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六讲 巴国奇闻.txt根网线尽赚了多少人的青春有时候感动的就是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破碎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是踩着这些碎片却假装不疼痛固执的寻找将来就算我遇见再怎么完美的人,都有一个缺点,他不是你,_下辈子要做男生,娶一个像我这样的女生。第十六讲巴国奇闻(上) 玄奘进入了今天意义上的巴基斯坦境内。在印度河的某个渡口,玄奘记下的一个传说,竟跟小说西游记中的情节十分相似,那就是唐僧西天取经路上遭遇的第八十一个磨难在通天河遇到神兽,取回的佛经落入了水中。在真实的历史中,玄奘有没有遭遇到风浪的袭击? 离开了迦腻色迦王寺之后,玄奘往东北走了五十多里,渡过了一条大河,进入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当然,这在古代都被视为印度的范围。玄奘进入心目中的圣地,心情一定非常激动,也充满了好奇感,可以说是有闻必录,有见必记。我们在看他留下来的有关文献记载时,也是如入宝山,目不暇接。 玄奘首先来到的是跋虏沙城,据近人考证,这个地方在今天巴基斯坦重要城市白沙瓦东北偏东约六十五公里处。这里有一座不大的寺庙,只有五十多名僧人,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寺庙,因为印度历史上著名的自在大师就是在这里撰写了阿毗达磨明灯论。这部著作在佛教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没有汉文译本,也没有藏文译本,只有一部梵文本。有意思的是,这部论著的梵语原本在印度找不到了,却默默地保存在西藏,而今天则作为“当地写本第24号”,珍藏在我国民族文化宫的民族图书馆里。你们看,那么遥远、那么小的一座庙,竟然跟我们的民族文化宫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印文化交流中一件非常神奇和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佛教历史上非常动人的因缘。 接下来,玄奘来到了乌铎迦汉荼城,也就是今天的Ohind,就在喀布尔河和印度河交汇口的东北,是印度河的一个重要渡口。从这里可以渡过印度河,是中亚、波斯、迦毕试、健陀逻国进入印度的必经之地。这个渡口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有持印度奇宝名花及舍利渡者,船辄覆没。”也就是说,你从印度往回走时如果带了奇宝(印度特产)、名花(印度有名的花,如不打磨花)、舍利,这条河往往风浪大作,船就会被打翻。这种情况在当时应该是时常发生的,而人们却没有办法解释,就说河流里有很多洞窟,洞窟里住着各种各样的毒龙猛兽,只要看见有人试图从印度带出宝物,就会兴风作浪,把他们留在这条河里,使得印度的宝物不外传。据说当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班师回国,也是过了这渡口。我们的玄奘法师在后来回国的时候,就是在这里遇上了大麻烦。他带着大量的佛经、花的种子,还带了很多印度的特产,果真在这里遭遇了大风浪。 离开这个渡口后,玄奘来到了西北二十多里外的一个城市,叫娑罗睹罗邑,也就是今天的Lahor,这里又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古代印度最伟大的语言学家、梵文文法的奠基人波尼你(亦作波腻尼)的家乡就在这里。 在现存的语言中,梵文的语法、音变和各种规则是最复杂的,而波尼你用八章对梵语语法作了非常完备的总结,这部书就叫八章书(俗称“波尼你经”)。大家都觉得波尼你特别有本事,能够驾驭非常复杂的梵文,像仙人一样,于是都毕恭毕敬地称他为“波尼你仙”,没有人单独称“波尼你”的。玄奘也留下了关于波尼你仙的传说的记载。据说是印度古代的一个大神叫波尼你写八章书的,稿子写完后,呈交给国王。国王当然很看重,下令全国人民学习,只要能流利地背诵,就重赏一千金钱。所以,经过波尼你仙总结过的梵文很快普及开来,这个地方的人梵语很好,有学问的人也很多。 但是,梵语水平和佛教信仰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根据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的研究,佛陀是主张比丘用各自的语言来研究和传播佛法的,在佛教的历史上,很多大师的梵文并不符合波尼你仙的文法要求。佛教后来所使用的梵文,叫佛教混合梵文,也就是说,很多语法其实会出现一些病句和白字,因为佛教僧人的梵文水平并没有那么高。 然而在波尼你仙的故乡,佛教信仰的程度非常高。玄奘记载了当地口耳相传、尽人皆知的一段传说,来解释为什么这里佛教特别昌盛。大概在佛陀圆寂以后的五百年,有一个大罗汉云游到波尼你仙的故乡,看见有个婆罗门拿着棍子在拼命地打一个小孩,小孩当然很痛,就在那哭着哀求。罗汉就问这个婆罗门为什么要打孩子,婆罗门回答说,我让他好好地学习声明论(八章书的别名),可这孩子就是不长进,我只能打他了。这个罗汉非常有意思,听了以后就在旁边微笑着,无动于衷。婆罗门觉得很奇怪,说:您是个佛教僧人,是个罗汉,不是应该有慈悲心的吗?罗汉微微一笑,说:你正在拼命狠揍的这个孩子,他是波尼你仙投胎转世的,所以你打的是波尼你仙的化身啊!波尼你仙因为“唯谈异论,不究真理”,白白浪费了神智,所以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停,本来是不能再投生了,但只不过因为他还有点剩余的公德,把梵文整理得很好,所以才投胎成了您的儿子。可见学习世俗的经典、文辞是吃力不讨好的,怎么能像如来圣教那样带来福报和智慧呢?说了这段话以后,罗汉就施展了大神通,一下子在婆罗门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下子婆罗门当然是非常钦佩和信仰了,知道遇见的真正是个有神通的人,就赶快把这段奇遇跟街坊邻居们讲了,并且让自己的孩子剃度为僧。从此以后,波尼你仙的家乡就特别信仰佛教,后来成了佛教的圣地。 经过了一些小国后,玄奘来到了和中国有着密切关系的乌仗那国。在这里玄奘见到了著名的观世音菩萨像,但是他却说,“观世音”这个被口口相传的名字是个巨大的错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玄奘往北走了六百多里,又来到一个著名的国家乌仗那国,它跟中国有特殊的渊源。比玄奘还要早一百来年,宋云、惠生这两个求法僧就到过这里,还留下了记载。他们见到了乌仗那国的国王,向他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的情况,令这个国王对中国倾慕不已,还发下过这么一个誓愿:“我当命终,愿生彼国。”也就是说,我此生的生命结束以后,如果有来世,我愿意生到中国去。据册府元龟记载,唐开元八年(720年)的四月,唐朝还派人前去册封那里的国王,赏赐了不少东西。 玄奘来到这里的时候大约是在公元629年,乌仗那国依然繁荣,但佛教却已经不在最鼎盛的时期了,从前有一千四百所寺院,多半已经荒芜,从前有一万八千僧人,现在也减少了许多。当然,这里还是崇信佛法的,而且是信仰大乘佛教的,但玄奘对这里的僧人和民风的评价并不高:“寂定为业,善颂其文,未究深义。戒行清洁,特闲禁咒。”说这里的人整天在那里入定,却不去探究佛教的精义,也就是说他们的学问很肤浅。当地人的长处是非常守戒律,而且非常擅长念诵各种咒语。对这里的民风,玄奘也没什么好印象,说这里的人胆小怕事,非常诡诈,喜欢学习,但是不肯花力气(人性怯弱,俗情谲诡,好学而不功)。尽管如此,这里还是有大量的佛教圣迹,对玄奘还是有吸引力的。 在这里,我不多说玄奘对这些圣迹和佛教遗址的记载,而是想介绍他在大唐西域记里一段很短的话。这段话其实不在正文里面,而是夹在里边的小注,这条不起眼的注解特别重要,因为它彻底打破了我们的一个佛教常识。 玄奘在这儿的寺庙里看到了一尊佛像,音译过来叫阿缚卢枳低湿伐罗菩萨。据大唐西域记记载: 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 玄奘说这尊像叫“观自在”,在此之前大家都叫它观世音是错的。在前面我讲过,玄奘在大唐西域记的讲很多梵语翻译错了,其实都未必错。但在这个问题上很遗憾,或者很幸运,玄奘是对的:我们口里心里经常念颂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的名字的确是一个翻译错误,正确的叫法应该是“观自在”,也就是说要关照和领悟自在本身,领悟这种最深的本质。阿缚卢枳低湿伐罗,乃是梵语Avalokitesvara的音译,这个词语由avalokita(阿缚卢枳多,义为“观”)和isvara(伊湿伐罗,义为“自在”)两个字复合而成。根据梵语文法,前一个字的最后一个字母“a”和后一个字和第一个字母“i”连在一起必须读e。看来翻译这个名称的人梵文不好,读错了两个字母,把Avalokitesvara看成了Avalokitasvara,而“svara”就是“声音”的意思,于是就翻译成了观世音。也就是说,一千多年来我们汉族的佛教徒读的是一个错误的名字。可是,习惯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就连玄奘如此高的权威都没能把约定俗成的这个错误改过来,到今天我们还说观世音菩萨,没有人说观自在菩萨。尽管如此,玄奘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指出了这个错误,我们起码应该知道,这是一个无奈的误会。 在这里游历了一番后,玄奘来到了更为重要的迦湿弥罗国,也就是今天的克什米尔,它是南亚次大陆上最早和我国建立起友好关系的地区,汉书西域传就有记载:“户口胜,兵多,大国也。”从汉武帝时期开始,迦湿弥罗国就和我国有正规的使节往来,可见古代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并不像我们今天想像的那样贫乏。唐朝时期,迦湿弥罗国很强大,周围很多小国都臣服于它。到过这个地方的人也远不止玄奘一人,比如唐朝有个叫悟空的人就到过这里。巴国奇闻(下) 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曾一路陪伴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那么唐朝的这个悟空是不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他和玄奘究竟有没有关系? 唐玄宗年间,迦湿弥罗国有个使节在唐朝出访,完成使命后便要回国复命,这个悟空就跟着这个使节来到了迦湿弥罗,并且在迦湿弥罗出家。这样一来有两种可能:第一,悟空去的时候是个俗人,到迦湿弥罗后才剃度出家;第二,他在唐朝的时候还是个沙弥,没有受过具足戒,没有正式获得僧人的身份,到了迦湿弥罗后按当地的戒律成了一个外国僧人。可以断定的是,他绝对不是孙悟空,因为他跟唐僧碰不着,生活的时间不对,记载里很明确,悟空是唐玄宗时候的一个人。后来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构思孙悟空这个人物,给这只猴子起名字的时候,可能会注意到历史上这个悟空,然而孙悟空这个形象还包含了印度流传的神猴故事,以及中国南方流行的神猴故事,而孙悟空的各种神通变化则完全是受印度传说的影响。 在迦湿弥罗国,玄奘还遇到了更大的惊喜。玄奘刚到这个国家西部边境的重镇石门,国王就派了人带着车马来迎接,那时玄奘的声望已经很高了。入城以后,玄奘就礼拜了那里的寺庙,并住了下来。非常有意思的是,就在玄奘到达的前一天,这座寺庙的僧人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中有个神对他们说:有个客僧从遥远的摩诃脂那(“脂那”就是China,“摩诃”就是大,意为大中国)来,想到印度去学经,巡礼佛迹,是为求法而来的,身边有很多善神陪着,此人马上就要到了。你们这些和尚有福了,应该赶快用功,该念经的念经,该敲钟的敲钟,该打坐的打坐,这样才能让这样一位僧人心生景仰,你们怎么现在还在睡觉呢?这些僧人都从睡梦中惊醒,赶紧经行的经行,禅定的禅定,念经的念经,一直等着玄奘。玄奘来了一看,不得了,这个庙的僧人半夜都在做功课,于是果然佩服。 玄奘不仅见识了这里僧人的虔诚,受到了国王非常隆重的接待,更为重要的是,迦湿弥罗有着比较完整的佛教经典,玄奘在这里花了将近两年时间学习佛法。 玄奘在国王派来的人的护送下前往都城拨逻勿逻布逻城。有趣的是,无论是大唐西域记还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都没有提到这个都城的名字,而这个名字居然在新唐书里有。玄奘到了拨逻勿逻布逻以后,要经过一个地方,叫达摩舍罗。国王非常尊敬玄奘,他没有在拨逻勿逻布逻城等玄奘,而是带着一千多个随从和华丽的仪仗队,浩浩荡荡地来达摩舍罗恭迎玄奘。玄奘用了“烟华满路”四个字来形容当时的盛况。见到玄奘以后,国王亲自抛洒鲜花表示欢迎,再请玄奘乘坐大象往京城进发,先在国舅所立的寺院安顿下来。第二日正式将其迎入王宫里隆重供养,进食以后,就请玄奘讲经。大家要知道,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而这里的国王请一个从中国来的僧人在王宫里讲经,并且请他和当地的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