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iegougongneng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刘润忠内容提要 现代西方结构功能主义从结构、功能以及二者的统一出发,深入分析和广泛探讨了有关社会系统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其研究成果对一般社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关于社会整体的系统分析方法,关于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性质,关于社会系统构成要素的功能发挥等问题的探讨,关于社会系统的整合、均衡、和谐的理论诉求,以及关于文化系统价值导向功能及其对社会调控与变迁的作用等问题的论述,对于深入研究社会建设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关键词 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给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重大而现实的时代课题,也为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探索空间。加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首先应当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加强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并不断做出新的探索和概括;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中外历史上、特别是现代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通过对之加以积极的改造,借鉴其有益成果,为我所用。一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是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该学派从结构与功能以及二者的相互联系出发,深入分析和广泛探讨了有关社会系统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形式的系统;构成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相应的功能;社会整体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其组成部分虽然会发生变化,但经过自我调节整合,仍会趋于新的平衡。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的结构功能主义,是在以往有关结构功能思想资源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思想渊源上说,至少可以追溯到孔德和斯宾塞。孔德认为,社会是一种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整体,这个整体同它的部分之间具有一种“普遍的和谐”。人类所自然拥有的博爱倾向,逐次通过“社会真正的要素或细胞”家庭、“社会的组织”阶级或种族、“社会的器官”城市和社52 天津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区,而不断孕育、发展和扩充,从而引导人类迈向秩序与进步。斯宾塞沿着大致相同的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努力。他提出了社会宏观结构的总体规模、复杂性和差异性问题,并在区分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引入了功能需求概念。值得注意的一个理论取向是,斯宾塞试图以功能需求解读社会结构和解释各种社会组织的存在,给人们以从那些外显可见的功能中去把握社会结构的启示。孔德和斯宾塞之后,结构功能理论进一步在迪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等人那里得到了更为系统的阐述。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为建立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建构起一整套以结构功能分析为特征的社会理论。这使他成为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的最重要领袖人物。帕森斯的社会理论认为,社会系统、行为有机体、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共同构成所谓“行动系统”,社会系统乃是行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帕森斯强调,社会系统之能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延存,是由于能够满足四个功能性条件,这就是他著名的“AGIL图式”。其中,A(Adaptation)即所谓“适应”功能,主要指社会系统由其外部环境获得足够的资源或能力,以及这些资源或能力在该系统中的配置;G(Goalattainment)即所谓“目标实现”功能,主要指社会系统所具有的有助于确立其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激发和调动该系统中之能力与能量的功能;I(Inte-gration)即所谓“整合”功能,主要指社会系统的连贯性或一体化的维持问题,包括控制手段的建立、保持子系统的协调、防止系统发生严重混乱等;L(Laten-cy)即所谓“潜护”功能,主要指能量储存并配置于系统的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模式维持,即符号、观念、趣味、评价等的文化供应,二是张力处置,即行动者内心紧张和张力的消除,由此而维持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模式,并使其在社会系统内制度化。在帕森斯看来,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四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是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这四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作为整体的、均衡的、自我调解和相互支持的社会系统。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内的各构成部分在对系统整体发挥作用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来维持系统整体的动态的均衡秩序。帕森斯还认为,在构成行动系统的社会系统、行为有机体、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四者之间,在构成社会系统的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四个子系统之间,由于社会互动而存在着“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正是由于这种交换关系,才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帕森斯强调,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AGIL四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是社会系统得以保持其稳定性的基础。帕森斯非常强调秩序、行动和共同价值体系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他始终认为,研究社会结构就是研究秩序问题,并且必然涉及秩序中的人的行为,而研究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显然离不开规范行动者思想情感的价值问题,价值是构成社会秩序的条件。由此出发,帕森斯把着眼点放在了社会互动的稳定模式上。为解释这一稳定模式,帕森斯提出了“位置-角色”概念,并将其作为社会系统结构的最基本分析单位。所谓“位置”也就是行动者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结构性方位,而“角色”则意味着社会对这一位置所具有的行为期待。在他看来,社会互动实质上也就是一系列具有不同位置-角色规定性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形式,而互动中的个体不管怎样变化,角色归属及其互动作为一种模式化了的社会关系,则是普遍的和相对稳定的。这就意味着,只要把角色预设为行动者对某一位置的行为期待,一定的角色必定在社会结构中发挥一定的功能;同时,角色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必然会相应地成为社会结构稳定或均衡秩序的核心问题。帕森斯始终认为,社会系统中的四个子系统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功能,关键在于社会拥有将其成员整合在一起的共同价值体系。所谓共同价值体系,主要是指由一系列价值模式组成的、并被社会成员广为认同的规范体系。它作为一种依据、标准和导53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以上参见T.Parsons,WorkingPapersintheTheoryofAction,NewYork:FreePress,1953;T.Parsons,EconomyandSoci-ety,NewYork:FreePress,1956;T.Parsons,SociologicalTheoryandModernSociety,NewYork:FreePress,1967.H.Spencer,ThePrinciplesofSociology,Volume1,NewYork:D.AppletonandCompany,1925,p.505.A.Comte,SystemofPositivePolity:London:LongmansGreen,1975,pp.241242.向,通过规范行动者的行动准则或内化为行动者的人格结构而形成一种社会性的共识,从而约束行动者的行为,引导行动者的价值取向。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进一步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这使他成为结构功能主义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默顿在功能分析理论上的突出特点,是对“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负功能”作了进一步的区分,同时提出了“功能选择”概念,并强调必须高度关注社会文化事项对行动者(包括个体和群体)的影响后果。所谓显功能,是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作用后果;所谓潜功能,是指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未被认识到的作用后果。功能有正、负之别,有助于某系统或群体的整合与内聚的是正功能,也就是积极功能;而对某系统或群体具有拆解与销蚀作用的则是负功能,即消极功能。默顿还指出,在进行功能分析时,不但要根据功能后果的正负来考察社会文化事项,而且还应注意判别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系统则可能并不具有同样的功能。关于功能选择概念,默顿认为,就某一系统而言,如果它的某个功能项目被另外的功能项目所替代,这个替代者有时同样可满足该系统的功能需要。这就意味着,在对某一系统的维持和延存上,功能事项并不完全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是能够加以选择的。默顿十分重视社会制度或结构对行动者的行为的影响,其中特别强调应该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和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他认为,社会价值观决定着社会追求的目标,社会规范规定着为达到目标所可采用的手段,一旦文化结构与目标同社会结构或制度化手段之间发生抵触或脱节,就会出现社会失范甚至导致越轨行为等后果。二从总的方面来看,现代西方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般社会理论、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等,其学术观点涉及到人类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其研究成果对一般社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学界,曾一度占据了主导的学术地位。但到了60年代中后期,结构功能主义开始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它的功能逻辑前提,它所采用的意志论和目的论的解释方式,它对社会整合的强调和对社会冲突与变迁的忽视等,一时成了人们集中非议和抨击的对象。有两大学派最为突出,一是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论为代表的微观社会学派,一是以冲突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宏观社会学派。前者针对结构功能理论过于注重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研究社会问题和建构社会理论,必须重视现实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变动,应高度关注个体的行动和行为,并对之做出具体分析,从而给予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以应有的位置。后者则指责帕森斯等人的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却忽视了冲突、强制和变迁,认为社会理论应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力、革命、权力等因素及其重要作用,使理论分析更加切合社会变动的现实。这些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对一度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功能理论形成巨大冲击。当然,在这些理论中也表现出严重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方法上的分歧。在以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和民俗学方法论为代表的微观社会学派与以冲突理论等为代表的宏观社会学派之间,明显地形成了社会理论问题上的“分裂”,双方围绕社会行动、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等重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既表现出他们对结构功能理论不同理论立场和视角的诘难与批判,同时也暴露出他们各自理论本身所固有的各执一端而缺乏综合的弱点和局限。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帕森斯等结构功能理论所体现的强烈综合意识,又重新引起了许多社会学家的兴趣。他们纷纷把结构功能方法运用到各自的社会理论研究中,开始进行新的综合分析的尝试。结果导致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J.亚历山大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思潮的产生。这股思潮力图在后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基础上,综合包括各种反帕森斯理论流派在内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对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理54 天津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R.Mert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