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实在在”:我的教学风格河源市连平县第一小学林运招我的教学风格的主题是“实实在在”。本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我的教育教学历程;二是课堂实录;三是自我反思。一、我的教育教学历程。1986年,在河源师范毕业后,我幸运地被分配到连平县附城中学任教。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当年同届师范毕业的27个同学,只有两人留在县城,其他同学都被分配到了乡镇,而自己还被分到了中学,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有同学戏说,“运招,运招,好运真的在向你招手呢。”的确是这样,毕业后不但留在了城里,当年7月,自己还被保送到惠州教育学院的数学函授班学习,毫无教学经验的自己被学校安排和县优秀班主任梁惠秀老师搭班,担任了初一两个班的数学课。出生于特别贫困的农民家庭,尽管是住在县城,但没有丝毫人脉,却能如此幸运,我真的非常感激上苍的眷顾,所以也倍加珍惜这样的学习和工作机会。平时,除了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经常留意梁惠秀老师是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另外,只要一有空,就虚心向我当年读初三时的数学老师请教一些教学问题,或者到她的课堂去听她讲课。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半个学期后的一天,县教研室的教研员突然到我校来随堂听课,刚好我有课,科组长就安排他来听我的课。还好,我一直备课都很认真,而且写的是祥案,所以,尽管开课之初心理有些慌乱,但教学流程还是比较顺畅,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课后教研员的肯定让我倍受鼓舞。第二年,学校安排我担任了初一(1)班的班主任,兼初一两个班的数学。有了一年的教学实践,对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比较熟悉了,再加上一年时间的偷师学习,班级管理方面也进步很大。自己所带的这个班级,班风好、学风浓,得到了其他科任、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这一年还非常荣幸地被评为了县“优秀辅导员”。第一年当班主任就获此殊荣,当时的我真的有些受宠若惊,正准备好好再干时,就在1988年8月中旬,我接到了调往连平县第一小学的通知。虽然知道那年县城新增了一所初级中学,附城中学初一又取消招生,象自己这样刚中师毕业的新教师,肯定属于自然分流的那批人,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安排去了小学。到了县一小的好一段时间,我都还特别沮丧。从中学到小学,让我觉得好没面子,一直担心别人会误会自己不会教书,直到第三周学校领导听完新教师的课,自己的课并得到了同事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后,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心情也慢慢好起来。从中学到小学,尽管曾是那样的失落,但现在仔细想起来,还真要庆幸自己那时来到了县一小,不然的话,自己很可能就不会进步这么快。一小是县重点小学,有很多教学能手,县级的很多教研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学校的教研活动也特别多,氛围也非常好,同事之间非常团结,也特别热心。不管是谁上公开课,同级组的老师一定会给你出谋划策,从备课到试讲,到正式上课,大家都会给你很多宝贵的意见。一节课下来,执教者博采众长,收获特别大,其他老师也在这样的研讨氛围中得到提高。本来虚心好学的我,凭借不错的教学基本功,在一小这块促人进步的沃土上迅速地成长起来。县教研室从1991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全县“最佳课”的评选,这种评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1992年,通过层层选拔,我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获得了“最佳课”的称号。从此之后,我脱颖而出,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重视,每个学期至少要承担两节各级各类的不同名目的公开课。家长的好评,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同行的赞扬,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激发了我探究的热情。1995年,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六年级数学的“正反比例应用题”这一内容,如果按课本的编排顺序教学,先学习正比例意义和应用题,然后再学习反比例意义和应用题,这样的教学顺序当堂效果虽然好,学生都能正确地解答这两类应用题。然而一旦同时出现这两类应用题,就有不少学生弄不清哪道题是正比例应用题,哪一道是反比例应用题,无法正确地解答。特别是时间长了,就有更多的孩子糊涂了,总把它们混淆在一起。为了改变这种“易学易忘,机械模仿”的状况,自1995年开始,我带领本科组的教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首先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先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然后再同时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时注意使用对比法,引导学生正确审题。这样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毕业检测时98%的学生都能正确解答这两类应用题。这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改变了学生不认真审题,机械模仿的坏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事实证明,我的尝试是成功的,且与1999年修改后的人教版教材完全吻合。1996年,为了使学生乐学、善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我又在我县带头尝试开展与现在新课程中的“数学广角”颇为相似的趣味 “数学活动课”。由于教学效果突显,成绩优良,自己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赞赏。因此,县教研室的领导还多次让我上示范课或送课下乡,予以在全县推广,新丰县的同行还慕名前来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1997年,河源市等级学校评估小组的专家们对我执教的“数学活动课”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自己热心指导和培训下,“趣味活动课”在我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全面铺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尝试精神和探究意识。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业务过硬,我的收获也颇丰:多次获得学校的“贡献”奖; 1998年荣获“南粤教坛新秀”的称号;1999年荣获“县城四所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1年又荣获“县小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竞赛”一等奖;2000年我被学校提拔为教导主任,2001年又被提拔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2002年秋,我校和本县其他小学一样,正式启动了新课程实验。新课程启动一年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课改步伐迈得比较大,收效比较明显。但自己在下班听课时发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不少课堂还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形似而神异”的低效现象,甚至在某些地方已步入了误区。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2004年秋,自己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开始正式投入“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研究,希望在这块“荒地”有所收获。两年时间过去了,我大胆地把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法”和新课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探索出了“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思品课堂的实效性,现此教学模式已在我校全面铺开。二、 等量代换:我的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等量代换教学时间:2010年5月20日(一)故事导入,初步感知等量代换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到多媒体教室来,可不是象平时一样上思品课,而是要带大家到数学广角去看一看,去了解一些数学知识。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生:记得(齐声说)。师:那谁还记得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谁来说说?生:把象拉到一艘船上,沿着水,就是,重量。师:沿着水,就是,重量?哦,你知道怎么称象,就是讲不太清楚,是吧?没关系,请先坐下。哪位同学能讲清楚,讲明白?师:好,文杰,请你来说一说。生:把象拉到船上,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边划一条线,等一下,再把象拉走,在船上装上石头。师:得装上多少石头?生:跟大象一样重,装到那条线。师:哦,也就是说,石头的重量就是生:大象的重量。师:对啊,曹冲真聪明!在那时就懂得用石头来代替大象的重量。大家知道为什么能用石头来代替大象的重量呢?生:因为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等。师:对!相等的量是可以代换的,这是我们数学上的一种思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等量代换)(二)创设情景,操作体验等量代换师:其实啊,等量代换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都可以见到,现在请大家随老师一起到水果店去看一看。出示幻灯片1:天平秤上,左边托盘有4个大小一样的苹果,右边托盘有一个重1千克的砝码。师:大家在水果店里看到了什么?师:翊晖,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4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千克。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因为那是天平称,称出来的。师:哦,4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千克(出示相应的纸条),称出来的。翊晖,你很善于观察。请坐下。幻灯片1再出示:第二个天平秤上,左边托盘有1个大西瓜,右边托盘有4个1千克的砝码。师:在水果店里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1个西瓜的重量等于4千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纸条)师:那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师:可欣,请你来说。(很多同学举手,老师叫了其中一个)生:一个西瓜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你很会思考问题。幻灯片1再出示:第三个天平上,左边托盘有1个西瓜,右边托盘上是“?个苹果”。师:那一个西瓜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呢?我们大家先不忙说出答案,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信封里老师事先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摆出例题中的条件,然后再想一想,要知道一个西瓜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换一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小组合作摆学具,摆好后,小组内再说一说,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大约用了四、五分钟)师:哪个同学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怎么换的?生:4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千克,16个苹果重量就等于4千克。师:16个苹果重量就等于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1千克就是4个苹果的重量,4千克就有4个4。师:你们是怎么摆的?生:因为1千克就是4个苹果的重量,1个西瓜等于4千克,我们用4个苹果去换1千克,4千克就要换4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演示代换的过程。师:你们是这样换吗?(学生说是)那1个西瓜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呢?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了,但你会列式算吗?生:44=16(个)师:你们是这样想的吗?生:是(齐声)。师:同学们真棒!懂得了相等的量可以用来代换,会用4个苹果去换1千克,一个一个地换,4千克的西瓜就换出了16个苹果。师:其实啊,在还没有钱币的古时候,人民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换东西的。下面我们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换东西的?(三)运用新知,强化体验等量代换 出示幻灯片2:做一做(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上面左边的跷跷板上,一边是2只羊,另一边是1头猪;上面右边的跷跷板上,一边是4头猪,另一边是1头牛;下面的跷跷板上,一边是2头牛,另一边是问题?只羊。师:请大家看屏幕,题目里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告诉了我们,2只羊等于1头猪的重量,4头猪等于1头牛的重量,问2头牛等于多少只羊?师:你怎么知道2只羊等于1头猪的重量?(指着跷跷板)你知道这个是什么?生:跷跷板。生:跷跷板这样平的,说明两边一样重。(学生一边比划一边说)师:那2头牛究竟等于多少只羊的重量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相等的量是可以代换的,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可以怎么换?大家也可以讨论讨论。师:哪位同学来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生:2头牛等于18羊。师:飞凯,你是怎么想的呢?生:因为2只羊等于1头猪,所以我用2只羊去换1头猪,1头1头去换。师:好,请大家跟着飞凯同学的思路,我们一起去换一换,2只羊换1头猪(老师用课件演示),飞凯,是这样换吗?(是)1头1头去换,是这样吗(是)?师:大家看清楚了吗?这样换后,我们知道了1头牛等于几只羊?生:8只。师:那,飞凯,2头牛等于多少只羊?生:16只。师:那你刚才说多少只?生:18只,我师:没关系,改正过来就好了。师:那16只是怎么来的呢?好,刚才我们知道了1头牛等于8只羊(课件再在问题中的牛头上出示8只),那2头牛等于多少只羊呢?应该怎样列式?生:28=16只。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是)很好!同学们懂得了用一个量去代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