象的认识上,而应当通过 现象深入到本质,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满足于现象的思维方法是最省力、最简单的方法。如对腹痛,可以诊断为“腹痛待 查”,这样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腹痛或者无论是什么部位的病变引起的腹痛都可以包括了。 这样做固然最简单,但是对一个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来说,永远也无法得到提高,也不会 获得什么经验。以腹部包块的诊断为例,正确的方法是首先要考虑包块生长的部位和性质 这就需要通过询问病史来详细了解包块出现时间的长短、生长的快慢,通过体格检查在性 质上判定包块的大小、质地的硬软、是否活动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这样不但对确定 诊断和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利,同时在经过治疗,回过头来验证原先的分析判定之 后,就会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经验体会。象这样的一次深入的实践,可以远远胜过多次肤浅 的实践。相反,假若在治疗前对包块的性质、部位都不作分析,而完全依赖于治疗过程中 的观察和反复验证,或者等待最后的病理诊断,这种做法当然简单,但是却很难获得什么 经验体会,临床思维能力也永远不能得到提高。经常可以看到,同等知识水平的医生,有 的人能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而有的人虽然也经历过、实践过许多病人,但是却不能总结 出自己的经验,问题就在于后者未能回过头认真思考实践的过程。临床上需要思考的问题 可以说是无止境的,不要认为曾经成功地诊断治疗过某种疾病就不需要再继续进行临床思 维了。恰恰相反,只要有临床实践,就应当不停地思考问题。这是因为疾病在每个人身上 的表现本来就不完全一样,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表现规律 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临床思维始终是和临床实践相伴随、相联系的。所以永远不能满足, 既不能满足于以往的经验,也不能满足于对疾病的某些表象的了解。对于一个立志于救死 扶伤的医生来说,在临床思维上要给自己定出一个高的标准,无论对待什么疾病,都不要 浮在表面的现象上,而应当透过现象,尽力深入到疾病的本质中去。对具体的疾病和病人 的问题思考得越深刻,体会就越多,认识就越正确,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得就越快。五、不断更新知识临床医学与整个社会的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经常会有许多新 的知识进入医学领域,使人们对机体自身的认识和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因此, 要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就要注意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吐故纳新,否则就无法顺应医学的发 展。19世纪以来,随着其他科学的发展,医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建立了微生物学、免 疫学、细胞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使基础医学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声、光 电、磁等技术的引进,诊断仪器等医疗器械的发明,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应用,使疾病 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有许多新的突破,又 有了一些划时代的成果运用于医学的各领域;在临床医学中有一些疾病得到了控制,同时 又出现了另一些新的用原经典理论和方法不能解释的疾病现象;此外,临床上还有着许多 疾病的奥秘需要探索,需要引用现代科学成就来研究解决确定新的符合时代特点的医学理 论。如意识障碍、情感异常等精神表现和遗传病、分子病、癌症等疾病,其本质都还没有 真正弄清楚,许多疾病无论是检查、诊断及治疗,大都需要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因此, 虽然提出了机体内稳态、平衡论、信息阻断、遗传密码等学说,但这些学说必须应用新的 技术才能得到验证。在疾病认识方面,现代技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电镜、放射性核素、X线、酶标记等技 术,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甚至粒子水平,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引用在医学上, 创造了许多新的诊断治疗手段,可通过信息、数字、图像来显示机体内部变化的实际情况。 这些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给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及认识疾病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需要医生相应的进行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综上所述,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首先来自于临床实践。亦即在实践中,针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