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0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5页 / 共60页
第6页 / 共60页
第7页 / 共60页
第8页 / 共60页
第9页 / 共6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教案一、课程内容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对会计的定义、会计核算的职能、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的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二、教学方式方法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和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的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的现场化、实验资料的标准化、实验手段的规范化。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本课程的总要求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的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59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会计概述教学内容:1、会计的概念。2、会计核算的对象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的概念和特点。2、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3、了解会计核算的对象。4、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对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新课讲授: 第一节 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重点)商业语言、艺术、低成本信用机制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特征:1.货币计量2.全面、完整、连续的信息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会计的产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会计的产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其中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2、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草流”和“誊清簿”,设“钱谷账”。 4、唐宋时期: “四柱清册”(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5、明末清初:“龙门账”: “进 - 缴 = 存 - 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期末编制“进缴表” (资产负债表)和“存该表”(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8、1494年,意大利威尼斯,卢卡.伯乔利,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威尼斯簿记”“复式记账法”)讲完会计的相关概念后,教师可利用启发式向学生提出:你怎么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行课堂讨论。三、会计的基本目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信息使用者:外部: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财务分析师、行业分析师、行业主管部门.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四、会计的职能 (重点)(一)基本职能1、核算会计的核算职能,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记录、计算和分析,以价值指标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从而为管理提供信息。2、监督会计监督职能主要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二者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二)其他职能1、预测职能2、决策职能3、控制职能4、分析职能五、会计规范(一)会计法(二)企业会计准则(三)企业会计制度第二节 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概念(重点)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和职能后,同学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会计工作日常核算的内容具体又包括那些呢,是否包括企业或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从而引导出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二、资金与资金运动(一)资金: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二)企业的资金运动: 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 3、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预算资金的拨入预算资金的支出总结:企业的资金运动,是经营资金的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是预算资金的运动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布置作业:1、思考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教学总结:“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计的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济学知识,不可照本宣科。既要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会计学基础”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奠定良好基础。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教学内容: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本节课主要是难在理解、把握和应用上。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的概念,大家知道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为了保证这些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空间上、时间上以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的、在会计上合乎推理的判断和规定,这些规定和判断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和条件,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给大家讲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讲授新课: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重点/难点)(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意义: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例如,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是买方,乙方是卖方。按照会计主体的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的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的会计应作商品购进的账务处理,而乙方的会计应作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分公司与子公司的区别。(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的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是: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及谨慎性原则奠定了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四)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换算为人民币。以上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没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重点/难点)(一)可靠性,也称客观性、真实性:如实地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弄虚作假。(二)相关性,也称有用性: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三)明晰性,也称可理解性: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四)可比性: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它是指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要求各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致。(五)实质重于形式:指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六)重要性: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七)谨慎性,又称稳健性: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根据该原则,在制度中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但不得提秘密准备。(八)及时性: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滞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