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相关问题 摘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现代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三个相应的策略,即家长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学校高度关注和开展相关活动;社会给予广泛的关注和帮助。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对策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定局,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大势在必然。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万,数量大幅度增长,并呈继续增长趋势。他们在成长过程的心理发展中面临着教育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出现了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处在缺乏母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即使有一方父亲或母亲在家,但是农活、家务相对于两人在家时也一定会更多更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也很少发现,即使发现也难有很多时间去沟通、去教育,促进孩子改正;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来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悬殊,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再加上祖辈们年老体衰,大多文化知识少甚至是文盲,往往只能照顾孙辈们的生活起居,无法尽到教育责任;寄住在亲戚家中的,亲戚一般不会像自己的子女那样管束、教导这些留守孩子,他们认为管得太严,小孩子不理解,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迁就放任,有的冷淡粗暴,而这些孩子自己也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留守儿童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断层或缺位,留守儿童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当更多地去关注和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健康成长环境。一、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严重性 1、焦虑心理突出。父母外出务工的长期化趋势造成留守儿童与务工父母之间日常亲情互动的缺失或不足,形成的严重心理焦虑,焦虑的领域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担心“学习成绩不好”;二是担心“与父母感情沟通有问题”。上述两种典型问题中的“担心学习成绩不好”并非留守儿童群体特有的问题,而是整个农村儿童群体所面临的普遍的心理焦虑现象。但“担心与父母感情沟通有问题”则属于留守儿童群体特有的心理焦虑,也是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儿童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所表现的首要弱势特征。 2、性格孤僻、暴躁。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代沟较大。留守儿童与祖辈缺乏有效的沟通,久而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任何教导。他们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莫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情感冷漠。父母均外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就更突出在个性特征上;留守儿童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而且还导致很多儿童依赖性较强。 3、自卑心理严重。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比较起来,没有父母的贴身呵护,形单影只。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留守儿童有种被遗弃之感,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他们总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离家外出,所以陷入深深自责之中,这样也导致极度自卑。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没有求助的对象,不像其他正常儿童那样有父母的指导,而只能依靠自己解决。出现错误和问题后,他们会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 4、任性与自我中心。任性和自我中心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后天生活中由于他人对其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在留守儿童中,因代养人过分溺爱娇惯造成儿童的任性的现象尤为严重。祖辈们本来对孙辈就有一种天性的慈爱,孩子若缺少父母在身边的管教使得这种慈爱很容易滑向一种过度的溺爱,他们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往往只注重简单的满足,不愿让孩子受半点委屈,积久成习,便逐渐使孩子形成任性的个性。 5、依赖心理强烈。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抚养,祖辈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而且由于思想观念较成旧等因素影响,常对留守儿童过分地照顾和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百事包办,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父母由于常年在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因此经常给孩子钱以补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 6、价值观念扭曲。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的留守儿童的兜里经常带十元、二十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性格缺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而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与留儿童守联系较少,有的甚至多年未与孩子谋面,很难与子女交流,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2、情感缺失。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留守小孩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少,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两星期通一次电话;有的一年见到一两次,有的甚至3、5年都没有见面,当孩子想找父母的时候找不到或者碍于经济的考虑拼命克制,使许多留守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3、行为偏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论中提出了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人的道德形成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不仅是必经的阶段,而且是实现道德内化的道德自律的必要前提,他律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作用的,只有经过一个由外在强制力量支撑的他律化训练,人们才能学会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留守儿童其道德行为发展在他律阶段,自律怎能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4、价值错位。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有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一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5、心理障碍。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里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不可能有专门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社交恐惧等。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途径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其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儿童个人的成长,家庭的稳定,从大的方面看,却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针对他们当中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关注和解决的,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考虑,并从这些方面来着手解决问题:(一)、家长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1、家长(监护人)要与子女保持经常性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弥补他们感情上的需求,从精神和物质多方面尽家长之责;家长要与委托监护人保持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生活和学习情况;要主动和学校保持联系,掌握子女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商讨教育子女的策略和方法。 2、家长应该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要知道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学习对他们都同样重要。同时要对子女有合理的期望,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但是期望过高,只会增加孩子的挫败感,所以家长对子女应该保持合理的期望。(二)、学校积极引导和开展相关活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辅导。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生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地记载,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2、师生互结对子。要保证对这些儿童的关怀真正落实,我们不妨通过师生一对一的互结对子,实施帮扶。现在的中学,一般都是按20:1的比例配备的教师,而且大多数学校都超过了这个比例,因而,按这样计算,实际上每位教师结对的留守儿童都不会超过3名。也就是说,这种做法是既实际又能保证每位留守儿童得到帮助关怀的最后防线。 3、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4、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有效的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问题。 (三)、社会给予广泛的关注和帮助对留守儿童做出充分的调查和统计,广泛宣传留守儿童的现状,让社会各界都来关心这个弱势群体。呼吁社会为留守儿童多办好事。 1、逐步取消与户籍相关的城乡隔离的各项制度,让打工者的子女能与城里的孩子享受相同的教育;通过推广全日制寄宿学校,由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留守儿童学习、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集中管理。 2、成立志愿者组织。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队伍为抓手,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通过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组织他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3、加大教育的投入。抓好学校宿舍的使用和规范化管理,实施“代养监管”,把无人监管的学生请到学校来统一管理,并分解到各年级各具体的老师中,实行专人全息管理,把留守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化为每周每月的书信和电话交流的期盼和喜悦,以沟通创造未来。 4、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呼吁社会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