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5页 / 共62页
第6页 / 共62页
第7页 / 共62页
第8页 / 共62页
第9页 / 共62页
第1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摘要- 1 -1.2项目区基本情况- 2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 -1.4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 7 -2.1项目建设背景-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 -第三章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20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产地环境评价- 21 -4.1项目建设条件- 21 -4.2芦笋产地环境评价- 24 -4.3灌溉水质量评价- 26 -4.4环境保护条件- 27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产品方案- 28 -5.1建设内容- 28 -5.2产品方案- 31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计与技术评价- 33 -6.1示范方向和目标- 33 -6.2技术示范内容与技术流程- 34 -6.3主要辐射技术内容、方式及范围- 35 -6.4技术评价- 36 -第七章 项目实施计划安排- 38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0 -8.1投资估算依据- 40 -8.2 项目总投资估算- 41 -第九章 财务评价- 43 -9.1 财务评价依据- 43 -9.2 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43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44 -9.4 财务效益分析- 45 -9.5 不确定性分析- 46 -9.6 财务评价结论- 49 -第十章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价- 50 -10.1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50 -10.2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51 -10.3环境影响评价- 51 -第十一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 53 -11.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53 -11.2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53 -第十二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57 -12.1可行性研究结论- 57 -12.2存在问题与建议- 58 - 附表件:1、附表 1)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表 2)建设投资估算表 3)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4)生产期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6)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和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7)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2、除件 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摘要1.1.1 项目名称:*县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1.1.2建设地点:*县吴家寨镇成会庄村和黄坝1.1.3建设单位:*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1.4建设规模:建设100亩新品种育苗基地,3000亩高产高效新技术示范基地,辐射全县2.5万亩面积。1.1.5建设内容:1.1.5.1引进56个新优品种,筛选适合*栽培,优质笋产出率高、抗逆性强的芦笋新品种进行推广。 1.1.5.2完善培训体系,并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组织和实施,提高笋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1.1.5.3根据芦笋的生理需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生产能力。1.1.5.4建立和推广应用无公害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使芦笋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1.1.5.5建立芦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实施芦笋产地环境与产品质量的有效监控,提升基地芦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1.6建设年限:2年,20082009年。1.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05.34万元,申请财政支持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万元,农民自筹85.34万元。1.1.8项目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项目的实施,可直接带动吴家寨镇1.25万亩芦笋的品种优化升级,生产技术的提升,产量、产品品质以及效益的提高。成果可推广辐射到整个*县2.5万亩芦笋基地,并为*县“十一五”期间顺利实现5万亩高产优质芦笋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保障支持。1.2项目区基本情况*县地处冀南平原,汾水之滨,位于*盆地南部,境内交通发达,气候、土壤宜农宜林,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苹果、红提葡萄、瓜类、蔬菜、生地等,是全省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项目所在地吴家寨镇,位于*县城东,东经11133,北纬3544,地处*交通枢纽地带,面积98平方公里,属半丘陵地形,包括35个行政村,4.18万口人,劳动力2.25万人,耕地8.5万亩,其中70的耕地具备灌溉条件,属浍河水库灌区,农业基础设施在全县属较好水平。大田作物以玉米、小麦、棉花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是大棚蔬菜和芦笋种植,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6396公顷,农村经济总收入31428万元,人均纯收入4024元。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吴家寨镇把芦笋作为重要产业来抓,种植范围涉及全镇大部分村,以成会庄、东杨和黄坝规模最大,种植面积超过万亩, 2006年芦笋产量达到750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6700万元,项目实施地成会庄村和黄坝共有人口1363人,劳动力654人,有耕地5180亩,全部具备灌溉条件,芦笋种植面积2000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3.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3.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种植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1.3.3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1.3.4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3.5河北省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1.3.6*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1.3.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3-2000、NY/T394-2000);1.3.8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农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1.3.9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07年省财政支持支农项目立项综合指南的通知,冀财农200719号;1.3.10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0年);1.3.11河北省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2000年):1.3.12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河北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河北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河北省农业厅发布的河北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1.4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4.1综合评价项目区具有较好的环境条件、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力推动本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农民的持续增收,通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可明显提高项目区芦笋种植水平、产品质量和笋农的技术管理水平,并有力带动全县2.5万亩芦笋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打造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并促进全县芦笋产业向更高的水平快速健康发展。1.4.2论证结论该项目从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优势出发,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立足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并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和组织保证,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能力,技术可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实施对于促进我省芦笋产业发展,增强芦笋竞争能力,保持和提高芦笋产品市场占有率,建设区域特色经济带,带动当地种植、运输、包装、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壮大区域经济都有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背景芦笋原产地中海沿岸,以抽生的嫩茎作为蔬菜食用。我国种植芦笋的历史较早,但面积很小,直到七八十年代,世界芦笋的需求量猛增,加上我国南北各地的气候条件都可种植,我国芦笋生产的规模才逐渐扩大,以满足加工出口的需要。近些年来,一些研究报道绿芦笋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且风味更佳,所以绿芦笋的鲜销生产发展也极为迅速。芦笋的嫩茎既可鲜食也可加工制罐,芳香鲜美,质嫩可口,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保健蔬菜。芦笋每百克鲜食部分中含有蛋白质3.1克,脂肪0.2克,糖类3.7克,纤维0.8克,维生素C 33毫克,维生素A897国际单位,维生素B 0.17毫克,钙22毫克,磷52毫克,铁1.0毫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天门冬氨酸和天门冬酌胶等多种氨基酸,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02.3毫克。芦笋中的药用成分如天门冬酌胶、多种甾体甙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在食疗保健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缓解心脏病、高血压、肾炎、肝硬化等病症,并具有利尿、镇静等治疗作用。芦笋在欧美、日本、台湾等国家及地区都是极受欢迎的蔬菜,近些年芦笋在我国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芦笋属于一种宿根型农作物,一次种植10年采收,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有着明显的特定要求。欧美专家在总结了300年世界芦笋种植历史后得出,南北纬30-35度是芦笋最佳生长带。河北芦笋产区正处其中,南至*北至定襄生长的芦笋走红国际市场,赢得众多客户的青睐,芦笋品质一直处于行业顶势位置,客观地讲主要得益于河北光、热、水、土的自然条件。另外,芦笋生产属于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其采收过程的全人工操作和加工过程的手工去皮,目前还无法用机械所替代,因此,国外经济学家预言,芦笋在未来的空间里是中国一项垄断型产业。 由于劳动力价格、病害等原因,芦笋主产区近年来逐渐发生转移,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国内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北方内陆地区转移。芦笋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笋至今不能机械化,只能依靠人工。在发展中国家,土地、劳动力都比较便宜,由于生产成本低,产品又主要用于出口,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于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芦笋种植在中国和拉美国如智利、墨西哥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成为这些国家的一个主要创汇农业之一。我国芦笋产业自80年代以来开始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中期已成为世界第一芦笋生产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种植面积目前已超过100万亩。20世纪80年代末,我省*市率先从欧洲引种芦笋获得成功,经过10多年的推广普及,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种植面积约1.34万公顷,其产地主要分布于黄河沿岸的*、芮城、临猗、万荣、河津及清徐等地。目前我省芦笋产业基本上属于纯外向型经济,芦笋产品几乎100%出口。随着世界贸易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各国越来越重视对进口商品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严格把关。国内外市场将对芦笋的产品质量、品种类型等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挑战,促进我省芦笋业的持续发展。目前全省种植面积约18万亩,总产量约9万吨。从种植面积及产量看,我省已跃居全国芦笋基地之首。受*地区芦笋生产加工和影响带动,以及芦笋种植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的推动,*县抓住有利时机,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2002年起开始规模发展芦笋种植,经过扶持引导、技术引进、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目前已发展成拥有2.5万亩种植面积,涉及4万多个农户,年产鲜笋1.5万吨,成为*地区芦笋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县又一主要的特色农业产业,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并在全县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高效农业的战略实施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县在芦笋快速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品种老化,管理不够科学规范,种植密度不合理,病害严重等等,这些严重制约了芦笋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规模。继续加强对芦笋产业的培育和引导,扩大规模,提高种植加工水平和产出效益,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经济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做大做强芦笋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本世纪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