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填空题1.给水系统由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渠与管网和调节构筑物等工程设施组成。其中,调节构筑物主要有高地水池、水塔、清水池这几种类型。其中,泵站可分为抽取原水的为一级泵站,输送清水为二级泵站,设于管网中为增压泵站;其中泵站、输水管渠、管网和调节构筑物统称为输配水系统。2.消防用水时其水压要求是自由水压一般不得小于10mH2O。3.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给水系统。4.给水系统按使用目的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给水系统。5.根据向管网供水的水源数,统一给水系统可分为单水源和多水源给水系统两种形式。6.分系统给水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分质给水系统、分压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三种类型。7.工业给水系统可分为循环系统、复用系统和直流系统。其中,循环系统给水系统中的水经使用后不予排放而循环利用。8.给水系统按服务对象分为城市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分自流系统(重力供水)、水泵供水系统(压力供水)和混合给水系统。9.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工业给水系统、区域给水系统这四种。10.分区给水系统按其布置形式可分为串联分区、并联分区两种方式。11.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给水系统;按服务对象分为城市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在工业给水中,又分为循环系统和复用系统。12.对置水塔在最高用水量时,管网用水由二级泵站和水塔同时供给,两者各有自己的给水区,在供水区的分界线上水压最低。13.给水系统中不设水塔,任何小时的二泵站供水量应等于用水量。给水系统中设水塔时,二泵站每小时供水量可以大于用水量。14.清水池的调节容积,由一、二级泵站供水线曲线确定;水塔容积,由二级泵站供水线和用水量曲线确定。15.无水塔的管网二泵站的扬程公式 ,其中, 是指控制点所需的最小服务水头, 是指管网控制点的地面标高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差。16.设置网前水塔的二泵站扬程公式 ,其中, 是指水塔的地面标高, 是指水塔高度, 是指水位的有效深度。17.水塔高度计算公式 ,其中, 是指控制点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 是指设置水塔处的地面标高, 是指控制点的地面标高18.对于树状网,管段数 、节点数 之间存在的关系为P=J-1。对于单水源环状网,管段数 、节点数 、环数 之间存在的关系为P=J+L-119.城市管网定线时干管的间距,可根据街区情况,采用500800m。连接管的间距可根据街区大小考虑在8001000m左右。30.任一节点的节点流量等于与该节点相连管段的沿线流量综合的一半。21.节点包括水源节点、不同管径或不同材质的管线交接点以及两管段交点或集中向大用户供水的点。22.城市管网定线时一股只限于管网的干管以及干管之间的连接管。23.管网平差时,电算精度要求达到0.010.05m。管网平差时,手算精度要求基环达到小于0.5m,大环小于1.0m。24.管网核算时,将消防流量加在着火点处,当管网中着火点有两处,一处放在控制点,另一处放在离二级泵站较远或靠近大用户和工业企业的节点处。25.在管网简化方法中,当两管网由两条管线连接时,它可以分解为两个独立的管网,但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存在。26.管网计算的原理是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由此得出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27.管网计算课题一般分为管网设计计算和管网校核计算两类。28.管网计算方法可以分为解环方程、解节点方程、解管段方程三类。29.管网的核算条件包括消防时、最大转输时、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和水压要求三种。30.多水源管网计算结果应满足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各水源供水至分界线的水压相同三个条件。30.设计用水量由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和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组成。32.设计用水量中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的15%20%。33.给水系统中设网前水塔时,二泵站以及二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流量按泵站分级工作线的最大一级供水量计算,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34.给水系统中设网后水塔时,二泵站、二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流量按计算,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流量按计算,配水管网按计算。35.给水系统中的取水构筑物、一泵站、水厂的设计流量是按最高日的平均时流量计算。36.给水系统不设水塔时,二泵站设计流量为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渠、管网的设计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计算。37.确定管段管径大小时,从技术方面考虑,其最低流速不小于0.6m/s;确定管段管径大小时,从技术方面考虑,其最大设计流速不超过2.53m/s。38.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是双侧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管道实长;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是单侧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管道实长的一半;当采用长度比流量计算沿线流量时,如果双侧均不配水,干管总计算长度为零。39.输水管渠根据供水方式分为泵站加压和重力管渠输水管渠两种,且输水管渠条数一般不宜少于两条。40.日变化系数Kd的经验参数一般为1.11.5;时变化系数Kh的经验参数一般为1.31.6。41.管网的布置形式有树状网和环状网两种。42.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有城市规划、水源和地形。43.在管网简化方法中,管径较小、相互平行且靠近的管线可以考虑合并。44.管网的环有基环、大环、虚环三大类。45.单水源树状网分配管段流量时,任何一管段的流量等于该管段以后(顺水流方向)所有节点流量的综合。46.经济流速是指在投资期限内(t年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之和最小时的流速。47.管网核算时,将消防流量加在着火点处,当管网中着火点有一处,把着火点放在控制点上。48.重力供水时的压力输水管渠,用两条连接管将两条平行管分成3段满足事故时的流量要求。49.城市给水管网需保持最小的服务水头为:从地面算起1层为10m,2层为12m,2层以上每层增加4m,如果当地房屋按6层楼考虑,则最小服务水头应为28m。50.最高日用水量为Qd,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为6%Qd,平均时用水量为4.17%Qd,则时变化系数为1.44。6.给水系统需由(C)组成,这些组成部分是构成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缺一不可,但可强化或简化。A.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和泵站B.水处理系统、输配水系统和管井C.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和输配水系统D.输配水系统、取水系统和消毒设施7.输配水系统通常由(B)组成。该子系统在给水系统中所占的投资比例最大,且布局分散。A.取水构筑物、输水管、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B.泵站、输水管渠、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物C.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配水管网D.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输水管和配水管网8.取水系统一般由(A)等组成。A.取水构筑物、水泵及泵房B.给水水源、取水构筑物C.给水水源、取水泵房D.取水头部、水泵及泵房9.给水系统根据(B)可分为重力、压力和混合给水系统。A.建筑规模B.供水方式C.供水地形D.水源种类10.给水系统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可分为(C、D)等。A.市政给水系统B.场地给水系统C.工业给水系统D.生活给水系统11.输配水系统的调节构筑物中,只能起到水量调节作用的是(A)。A.水池B.高位水箱C.水塔D.高地水池12.给水系统中,(B)常被称为厂内调节构筑物。A.水塔B.清水池C.水池D.配水池13.给水系统中,常与取水构筑物合建的是(A)。A.一级泵房B.加压泵房C.二级泵房D.调节泵房14.输水管渠根据其输水方式不同,可分为(C)输水。A.暗管与渠道B.原水与清水C.重力与压力D.明渠与暗渠15.配水管网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C)管网。A.生活与生产B.生产与消防C.树状与环状D.重力与压力16.给水系统按水源种类不同,可分为(B)给水系统。A.江河水与潜水B.地下水与地表水C.单水源与多水源D.原水与再生水17.给水系统根据其组成、各组成之间联系的不同,可分为(B)。A.统一给水与分区给水系统B.统一给水与分地区给水系统C.统一给水与分压给水系统D.统一给水与分质给水系统18.下列给水系统中,(A)是按供水方式不同的分类。A.自流系统B.直流系统C.循环系统D.复用系统19. “多水源配水管网”的含义,是指统一管网与(C)相连。A.多个水源地B.多个供水泵站C.多个水处理厂D.多个配水厂20.给水工程的设计建造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给水系统布置时,主要根据(B)确定系统布局。A社会经济B建设规划C用户要求D当地地形21.城市给水系统的水处理工艺的确定应根据(A)。A用户要求和原水水质B当地地形和水源种类C城市规模和建设规划D施工条件和运行管理22.统一给水系统的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A)。A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B工业生产用水水质标准C消防用水水质标准D市政用水水质标准23.给水工程设计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 )年。BA.15,510B.510,1020C.1015,1525D.1520,203029.通常采用(C)以确定给水系统中各类设施的规模。A.用水量定额B.用水量变化C.最高日用水量D.日变化系数30.各种用水量的基本计算方法,是将该种用水定额与其用水单位数相乘。当将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一并计算时,应采用(C)。A.居民生活用水定额B.公共建筑用水定额C.综合生活用水定额D.城市综合用水定额31.给水工程设计,时变化系数宜采用1.31.6,当(A)时,应采用下限。A城市规模大B用户用水不连续C用户作息规律性强D城市规模小32.反映用水量变化情况的时变化系数,是指(C)。A最高日用水量与设计年限内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B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C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D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33.最高日用水量即设计用水量,应根据(B)等进行计算和预测。A.设计年限B.用水定额C.用水种类D.用水单位数34.已知:综合生活用水量Q1,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量Q2,市政用水量Q3,消防用水量Q4;则最高日用水量Qd的计算式应为(B)。AQd=Q1+Q2+Q3+Q4BQd=(1.151.25)(Q1+Q2+Q3+Q4)CQd=Q1+Q2+Q3DQd=(1.151.25)(Q1+Q2+Q3)35.最高日用水量作为设计用水量,其含义是指(A)。A.设计年限内最高一日的用水量B.设计当年最高一日的用水量C.一年内最高一日的用水量D.各种用水日最高用水量之和36.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供水量必须满足设计用水量,即以(A)作为设计供水量。A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量B城市综合用水量C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D综合生活用水量3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指(D)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的百分数。A新鲜用水量B循环用水量C复用用水量D重复用水量38.某城镇现有人口万人,设计年限内预期发展到10万人。用水普及率以90%计,取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