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师:有一个故事,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吧,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列出了几个答案,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与故事匹配度最高的答案。(屏显)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居安思危 , 防患未然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生讨论)师:讨论有结果了吗?生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师:其它的几个为什么不行?生1:第一个是说做事要做好规划的重要性。生2:其它几个虽都谈到了忧患意识,但只有最后一个涉及到了生和死,与故事是一致的。师:大家知道“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是谁说的吗?生齐:孟子。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他的这个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师:哪位同学愿意向我介绍孟子的有关情况?生1: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师:你是从他的姓名以及与孔子的关系这两方面来介绍的。生2: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有“亚圣”之称。师:这是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进行介绍的。生3:孟子是山东邹平人,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师:你是从孟子的籍贯和主要思想来介绍的。生4:孟子早年丧父,生活艰苦,后来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但屡遭碰壁。另外,我还知道关于孟子的一些故事,例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等。师:这是从孟子的生平等方面来介绍的。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对孟子有了更全面的一些认识。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师: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基础,朗读是关键,学习孟子这样的大家的作品更是如此。师:要想读好文言文,第一步就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预习时,我们已经读了文章,现在谁能为大家朗读这篇文章?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过一会儿要给予评价。(一生读)生1:这位同学的节奏把握得比较准,但是有两个字读得不准,“曾益其所不能”中的“益”和“而后喻”中的“喻”应该是四声。生2:“空乏其身”的“空”应该读“kng”。师:她们听得很仔细,而且一直在思考,听与思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刚才那位同学尽管读错了三个字,但是其他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她却读对了,如“傅说”中的“说”、“曾益”中的“曾”、“畎亩”的“畎”、“法家拂士”中的“拂”,她都读对了,真不简单!让我们把这些易错的字词再读上几遍,加深印象。(生自由地读这些易错字)生3:我觉得“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个句子的节奏,她读得有些模糊。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生3:应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4:我觉得这位同学在读“空乏其身”时的节奏不够准确,我认为应该读“空/乏其身”。师:看来同学们不同意这个看法,那么,在划分句子节奏这个方面你们有什么方法或技巧吗?生4:我是在理解了这个句子大致意思的基础上划分的。师:这的确是一种好方法,在读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按意义和音节划分句子的节奏。我再问刚才这位同学,你能大体上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吗?生4:能,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师:那你认为这个句子应该怎样划分节奏呢?生4: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是正确的,是我错了,就应该读成“空乏/其身”。师:你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改正错误,真的很佩服你的勇气!(生自发地为他鼓掌)师: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生齐读)师: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让我们齐读全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生齐读全文)三、读懂文意积累背诵师:刚才同学们的朗读真可谓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要想读好文言文,还要读懂文意,理清思路。要完成这个任务,可以从标题入手,从文中找出与标题对应的内容。请大家默读课文,对相关内容进行圈画。(生默读)师:文章中与“死于安乐”相对应的句子是?生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师: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吗?生1: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师:有哪些字解释的时候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1:“入”、“出”以及“拂”、“敌”。师:你来分别解释一下。生2:前两个是名词做状语,是“在国内”“在国外”的意思,后一个是通假字,通“弼”,辅佐的意思。“敌”是匹敌、相当的意思。在课下注释里有。师:这句话写的是客观事实吗?生3:不是,从这两句话中的“则”可以看出来,它是“如果”的意思,是一种假设。师:非常好。再看看它是从什么角度在阐明“死于安乐”的道理的?生4:是从反面的角度来说对一个国家的危害的。师:我们弄清了“死于安乐”的内容,除去最后的中心论点,剩下的内容都是讲什么的?生齐:生于忧患。师:“生于忧患”又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进行论证的?你们先思考,后讨论,再交流。生1:先列举了六个人的示例,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师:这六个人都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1:他们开始都地位比较低,最后都身居高位。从畎亩、版筑之间、鱼盐和举于士、举于海、举于市可以看出来。师:这里的“举”是被举用的意思,那个“举于士”的“士”呢?生齐:狱官。师:看样子管仲曾经是阶下囚,他最后被任用为相,说明了什么?生2:齐桓公重视人才。生3:说明他是经历了磨难才成功的。师:不只是管仲这样,其他的几位也是这样。他们出身低微,经历了磨难之后,都成就了一番事业。他们的经历,正好印证了后面的那些话?生1:生于忧患。生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直到“曾益其所不能”。师:这个句子有何特点?生齐:用了排比。师:中间句式比较整齐,构成排比,有一种气势和音乐之美。我们一起读一遍。(生齐读)师:前面讲了6个人,这里又讲到了“是人”,他们所指的对象是一样的吗?生1:“是人”是指“这些人”,就是指前面的那6个人。生2:应该是“这样的人”,泛指舜、傅说有相同特点的所有人。师:那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生1:由少到多的关系。生2:应该是有个别到一般的关系。师:这一句话强调磨练的重要性,这个磨练是谁给的?又是从哪些方面经受磨练的?生1:上天给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让他们经受磨练。生2:从思想、生活、肉体等方面经受磨练。师:具体说说。生2:一定先让他们内心痛苦,使他们筋骨劳累,深受饥饿之苦,使他们穷困潦倒,扰乱他们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师:这里面的“苦”是“使痛苦”的意思,是使动用法,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这个用法?生齐:“劳”“饿”“空乏”“动”“忍”。师:自己把它们的意思说一遍。(生自己说)师:还有“行拂乱”的“拂”、 “所以动心忍性”的“所以”、“曾益其所不能”的“曾”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生1:“拂”是“扰乱的意思”,与“拂士”的“拂”不一样。生2:“所以”不是表示因果关系,而是表目的关系,“用来”的意思,跟出师表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所以”意思相同。“曾”是通假字,同“增”,“增加”的意思。这个句子写出了经受磨练的好处。师:具体来说,经受磨砺有哪些好处呢?生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说一点,也可以说全部。生1:犯错误后可以改正。师:“过”受前面副词“恒”修饰,必须翻译为动词“犯过错”。生2:“困”就是忧困、困苦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心”是内心的意思。忧困在内心,就是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这里“衡”通“恒”。生3: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言谈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正所谓“人不知而不愠”啊!师:说到这里,大家发现了这两句话与第一段的关系了吗?生1:这两句话是围绕“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来论述的。生2:这两句都是在谈“生于忧患”,可见文中重点论述的就是“生于忧患”。师:前面的忧患和磨难是上天给的,那这里的又是谁给的?二者又是什么关系?生1:这里的忧患是自己给的,与前面是并列关系。生2:前面谈的是外界的条件,这里谈的是主观条件,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师:既然文章的重点谈的是“生于忧患”,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不是就是阐述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有所作为呢?生1:应该是,因为文章花了大量的篇幅写这个内容。生2:不是,文章里面还写到了国家。生3:应该是两个方面都谈到了,而且作为一位思想家,他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就是为了提醒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师:看样子,你是孟老先生的知己。我要是孟子我一定会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生大笑)师: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生:施行仁政,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孟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善良的人。生:胸怀天下的人。师:一个“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人。生:有济世情怀的人。师:为了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我们按照刚才的分析,自己梳理一下文章的思路。生1:先列举六个人的事例,从个别到一般,阐明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人后从客观到主观,阐明了磨砺的好处;接着从反面阐述“死于安乐”的危害,最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2:还可以在后面加上“从个人到治国”这个内容。师: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背诵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这么经典的文章就应该背诵,理思路、抓层次是一个很好的背诵方法。此外,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很好的背诵方法:抓句式,抓关键字词。比如,抓排比句,抓句子内部的一些关键词,把它们串起来背诵就很容易了。大家试试看。(生根据提示找规律)生1:背诵的第一个层次都是“人名发于或举于地名”的句式。第一段后面的内容可以吧使动用法的动词串起来。生2:两个段落中都有骈句,也可利用起来。师:我们就按这些方法尝试着背一背,时间3分钟,看谁背得最快。背的时候,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生各自背诵,规定的时间内绝大部分同学能完成任务)四、读出感悟彰显自我师:学习文言文仅知其大意,还是不够的,还要从中读出自己。读出自己就是要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对自己的启示,读出自己的积累,读出自己的生活。比如说,老师读了本文,想起了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一段话。(屏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师:上文是司马迁用来自勉的,文中的几个人物都在经历了厄运的情况下留下了传世之作,正好证明了本文的观点。这是老师的感悟,你们的感悟呢?生1:我们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都要升国旗,唱国歌,平常觉得有些小题大做。学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虽然处在和平时期,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防止敌人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师:所以,今后唱国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一定要用心,用情。生2:我有一次参加演讲比赛,在准备过程中就遇到了很多麻烦,内心很痛苦,想放弃,是那首追梦赤子心激励了我,后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取得了好成绩。我明白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师:还记得歌词吗?给我们分享一下。生2:向前跑/迎着冷眼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