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美,学习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感受生命的壮。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教学难点: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美,学习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学习词语 1.检查学生有没有找出生词,标出自然段。 2.请同学分享自己预习时圈出的生字词。 PPT显示 旋风(xun) 亢奋(kng) 晦暗( hu) 烧灼(zhu) 羁绊(j bn) 耳畔(pn) 蓦然(m) 冗杂(rng) 戛然而止(ji) 磅礴(png b)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教师提示:“羁绊”的“羁”要注意,右下角是“马”,很容易写错。 3.检查朗读:请朗读过课文的同学举手。 二、创设情境,形象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 1.安塞腰鼓距离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是有点距离的。所以,在阅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也许感受之后,我们再来朗读,会有更清晰更明确的感受。 (播放影片) 2.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完后,在“安塞腰鼓”前加一个修饰词语,用“_的安塞腰鼓”,表达对文本的独特感悟。 预设: 把握安塞腰鼓的总特点:壮阔、豪放、火烈。 三、理清文脉层次 1.请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用/划分层次,并且在课文中寻找词语来完成文章结构图。 四、品读文章 1.这鼓是谁敲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1段:茂腾腾的后生 2段:暗示敲鼓环境高粱地,顺势将后生比作高粱,形象写出他们具有朴实、憨厚、茁壮、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特点。 18段开头:“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排比句的使用,彰显出后生们有力、忘情和抗争等特点。 小结:这鼓是后生所敲。他们是一群朴实无华但元气淋漓的后生。 2.这鼓是怎么敲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段并概括) 这鼓是这样敲的: 第7段:是发狠地、忘情地、没命地敲击;是鼓点急促密集地敲击,是流苏飞扬飘逸地敲击,是脚步蹦跳火烈地敲击,是瞳仁光芒四射地敲击!动感十足,震撼人心! 第18段: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有力、急速、大幅度的敲。 3.这鼓敲出了怎样的效果? 8段:通过对比,排比,动静结合,写出击鼓场面火热、激情四射、豪放的气势。 911段:短句成段,组成排比,引用诗句,并夸张想象。“落日”“大旗”“马鸣”“风萧萧”“雷声”“闪”都是想象的景象,虚实结合,写出击鼓场面的壮烈、气势磅礴。 提示:“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杜甫的后出塞(其二),这两句描写的是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展示了一幅凛然壮烈的行军场面。“千里的雷声万里闪”夸张手法。 12段:句内排比,“挣脱”“冲破”“撞开”写出击鼓场面具有一种雄浑、粗犷、野性的美。 1415段:巧妙的串联比喻。将“山崖”比作“牛皮鼓鼓”,写出鼓声的力度之大、反响之强;将“观众的心”比作“牛皮鼓面”,写出鼓声让山、鼓、人融为一体,达到“忘我”的陶醉境界,产生强烈的共鸣。“隆隆,隆隆,隆隆”,拟声词反复,强调鼓声震撼人心的力量。 23段:排比,写出安塞腰鼓舞姿变幻无穷,富有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 五、课堂小结 小小的腰鼓,敲出了这样的效果:场面火热,气势磅礴,自由奔放,激情四射;声音震天动地,令人产生共鸣;舞姿变幻无穷,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鼓声是一群朴实无华但元气淋漓的后生发狠、忘情、没命地敲击出来的,让人不得不感慨:好一个安塞腰鼓!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文章句式丰富多样,短句急促有力,长句酣畅淋漓,句式的使用紧密配合氛围的变化;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配以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碰撞、应和,汇成一股排山倒海的气势,成就了安塞腰鼓的“好”!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课后读读写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舞蹈、响声、后生、舞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资料链接 1.安塞腰鼓 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是陕北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农民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铿锵有力,流畅飘逸,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2.背景链接 20世纪80年代,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而当时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比较贫穷落后,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苦,但是,这里的人们并没有丧失希望,他们一次次用安塞腰鼓宏大的气势、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宣泄生命的激情,表达永恒的精神追求。人到中年的刘成章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海里回闪着“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回响着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不由得怦然心动,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传达黄土地上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3.排比和反复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构成排比的成分或句子的数量一般是三个或更多。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三、抓住关键句,研读腰鼓 (一)关键句:好一个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而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多次,请速读全文,找出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学生快速找出关键句。) 明确: 第13段: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17段: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22段: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第24段: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就 2.小组合作交流,探讨作用 这四个反复该怎样朗读呢?请在朗读中体会语义变化。 “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段都有新意,层层递进,直把情感步步推向高峰,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从文章结构的作用来说,这四句话有怎样的作用? 这四句话是作者赞美安塞腰鼓的“好”,除了抒情的需要以外,这四句还给课文分出了层次,使课文结构更清晰。7-13,是写场面;14-17,是写声响;18-22段是写击鼓的后生;22-23段,是写舞姿。 除此之外,这四句话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是点睛之笔。和描写相结合,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行文更加丰富多彩,主题得到升华。 3.归纳小结。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重复多次,主要有以下作用: 间隔反复,强调安塞腰鼓的“好”,表达赞美之情。 回环往复,层层递进,使感情表达越来越浓烈。 自然分层,结构清晰。 作为议论抒情句,升华主题。 (二)关键句:“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1.精读第18-22段,探讨:后生与黄土高原是什么关系? 寻找关键句。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黄土高原是用什么养育出这群元气淋漓的后生的? 明确:从第18段最后一句可知,是用“红豆角角老南瓜”养育的。 追问1:从“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可知,那里的土地贫瘠,生活困顿,那为什么还能养育出元气淋漓的后生,让他们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 明确:物质的匮乏,反而成为那些后生们摆脱贫困的巨大动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里奔突,最终绽放出奇伟磅礴的原始生命力。 追问2:第21段“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这厚土里除了有“红豆角角”“老南瓜”“高粱”等事物,还有什么? 明确:还有厚重而又古老的历史,还有美好的希望、不屈的灵魂,它们就是黄土高原厚土里的精神养料。 【资料助读】 陕北高原是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地;秦始皇时期,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铸长城,修古道,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韩琦、范仲淹、沈括等一代武将文臣来到陕北,领导过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明朝时期,九镇之一的“延绥镇”长城,几乎承担了明朝中后期北方边境一半以上的防务等,所以,黄土高原不单用红豆角角老南瓜,更用美好的希望、厚重的历史、不屈的灵魂给后生们提供养料,让他们肆意生长、元气淋漓、坚毅不屈、粗犷豪放! 2.安塞腰鼓与后生及黄土高原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后生们要敲鼓呢? 黄土高原的厚土养育了一群元气淋漓的后生,这群元气淋漓的后生敲出了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腰鼓,就是他们展现自己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窗口,也是黄土高原厚重文化的呈现。 (三)关键句:简直像来到另外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 讨论明确:1.以动衬静,擂鼓表演后静寂的场面,用“鸡啼”声反衬寂静。 2.“鸡啼”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生活开始的标志。表现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渴望冲破束缚,渴望过上幸福生活。 四、结合背景,提炼主旨 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2.表达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3.人就应该像腰鼓表演一样痛快淋漓的活着!无论生活在哪里,一定要热爱生活、坚定信念、积极乐观,活出自我。 五、总结全文 吸引贺敬之回到延安的,除了那些人、事、物、景,更重要的那份“延安精神”。同样,吸引刘成章如此讴歌的,除了安塞腰鼓敲出的壮阔、豪放、火烈的表演,还有它爆出的那份不惧贫穷闭塞的喷射的生命力和勃发的阳刚美! 安塞腰鼓是一曲陕北人生活、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其实,安塞腰鼓不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它已成为一个民族符号,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练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表演前 静 表演中 动 表演后 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