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积累语言领悟方法实践迁移 阅读教学找准读写结合点小练笔之策略探究(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设立说明(阐述者:尚文玮)一、教材简说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写景状物文章的叙述顺序,落实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在我们对文本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本篇文章是一篇很好的写作例文。而且在整篇教学之中,我们也把写游记的移步换景的方法、观察的顺序都作为重点,在阅读中得法,内化文本语言,迁移本文的写作方法,这样就能达到读写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既是对文章中“读写双通道”的一种落实,也为今后写游记文章做好铺垫。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二、学情分析 中年段的教学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四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后期阶段,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是在具体在写游记类的文章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不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而颐和园这篇课文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游记,所以在课堂上如果巧妙地提供帮助,让学生将感悟课文优美的语言与领悟文章写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完课文后,学会写游记的方法,做到“跳一跳摘到桃子”。而文中生字新词不多,不存在课文阅读中字词认知理解障碍。故本文教学把生字新词学习放在课前预习完成。教学内容着重落在文本抓住景物特点的表达效果、表达形式的感悟和运用迁移的实践上。三、教学总目标 有了对课示的解读,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对学生状况的分析,最后,我们基本上对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作出了初步的梳理: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紧扣关键词(句)体会体会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语言。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学习文本“总分总”构段谋篇、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5、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紧扣关键词句,准确运用方位词有序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小练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积累语言。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四、课时目标:本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课时目标如下:第一课时目标1、 识记课文中的“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紧扣关键词(句)体会体会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语言。3、学习文本“总分总”构段谋篇、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1、 紧扣关键词(句)体会体会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语言。2、 学习文本“总分总”构段谋篇、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难点:学习文本“总分总”构段谋篇、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参赛课时)1、回顾文本“总分总”构段谋篇、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2、以“万寿山”为例,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紧扣关键词句,准确运用方位词有序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3、仿照课文例段写法进行小练笔,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抓住景物特点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多形式开展评议交流,自我修改,展示欣赏。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紧扣关键词句,准确运用方位词有序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抓住景物特点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第二课时目标设定依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的具体陈述。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学设计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而且能为教学测量和评估提供标准。一、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段目标来制订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我们遵循新课标中的适度、具体和发展性原则。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以单纯的内容理解和感悟为目标的窠臼中脱离出来,既要教阅读,也要教表达,要让两者相结合。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读写结合是架起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的桥梁,是进行语言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佳径。“读写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读写互动中产生兴趣、锻炼思维、乐于阅读、善于表 达,从而切实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课标还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中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困难较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知写些什么,怎么写。而小学生作文,从不会到会,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以理解为基础,同时又加速从理解到使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找准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以范文引路,从仿写入手,注重积累,仿放结合,仿中有创,形成螺旋上升,从而促进读写的沟通,是我们设立这一目标的目的。不但提高了写作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依据教材内容的实际来预设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应是教材内容的提炼,而不是教材内容的纲要罗列。要具体剖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时要求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创设情景,各个主题式单元安排的相同主题的四五篇文章,都是语句优美,行文流畅,内容活泼,思想健康,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可读性和欣赏性较强,在语言文字方面加大了训练的力度,在学习方法上架设了坡度,可以说每一篇堪称经典,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非常拿手的“范例”。如果仔细推敲一下每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会发现篇篇都有习作练习的结合点,或结构,或表达,或遣词用句等,均循序渐进地展示了作文主题练习的线索,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会表达。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对应的主题充分挖掘习作点,引领学生积累、领悟、揣摩并及时运用写作方法,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有机地整合起来,确保习作成为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特别是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导学生按图索骥,依样画瓢,学习不同主题的不同写法,顺利实现从阅读实践到习作实践的迁移,就能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叶圣陶先生也讲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和积累语言文字最好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等。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该游离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它不但给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写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写作契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文本”,努力从课文中挖掘写作素材,让学生在读写迁移中逐渐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们依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本单元的主题来确立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了学习颐和园后进行仿写的教学目标,以“登上万寿山”这一段为例。学习如何在一个段落有层次的写好一个景点以及如何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这样学习指导,学生感觉离自己的现实需求很近,学起来主动。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养起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和消化情况,估计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困难。结合新知识的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制订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适于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生不懂的,讲学生不会的,练学生最需要练的,教学才可能高效,才能显示应有的价值,才能最终落实在学生的发展上,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