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一)研究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之路,并取得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成绩。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山东、江苏、浙江等省率先出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热烈讨论,农业产业化也逐步在全国推行。伴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所有制转换和农业产品结构升级,农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农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入世后却整体下滑,农民增收困难。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主要思路,自从诞生以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各地均涌现出很多成功的经验,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奔小康、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其中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市场开拓者和技术创新主体。因此,农业龙头企业的运作质量,包括它的运营能力、辐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进度乃至成败。(二)研究目的及意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它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和综合,并结合运用研究,尝试构建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量化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差异状况,揭示其内在原因,对制定我国农业产业化政策,提升农业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2013年12月31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不限行业,接受全国企业挂牌申请的开放,为广大农业龙头企业更广泛地投融资,实现最终上市提供了平台和孵化器。通过评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可以测度龙头企业与新三板条件的差距,找准缺口,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龙头企业上市难题,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国家、地区和企业等)在市场竞争中争夺资源或市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是竞争主体多方面因素和实力的综合体现。竞争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常可分为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现在竞争力理论主要是从对企业竞争力的探讨和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发展起来的。(一)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研究1.国外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动态近代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等古典学说。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他的基本观点是: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应本着“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贸易。即各国只有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来源产品成本的差别。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最早系统地、全面地研究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学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Porter),他出版了著名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论述了“竞争力问题”,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提出,要着重研究产业竞争力,建立了著名的“钻石模型【1】”,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机遇和政府等六要素分析了一国如何获取国际竞争力。2.国内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动态国内学界对国际竞争力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将国际竞争力理论应用在各个产业经济领域,著作论文颇多。对于国际竞争力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了一些颇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中国原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综合开发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于1996年成立联合研究组,开始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课题,每年出版一本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金暗(1996,2003,2006)研究了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竞争力的性质、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邹薇(1999,2002)分别应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分析了九大类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黄祖辉、张煌等(2001)将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分为静态竞争力评价、竞争力潜在变动趋势估计以及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竞争力变动的贡献分析三个层面;赵洪斌(2004)将产业竟争力内涵分为三个层次:产业绝对竞争力、产业相对竞争力、产业差别竞争力;赵美玲、王述英(2005)研究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设计了显示竞争力、产品竞争力、要素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四个方面40个指标。(二)有关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自从C.K.Prahalad和G.Hamel于1990年发表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后,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掀起了关于核心竞争力研究和讨论的热潮,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理论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1.国外研究进展20世纪60年代,哈佛商学院一群有影响的合作者勒德、克里斯第森、安德鲁斯和古斯认为:公司的竞争力来自于其“独特竞争力或公司做的最好的地方。公司的战略目标是通过独特竞争力获得机会,并由此取得竞争优势”。【2】他们的观点均侧重于核心竞争力“异质”的特点。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Meyerutterback(1993)Lehnerd(1997)主张通过构造一个指标体系定量的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解释。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蕴藏于创造企业新产品的资产中,分为产品技术、对用户需要的理解、分销渠道、制造能力四个维度。Durand(1997)则认为竞争力应分为卓越资产、认知能力、程序与惯例、组织机构、行为与文化五要素,因此要从这五方面来评价核心竞争力。2.国内研究进展胡恩华,单红梅等(2004)应用模糊数学中综合判断方法,构建了由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影响力组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模糊评价体系【3】。林汉川,管鸿禧(2004)构建了中小企业竞争力梯阶层次模型,将中小企业竞争力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总目标区分为外生的外部环境竞争力和内生的企业内部竞争力两个方面,企业内在竞争力又根据指标要素作用的时间特征进一步划分为短期生存实力、 中期成长能力、 长期发展潜力等分层目标;第二层次为20个评价子目标用于对外部环境竞争力、 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四个分层目标进行评价;第三层次为73 项评价指标直接评价 20 个子目标。【4】随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形成一个共识: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能力和资源的直接支撑,而持续竞争优势则来源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三、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众多的资源、能力与环境有机整合起来的综合竞争力。(一)有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李大胜,李胜文(2009)选择了与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四种能力和两种资源,即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能力、和谐能力和企业规模、外部资源【5】,共18个指标来构建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李军岩和王菲(2011)诠释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刻内涵,他们认为应该从管理能力 、营销能力、研发能力、决策能力、响应能力、服务能力6个角度衡量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蔡兴芳和罗敏(2008)在分析贵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7】时,从最基础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入手,引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件:高素质企业家、农副产品基地、产品质量及档次、经营机制、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在分析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8】中,杨莹将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为两大类,即基础要素和特定要素。基础要素包括外部环境要素和内部资源要素;特定要素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部分,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文献表明,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同样主要集中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衡量。而本文研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是个综合概念,不仅包括由各要素决定的核心竞争力,还应该包括由规模经济和市场能力构成的现有市场竞争力。(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钻石模型作为理论参照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内外因辩证原理来构建农业产业化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梯阶层次模型。1.钻石模型“钻石模型”有4个主要因素和2个辅助因素组成,4个主要因素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是一个国家某个特定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基本因素。此外,两个辅助因素是机遇和政府。波特认为这六个因素互相影响、相互加强,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是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相关与支持产业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我们结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特点,分析得出影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因素有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管理能力、上游农户、政策金融环境、需求条件6个因素,其中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是主要因素,上游农户、政策金融环境和需求条件为辅助因素,因农产品市场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故这里不考虑需求拉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管理能力人力资本技术创新需求条件上游农户政策金融环境影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企业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定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3.内外因辩证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自身的各要素条件(人力、资本、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要素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来源;而企业相关及支持产业(上下游产业)、政策环境是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是保证农业龙头企业持续竞争力的环境要素。(三)评价体系构建1.指标设置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探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要符合企业竞争力活动本身的性质、特点、关系和运动过程,力求充分体现龙头企业竞争力的特点。第二、全面性原则对农业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测定不仅要分析企业内部竞争力,更要考虑其外部环境的影响力。第三、成长性原则对企业竞争力的测定不仅要分析现实的竞争力,还要研究企业潜在的和未来的竞争力。第四、可比性原则本指标体系综合评估多个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企业间统计指标的差异。在具体指标选择上,必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