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锁药店:欲望的金苹果 2003-2-24中国第三方物流网 对于啸聚连锁药店的百亿资本玩家来说,这真是一个令人揪心的气运倒转的时刻。 据国家经贸委统计,2002年前5个月,全国22个省市、共2721家医药销售企业的亏损面高达50%,亏损额比2001年同期上升55.02%。2002年下半年,尽管没有具体数字,但连锁药店的境况并未改善。 过去的2002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正是各路资本蜂拥而上、信心爆棚的一年。三九集团的计划最为宏伟和富有想象力:3年内,投资13亿元建成8000-10000家连锁药店。海王星辰、同仁堂、复星实业、太极集团、石药集团、华源集团等诸多制药企业也纷纷跳入建立医药连锁店的狂潮之中。 投资者真是昏了头吗?连锁药店的大面积亏损,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去年4月,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欧新黔曾经提出了一个算不上高不可攀的规划:5年内培育5-10个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促进建立40个年销售额达20亿元以上的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努力使这些企业的销售覆盖全国市场的70%以上;促进建立10个左右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使每个企业拥有网点超过1000个以上。 医药业被人们称为永远的朝阳行业,是当前利润增长最快的十大行业之一。有专家预测,随着医疗改革的到位、医药分家的逐步完成,201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600亿美元,2020年则可能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医药销售大市场。事实上,中国已经有太多的企业挤入医药销售市场。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医药零售企业11.9万家,但其中90%以上为规模不大的中小型企业,不少是在维持性的惨淡经营。 一方面是无比诱人的潜在市场,一方面却是现实的不得不付出巨额亏损的残酷现实。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医药业和连锁业的结合物-连锁药店的表现却如此不济? 眼下,正是连锁药店的多事之秋。在理想与现实的狭缝中,中国连锁药店能撑出一条自己的阳光道来吗?按照中国的WTO承诺,2003年1月起,外资已获准进入我国的医药分销和零售领域。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巨鳄,将成为中国医药零售业未来的沃尔玛或家乐福?谁能摘到或啃到那个高高挂在树杈上的欲望的金苹果? 卫生体制改革的滞后,是导致连锁药店大面积亏损的根本原因 谁扯住了医药改革的后腿? 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并不只是一个停留在中央文件中的宏观语言,中国人比任何时候都更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的将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201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价值将达到600亿美元,并在2020年超过美国达到1200亿美元,这是一个可能从纸上数字变成现实货币的行业。 然而,这仅仅是一种基于前景分析的理论预测。现实情况是:只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连锁药店对这块大蛋糕就只有垂涎的份儿。目前,85%的药品销售紧紧攥在医院的手心里,蜂拥而入的连锁药店诸侯们只能争抢其余的15%份额,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竞争之惨烈,几乎可以血流成河来描述。 医药不分,已经病得很重了。1951年开始,从药品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医院,本是无奈之举。当时,政府财政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补贴医院,老百姓也没有能力承担以成本收费的医疗服务,所以中央政府决定把药品批零差率留给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由此萌生。没料想的是,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横行了50年。在这样的制度下,医院事实上就成为最大的药品零售企业。 2000年,国家开始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确定了几项原则:实行医药分业,将医院的门诊药房与医院脱离。医院分为赢利和非赢利两种,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适当提高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降低药品在医院整体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引入竞争机制,患者可以选医生,处方药可以外配。 2001年,李岚清副总理召开会议,确定进行医药分离的试点。但在中国医药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先生看来,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阻力主要来自卫生部门。目前,医院的主要收入来自卖药,在没有其他固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医院死守着卖药这个阵地,设置各种障碍阻止处方外配,有的根本不给患者开处方。 这样,零售药店充当的不过是一个拾遗补缺的角色,主角当然还是医院。在此情况下,零售药店,尤其是连锁药店发展越快,面临的困难就越多。因为在医药不分业的背景下,零售药店的整体销量难以出现大幅度的上升。而连锁药店门店越开越多,但市场份额还是那15%。近两年,各地陆续冒出了一批平价药店,有的还祭出其他一些非正常的竞争手段,在诸多同行看来,无疑是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杀入连锁药店的各路诸侯,最大的期望就是医药分离,以便从医院的虎口中夺食。但目前看来,改革似乎未可预期。 诸侯们正在矛盾的风口徘徊:一方面,医药分业的那一天肯定要到来,如果这个判断没错,就赶快动手抢建连锁药店,及早掌握终端,拓展市场网络,这样将来就有参与竞争的资本了。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如果你现在的投资量过大,迟迟不能产生效益,一旦资金链破裂,就会早早地牺牲掉-每个行业的先行者,往往大部分都将最先倒下,成为他人前行的垫路石。 朱长浩先生认为,从表面上看,零售药店发展的障碍是医药不分业的问题,但根子却源于卫生体制整体改革的大片空白。首先要明晰的是,医院到底是福利事业?还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后者得到确认,就应该按照企业办法去做。 现在,政府虽然明确要将医院分为盈利医院和非盈利医院。按国际惯例,赢利医院原则上应主要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来获取利益,而不是靠卖药。非盈利医院,政府财政每年应拨一定的款项补贴,或成立基金会进行补贴。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卫生部把所有部属、或省市卫生部门管理的医院都划分为非盈利医院,而仅仅把合资医院划为盈利医院。非盈利医院数量如此之多,政府财政显然不可能注入这么大的资金把它们都养起来。这样的划分,等于是不划分。像这种办法,实际上是应付国务院的文件,并不是真正的改革。朱长浩直言批评道。 朱长浩指出,在现行体制下,医院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医疗层面,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来吸引患者。卖药所得远比医疗服务收费获取的利润丰厚,医院的重心当然要向前者偏移,这个道理幼儿园小朋友都懂。老百姓对医生医德的怀疑也根源于此:医院为了赚钱,就搞大处方,开高价药。 与此伴生的另一个问题是,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尽管有质量过硬的名牌产品,通过了GMP认证,但医院也未必选你的产品。因为里边有一个利益驱动:谁的药给的价差大,医院就选谁的药。这样的结果,又如何能保证老百姓吃到放心药? 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受到卫生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又会直接影响到药品生产企业,导致了一些促销、搭销的不正之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朱长浩说,国务院已经认识到,只有从卫生体制改革入手,这个扣子才能解开。 医药分业这个死扣一时难以解开,一些企业尝试从边缘突破。如有的连锁药店试图与医院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浙江义乌市,所有医院的药房,都委托给义乌市医药公司管理,他们之间形成一种利润分配机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医院就不需要仓库,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管理人员,也不用在药品采购和管理上耗费精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医疗上,提高医疗质量,吸引更多患者来看病。医药经营部门也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花大量精力去搞公关,而是主要保证医院供应,调整经销品种结构,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销售量。朱长浩说,在医药分业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基层自发进行的这是试验,还是比较有效的。 粗放式的圈地时代结束了,连锁药店必须精耕细作 谁借我舢板渡出苦海? 没有认清市场的外在环境,盲目杀入医药零售市场的后果是全行业大面积亏损,这使连锁药店变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福建兴业证券分析师王群星先生指出,我国医药企业目前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销售的优势上,短时间难以在新产品研发上获得优势,因此抢占零售业是必然趋势。 这也是三九集团、海王星辰、同仁堂、太极集团等制药业巨头蜂拥而入的根本原因。 但是,医药零售业是一个资金投入较高的行业,而短期的回报目前并不理想,如果没有真正雄厚的大资金作后盾,资金链断裂几乎随时可以爆发。 谈起两年前与诸多企业疯狂挤入医药零售市场,一位连锁药店老总对记者说,那种狂热劲,现在觉得真是撞见了鬼。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化医药连锁店发展是在2001年,王群星说。2000年底,政府鼓励跨地区连锁经营的政策出台。2001年,我国部分城市放开医药零售领域,20%-30%的药品零售毛利使得药品零售业成为医药行业诸侯争夺的战略重点。一时间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数以百亿元计的资本从南到北、从东向西,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跑马圈地运动。中国医药零售业由此进入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代,成为继IT业之后的又一资本聚集洼地。 萝卜快了不洗泥。一夜之间冒出的连锁药店可谓鱼龙混杂,服务质量、软硬件水平参差不齐,规范化经营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一些品牌药店只是做表面文章,连锁分店只是表面连锁,实际上仍是单店操作。有的只是统一了店名、服装、标识,而连锁的核心即统一采购和物流配送至今还未完成,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更无从谈起。 不幸的是,一些扩张过快、运作不佳的连锁药店,严重消化不良,人才、资金、管理均告匮乏,导致了大面积的亏损。有的已经关门了。 我们一开始就觉得(圈地运动)不对。朱长浩说,跑马圈地者认为:把大量的药店买进来,将来就有资本和别人去谈判。按市场的道理讲,店面并不形成你的资本,形成网络是资本,你买下来的单店或多店都不是资本。 朱长浩认为,与其全国各地开花,不如一个省一市地稳扎稳打地搞。你首先要考虑配送问题,达不到一定规模,配送上不去,你的进货价格就降不下来,还不如当地医药公司办的零售药店有竞争力。 现在,跑马圈地的粗放时代已告一段落,诸侯们必须精耕细作,必须在经营的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上下功夫。 尽管有上百亿资本在连锁药店中,但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为没有很好的物流系统,在中间环节上有很大的损失。医保全新大药房总经理刘志民是反对跑马圈地的,他认为,发展连锁药店有一个前提:就是强大的物流。 医保全新始创于2001年6月,刚开始的时候是7家店,在1年半里,门店数量达到了168家。这主要归因于我们有很好的物流基础。我们的母公司-北京医药股份,拥有北京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储存着1.8万个品种。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货,成本相当低。去年7月18日,北京医药股份与德国西门子德马泰克集团在北京马连道合作建立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该物流中心于2002年12月28日封顶。 政府也已着手整饬医药零售业的市场环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2004年6月30日,所有的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2004年底所有的药品零售企业必须通过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届时达不到认证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 这一政策的积极影响是:一是堵塞假药、劣药进入连锁药店。二是对零售药店的经营素质有了更高要求。 连锁药店自身内在的调整动力与政策外在的制约力,都要求这一市场重新整合。也许这就是一种新生。蜕变之旅 文/本刊记者 袁宏明 在药品专营时期,药品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以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广州5个一级站为主,然后调拨二级站、三级站,最后通过医院药房或普通药房,到达病人手中。在物资短缺的时代,我国的医药商业单位的角色是产品分配者。 现在,产品分配者正在向服务者、仆人转变。朱长浩说。 刘志民现在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打造品牌上。医保全新大药房经常联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