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的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的概念。教学策略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介绍讲解学生活动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习提高。教学过程 【引课】人类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我们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氮气由氮元素组成;喝的水中有氧元素和氢元素;吃的粮食中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等;铁中有铁元素;对绿色植物而言,镁元素是必不可少的。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元素。【讲解】什么是元素呢?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例如: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所以就把它们统称为氧元素。同样,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等等。一、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回答】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提问】元素概念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回忆关于相对原子量标准教材上的小注,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回忆】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补充】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2特点:【思考】怎样区别氢元素和氧元素呢?【归纳】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例: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统称为氢元素,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统称为氧元素,(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为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但中子数、电子数不一定相同【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归纳总结】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呢?【讲解】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2)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补充】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思考】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提问】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回答】应该不是。【介绍】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3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过渡】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学生阅读课本资料】生物细胞中的元素【活动与探究】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食品、医药的说明,查找其组成元素。【小结】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100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可见,正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讨论】在发生化学反应S+O2点燃SO2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回答】上述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4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那么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5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讲解】分子、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投影】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分子。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补充】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宏观物质元素组成微观分子原子构成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一、元素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特点:(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为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但中子数、电子数不一定相同。(2)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3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4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5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就前几节课来说,学生已经知道同类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同,因此,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下一个定义。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分析具体物质的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同种类的原子,然后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定义。第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