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的三个转变 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 杨天军 马丽娟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方面,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目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仍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应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当好课改的表率。努力转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作法。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前提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教育观念的转变应包括教师观、学生观的转变。(一) 教师观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新型的教师形象。1、 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为“合奏者”的角色。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演,但并非自编、自导、自演,而这一切都应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例如学习完皇帝的新装后,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以此来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作者高妙的表现手法。在课堂上,让不同思想互相碰撞,产生更多的思维的火花。还要当好主持人,指导学生,让他们自治,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真正使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 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教师要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而再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重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学生在自己观察、讨论、分析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给学生心理上以支持,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3、 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语文教师要从过去的“政治说教者”、“道德偶像”的角色中走出来,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既要注意他们“同”的一面,也要注重他们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卢梭曾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它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是森林就要给他们相应的森林环境;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是泥土,就烧成砖瓦,是铁矿,就百炼成钢。“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二) 学生观的转变树“以人为本”,的旗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强化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1、 从思想上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灵性“人”。学生是一个处在发展中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老师去填充、充塞东西的“容器,而是一只等待点燃的火炬。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忘记了人的特性,把活生生的人当成了知识接受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人的思维,影响了人的发展。而新时代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他们有着自己的体验,感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鼓励他们的个体体验。应该千方百计的冲破一切阻力,把学生从那种“在家长的驱赶下,在教师的监督下,在滞后的教材约束下,在呆板的教法下,在充满偏题、怪题的试卷和难解的标准学案长时间层曾包裹下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让他们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这一切都是他们思维发展的具体体现。2、 从学习上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主动接受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只能让他们自己读,自己感受,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即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属于自己的问题,用自己的脚走属于自己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主动研究的态度。布鲁纳提醒我们,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发现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教师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亲历实践,对问题作出合理、客观的分析与解释,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样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由重教学结果转向重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3、 从关系上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传统教育往往老师高高在上,不能与学生沟通,老师听不到学生心声,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有过很多类似的经历。初为人师时,都在遵循着一条公认的原则“给学生一颗好心,不给学生一张好脸”动不动就对学生高声斥责,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严。殊不知,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老师是敬而远之,他们不喜欢语文老师,又怎能喜欢语文学科。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建立在真正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上的,把课堂教学上升到“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的高度上去认识。既然是生命,就不应有等级之分你是小孩,我是大人;你是学生,我是老师;你是对象,我是主宰;你是学者,我是教者等等。有了这些有损于人格平等的等级,就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样也不会是真正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只有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的与学生交流。并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学生敞开,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的坦诚,也会把自己的困扰,心里话倾吐给老师。这样老师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因为有效的教学必须以融洽师生关系为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出轻松自然,亲切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教学模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核心新的教学观念要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来体现,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也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1、 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师讲生听的填鸭式,师问生答的陷阱式,生问师答的保姆式教学方式,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角,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调控者,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对教材进行钻研、挖掘,在课堂中将自己备课中的所得再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中关注的焦点是教师,评价的热点是教师。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和玩偶,要他们做什么,就要做什么,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忽视了学生丰富的情感,鲜明的态度。人为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使他们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得累,学得苦,学得无可奈何。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变得厌学,甚至于逃学,这能谈得上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吗?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能读书。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重在启发,贵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活泼、兴奋的状态,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精华。吕淑湘先生也说:“上课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老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吕先生这番话并非说教师是无事可做,而是教师的主要作用只限于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提供材料,这种自由轻松的教学过程,教师充当促进者,智多星,向导和顾问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和机会,合作学习,谈心得,说体会。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课堂上充溢着学生讨论声,争论声,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放射出自信的光彩。把学生看成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真正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2、 学习方式的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陈旧,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张扬、防止、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其教学目的、内容、进程和方法,均由学生自己发起,自行组织。要不断激活学生学习的需要,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在激烈的讨论中,尝试自己获取知识,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叶老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家也指出: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就会动心,动情、动口、动手,获得多种体验,品位学习的乐趣,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得到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智能。事实证明,人,一旦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以后,他就能无往而不胜。3、 教学场景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是将学生关闭在学校围墙内,让固定教师按固定课表上课,学生使用统一教材。学生眼见只不过是“一桌、一师、一书、一粉笔、一黑板而已”。学生是隔着玻璃晒太阳,教师的教学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对生活质感的触摸。反映着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具有人文精神的生动活泼的语文课,被局限在教室这一方小天地中。殊不知,“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所以,传统的教学形式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只会催眠、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自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改要求突破原有的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要大胆地把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图书馆、校园、微机室,也可以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社会本来就是一所大的学校,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更直接、更生动、更多彩的知识。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展览馆、艺术馆,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校园内图书馆应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到网上下载文件,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也可以根据家长不同的职业特点,请他们到学生中间,讲他们的人生体验,谈他们的喜怒哀乐。请一些爱好写作的人士给学生谈一谈文学的创作,及创作背后发生的故事。这样语文就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课堂,他的触角已伸到了社会生活。学生的体验感受丰富了,才能更有利于他们书写生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鱼跃”“鸟飞”的前提条件是“海阔”“天高”,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言,最需要的是激发他们潜能的宽松、融洽的环境。只有那样的环境,才能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由地去思考;才能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仔细地去观察;才能解放学生的耳朵,让他们安静地去聆听;才能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放松地去实践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敏锐地捕捉教育教学契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三、评价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关键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但这样的教学怎么面对、应付一次次的传统考试。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不改变,那么课改只能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它仍束缚着老师们改革的步伐。因此,评价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关键。1、 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过去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但是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和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生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时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所以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评价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还要重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运用综合化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 评价主体的多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