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后期复习建议_重视教材和课堂,提高能力与效益(重实)1. 基础知识复习(注重记忆)2. 例题分析(注重过手)过手,加强计算的准确性的训练回归基础,加强基础题的训练,选、填题每周二练,解答结果必须范性,同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训练评讲 (注重落实)每周一考,做好试卷的评析:把试卷中的习题分、拆、重组、发散、以点代面连成一串。4.总结规律,提高效益例如:圆锥曲线常考的定点问题例1已知:点P与点F(2,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40的距离小2,若记点P的轨迹为曲线C。(1)求曲线C的方程。(2)若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A、B两点,且OAOB。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1)解法:设动点,则。当时,化简得:,显然,而,此时曲线不存在。当时,化简得:。(2), ,即, 直线为,所以 由(a)(b)得:直线恒过定点。 规律一:(逆命题)如果直线,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证:=0规律二:(简单推广命题)如果直线L与抛物线2px(p0)相交于A、B两点,且OAOB。求证:直线L过定点(2p,0) 或:它的逆命题例2如果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是其右顶点,当时,求证:直线过定点规律三:类比椭圆顶点:(1)如果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是其右顶点,当时,求证:直线过定点(2)如果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是其左顶点,当时,求证:直线过定点(3)如果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是其上顶点,当时,求证:直线过定点(4)如果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是其下顶点,当时,求证:直线过定点例3如果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是其左顶点,当直线过定点时,求证:为定值。规律四:类比椭圆上面四个定理的逆定理:如果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是其右顶点,当直线过定点时,求证:例4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是其左顶点,当时,求证:直线过定点规律五:类比双曲线顶点:(1)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是其右顶点,当时,求证:直线过定点(2)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点,是其左顶点,当时,求证:直线过定点(3)或它的逆命题圆锥曲线常考的过定点的弦的问题若直线过的定点在已知曲线上,则过定点的直线的方程和曲线联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类一元二次方程),考察判断式后,韦达定理结合定点的坐标就可以求出另一端点的坐标,进而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通过例题领略一下思维过程。例5、已知点A、B、C是椭圆E: 上的三点,其中点A是椭圆的右顶点,直线BC过椭圆的中心O,且,如图。(I)求点C的坐标及椭圆E的方程;(II)若椭圆E上存在两点P、Q,使得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对称,求直线PQ的斜率。 解:(I) 因为,且BC过椭圆的中心O 又 又 点C的坐标为。因为是椭圆的右顶点,则椭圆方程为:将点C代入方程,得,椭圆E的方程为(II)因为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对称,设直线PC的斜率为,则直线QC的斜率为,从而直线PC的方程为:,即,由消y,整理得:是方程的一个根,即同理可得:则直线PQ的斜率为定值。方法总结:本题第二问中,由“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对称”得两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设直线PC的斜率为k,就得直线QC的斜率为-k。利用是方程的根,易得点P的横坐标:,再将其中的k用-k换下来,就得到了点Q的横坐标:,这样计算量就减少了许多,在考场上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接下来,如果分别利用直线PC、QC的方程通过坐标变换法将点P、Q的纵坐标也求出来,计算量会增加许多。直接计算、,就降低了计算量。总之,本题有两处是需要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一是过曲线上的点的直线和曲线相交,点的坐标是方程组消元后得到的方程的根;二是利用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减少计算量,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例6、已知椭圆C以过点A(1,),两个焦点为(1,0)(1,0)。(1) 求椭圆C的方程;(2) E,F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解:()由题意,c=1,可设椭圆方程为 ,将点A的坐标代入方程: 解得 , 所以椭圆方程为 。 ()设直线AE方程为:,代入得 设,因为点在椭圆上,所以 又直线AF的斜率与AE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在上式中以K代K,可得所以直线EF的斜率即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其值为。 方法总结:此类题的关键就是定点在曲线上,定点的坐标是方程的根,通过韦达定理,将动点的坐标求出,在根据斜率互为相反数,就可以直接求出第二动点的坐标,最后由斜率公式,可以求出斜率为定值。又如: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1)求证+1+让学生体会:+构造函数:分析:=0,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当时,有f(0)=0,即有故:+即+构造函数:分析:=0,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所以当时,有f(0)=0,即有故:+0,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当时,有f(1)=0,即有故:xxxxxx=综上有(3)求证让学生体会:构造函数:(4)求证:让学生体会:构造函数:体会出题者的构题思路例如:成都二诊的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题目:已知函数,其中x0,令函数,(1)若函数h(x)在上单调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3)令函数证明不等式:0)(1)若是函数的极值点,求实数的值;(2)令函数证明不等式: 5.加强对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要考查以下四种数学能力:运算能力:对数字的作估算、近似计算 , 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 , 对几何图形的几何量的计算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 , 探究运算方向 , 选择运算方式 , 确定运算程序 , 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 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 对图形进行变换 , 要注意空间图形的想象力包括有图想象和无图想象两种 .思维能力 : 贯穿于整个数学学科 , 重点强调理性思维、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 .创新意识与能力 : 对数学问题的 观察、猜想、抽象、归纳、证明 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 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贯通的程度越高 , 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6.注重训练的质量1)注重训练的质量:命题考试讲评错题重现问题再回首2)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11年,12年高考题最后两道有什么特点、规律、感悟,得到什么启迪,做到心中有数烂熟于心。3)对各地11、12高考试卷中选填的创新题,进行练习4)考试技巧包括对各种题型的处理方法 , 合理的简化解题方法 , 试卷的书写达 , 中档题目如何不失分、难题如何多得分 .考试技巧心理的训练不能仅仅在考试前谈一下就行 , 良好的考试技巧、考试心理必须从平时的定时练习、模拟考试中开始训练 , 才能逐步形成 。 7回归课本二诊结束后,使学生返璞归真,回归教材。数学高考试题,相当数量的基本题源于教材,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发展,充分表现出教材的基础作用。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课本,要让大家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学生,如果连教材都不能读懂、理解、吃透、却去为应试而投身题海,那势必会陷入主次颠倒、舍本逐末的误区,即使在题海中挣扎,耗费大量时间后掌握了一些“方法技巧”,但这些“看家本领”高考一般是回避的,因为高考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的领悟和把握,是考生真正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备考复习中可让考生再读课本,挖掘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整理归纳蕴涵其中的数学方法,抓双基时,特别强调中档解答题的过手,在抓中档解答题时应突出“五点”:(1)题目知识点;(2)入手点;(3)关键点;(4)警戒点 (5)从背景中挖掘出本质的点知识点:题目在教材上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入手点:审题思路,破题点关键点:每类题目的要点,重点考查的内容及方法警戒点:易错、易忽略之处,有的题已解出,但思路一放松,在一些地方出现问题。从背景中挖掘出本质的点:从情景中挖出问题的本质12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