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宋史云:“(太祖)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由此反映宋朝治 国特点的是A重文抑武B守外虚内C繁荣开放D军镇增加2宋史蛮夷传四记载,南宁州刺史兼蕃落使死后,“其国人诣涪州,言南宁州蕃落使龙彦瑫卒,归德将军武才及八刺史状请以彦瑫子汉瑭为嗣,诏授汉塘南宁州刺史兼蕃落使。” 这表明当时A土著首领世袭权利被剥夺C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问题B程序规范凸显中央政府权威D羁摩州导致边疆地区的动荡3如表为宋太宗时期宰执集团任职年龄和任职时间的概况。它反映了当时( )A老臣在政治上无足轻重C注重对执政集团的掌控B政权根基非常稳固D科举制度非常发达4赵宋王朝在地方行政上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划分,路级机构的设置,一改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 制的方针。该设计理念主要是为了回避唐代A权力倾轧,民不聊生C相权膨胀,地方分权B中央集权,社会动荡D节镇太重,君弱臣强51058 年王安石任支度判官时,向宋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革新政治,加强边防,提出“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 这表明王安石A体恤民情关注民生C主张加强中央集权B洞察时局未雨绸缪D以理财为改革首要6元世祖后期,一方面在各行省设两名平章政事为行省长官,并取消行省长官“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为从一品;另一方面,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实行“絮兵民二枋而 临制于阖外”的体制。这些做法A削弱了行省权力C使地方权力膨胀B降低了行政效率D完善了行省制度7金世宗时梁肃曾上奏曰:“汉之羽林,皆通孝经。今之亲军,即汉之羽林也。臣乞每百户赐孝经一部,使之教读,庶知臣子之道,其出职也,可知政事。”世宗答道“善,人之行,莫大于孝,亦由教而后能。”遂“以女真字孝经千部付点检司分赐护卫亲军”。 这反映A金世宗重视军队的建设C金统治者认同儒家文化B金朝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D孝经是科举必读书目8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是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B没有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地区的管辖C行省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9辽史太祖纪赞称:“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国。1989 年内蒙古赤峰出土了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碑文在谈到萧氏的丈夫耶律污斡里时说:“公讳污斡里,其先出自虞舜”。2003 年,辽宁阜新县出土了辽国永清公主墓志,其碑文称“盖国家系轩辕皇帝 之后”。由此可见A契丹人的华夏文化认同C契丹人与汉人同一起源B古代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D辽国人自认为是黄帝后裔10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域,原属东川地区的汉中不再归属四川,而是划给了陕西行省。河南们又与原属安徽的淮河流域地区合并为河南江北行省。根据材料,元朝重 新划定地方行政边界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行省管辖范围C防止地方势力割据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促进民族交流融合11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A田庄B草市C纸币D商帮12北宋时,“蕃禺最豪者,蒲姓,本占城(今越南)之贵人也,既浮海而遇涛,惮于复反,愿留中国以通往来之货”,“使者(市舶使)方务招徕,以阜国计,且以其吾国人,不之问。”据可知A经济重心南移促使区域均衡发展C海外贸易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外贸的政策D抑商政策松动加剧城乡贫富分化13史书记载:两宋时期,日商曾一次性高价收购 10 万贯宋钱带回日本;高丽国颁令“小平钱(宋铜钱)许人而不许出”;苏辙记录“(北界)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两宋朝廷 亦屡下禁令阻止铜钱外流。这反映了宋朝A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人超C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B货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D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弱化14唐代后期,国家财政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江南各道,形成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局面。据统计,北宋熙宁十年,全国商税总收入中南方占总数一半以上。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农业经济比较发达B赋税制度发生变化D南方经济地位提高15宋代商业经济相当发达。下列关于宋代商业表述正确的是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茶坊每五更点灯,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城郊酒楼之中歌女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远销至欧洲市场ABCD16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13 世纪的中国)文化和科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哲 学的探讨和科学的描述代替了宗教的信仰”。材料中“哲学的探讨”当指A程朱理学B克己复礼C阴阳五行D道教思想17“自从发明了纸张,配合得心应手的毛笔和好墨,于是写本书籍开始大量出现,但是一个字仍须用手来写,同时只能写出一部。一部卷帙浩繁的著作,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抄写工夫。经过长期的摸索与钻研,我们祖先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这表明雕版印刷术的 发明A与纸张的发明是同步的C提升了书籍的抄写速度B有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D适应了文化发展的需要18宋代风俗画繁荣,以描绘普通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为主题,以工笔写实为特点。很多士大夫画家绘制了大量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等。宋代士大夫阶层绘制风俗画A受理学社会责任意识影响B体现了民富国强的特征C标志着中国绘画走向成熟D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19宋代朱熹曾说:“俚俗相传,疫疾能传染人,有病此者,邻里断绝不通训问,甚至虽骨肉至亲,亦或委之而去。伤俗害理,莫此为甚”。朱熹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疫情面前更要重视天理人伦 C天理是万物的本源B人伦秩序在疫情面前不堪一击D正心诚意是对理学的发展20清朝四库全书提要就元代的官修史书宋史如此说:“它专门以表彰道学为主旨, 其他的事都不用心。”由此可知,宋史A对元代治国有巨大借鉴作用C为后世研究理学提供了材料 二、综合题B记载了两宋时期的社会全貌D是元代统治者对前代的评价21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 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 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摘自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 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钱穆和陈寅恪对赵宋王朝的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3)材料三、四,明太祖是如何看待丞相制度的?明清又是如何实现“政府由一个皇 帝来独裁”的,请各举一例说明。(4)综上材料,简单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的看法?22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材料一周代也和商代一样,有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区域(“王畿”),称为“周邦”“有周”“王国”,“周邦”之外的区域被称为“万邦”“庶 邦”,当指地方各类政权。摘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要说明周代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的措施及作用。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 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 部在北,4 部在南。西晋前期 19 州,南 7 北 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 10 道,正好 5 道在南,5 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 23 路,南方占 14 路而北方只有 9 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3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 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 “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 罢”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 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3)试举一例分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同时期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