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效性课堂提问”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情况介绍 课题核心概念界定1“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本课题聚焦于小学语文、数学、科学课堂教学。2“实效性”是指满足教育原则,达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行为的效果。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3“实效性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能激发学生讨论、思考,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自主式的学习状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和思考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教学的起点。现在对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研究很多,然而我们发现,尽管有关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诸多的成果,目前的研究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其一、虽然关于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著述颇丰,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提问效果堪忧。应然与实然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 其二、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多集中于提问行为本身,特别是提问技巧的研究。任何教学行为固然要讲究技巧,但是单有技巧并不必然带来提问效果的提高,如果一味只是强调技巧,反而会适得其反。我们要走出提问技巧的误区,从一个更全面、更开阔的角度来研究提问这一行为。 其三、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定性的研究方法和学理探讨较多,量性研究相对偏少,而在定性研究中,囿于书斋的研究又占了多数。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扎根研究等密切联系教学实际的、有血有肉的方法并不多见,这些质的研究方法应该而且能够广泛应用于课堂实效提问研究当中。结合现在重庆市及北碚区教委提出的“卓越课堂”建设,走向“卓越课堂”的三个阶段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北碚区教委提出了构建“规范”、“高效”、“精品”课堂三个阶段。实际上,我校的“课堂实效性提问”课题研究的导向就是走向“卓越课堂”。“卓越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理想中的优质课堂,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的最终呈现。乍一看,“卓越课堂”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仿佛有点遥不可及。走向“卓越课堂”,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要经过追求“有效”,达到“高效,”最终走向“卓越”。任何大目标的实现,都是把它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有计划、有阶段、有梯度地逐个实现。“万丈高楼从地起。”建设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一步步从基础夯实。经过前期摸索,教师们的课堂已经树立了追求“有效”课堂的理念,从问题设计、提问语言,对学生评价,比较注重规范、有效。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召开课题开题工作会2012年5月,我校邀请了北碚区进修学院朱福荣院长、杨蔚主任等,举行了开题工作会,正式确立我校“小学课堂教学提问实效性研究”课题为北碚区重点课题。在开题工作会上,朱福荣院长作了“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问”研究范式的培训。(二)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孙杰校长为课题组总负责人,黄旭校长为课题组主持人。课题组核心研究成员为:尹兵、杨庆、王时燕、郑红莲、李祝娟。课题组分成语、数两个研究小组。语文组尹兵、李祝娟为核心研究成员,数学组杨庆、王时燕、郑红莲为核心研究成员。(三)定期有主题地召开课题会议我校“小学课堂教学提问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已经进行了一年半时间。课题主持人定期组织开课题会,确定一个探讨主题,每个主研人员提前两周准备发言材料,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一次课题会议大家都积极发表见解,讨论热烈,达到了有效的交流。比如课题研究初期,我们进行了布鲁姆提问层次的学习,学习了教师行动研究方法,讨论了如何对教师课堂提问进行观察分析,如何撰写数据分析报告,交流语、数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就我校教师课堂提问现状来提炼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等。(四)开发课堂观察工具,设计制作观察量表。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试用初步设计的课堂观察量表,深入课堂观察记录,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规范、摸索课堂提问观察量表的制作。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从四个方面设计形成规范的课题提问观察量表:课堂教学流程、教师课堂提问、教师理答、学生抽答分布情况。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语、数组核心研究成员分头深入学校语、数教师课堂观察记录,收集课例,收集课堂提问的相关数据。2012年9月-11月,语、数组核心成员分别对收集的语、数课例提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如何撰写数据分析报告,并交分析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五)教师问卷工作2012年3月-5月,课题组核心成员一起探讨教师问卷调查,由黄旭、王时燕老师负责设计“关于教师课堂提问实效性研究教师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从五个方面来设置问题:1、 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关注程度。2、 教师提问、课堂设置情况。3、 关于课堂的追问和质疑。4、 对教师课堂提问满意度的反思。5、 对课堂提问关键因素的调查。2012年5月面向本教管中心4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2012年6月,对教师问卷调查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撰写了分析报告。前期我们观看了学校语、数教师的大量课例,并作出了比较翔实的课例分析,摸清了语、数学科课堂现状,并撰写了相应分析。三、已经取得的成效课题组的收获:(一)、课题组成员完成了语文、数学学科的现状分析,撰写了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李祝娟 尹兵)、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分析(郑红莲 杨庆)。(二)、课题组设计了“教师课堂提问问卷调查表”对本教管中心语、数教师进行了问卷分析,撰写了教师课堂提问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王时燕 黄旭)。(三)、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提炼并拟定了影响课堂提问的关键因素:1、备课时,教师对教材缺乏个性化解读,课堂关键问题的设计把握不准确。2、倾听学生的想法不够,教师不够注重剖析学生的想法。3、教师为了能完成教参上建议的课时任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够。4、教师教学机智不够。当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回答出教师预想的答案时,教师追问不及时,或者没有恰当地追问,耽误了启思的最佳时机。5、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驾驭能力迫切需要提升。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表达的准确性、吸引性、启思性等方面都需要打磨提高。6、我们意识到“实效性课堂提问”课题研究,将要引起教师备课的一些变革。学校教师的收获:1、教师们已经初步树立了课堂提问要讲求实效性的意识。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要从设计有效的提问开始。教师们在课前二次复备时,都基本具有了着手去思考、去设计有效提问的做法。并且在教师的课后反思中也体现了对课堂提问设计是否有效、适当的反思。在检查教师复备、反思过程中,发现大约有 %的教师在朝着这个方面做。2、老师们意识到不同的课型,设计的课堂提问方式有所不同,有所侧重。课堂提问设计应该为教师的教学思路、突破教学重难点服务,不是为“问”而“问”。“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答”,是为了学生在“备答”的过程中提升思考力,是为了学生自己能提问。3、教师的课堂提问绝大多数应该是在上课之前就进行了充分预设,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是循着套路照搬。要根据学生上课的学情,学生随机应答,来调整或即时构思提问。这既是对教师的教学机智的考验,同时也是锻炼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机智的一个有效途径。4、老师们意识到课堂教学语言驾驭能力迫切需要提升。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表达的准确性、吸引性、启思性等方面都需要打磨提高。5、老师们意识到“实效性课堂提问”课题研究,将要引起教师备课的一些变革。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提问分析:1、教师提问数量过多,忽视了学生质疑,没有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 我校实施“课堂提问实效性研究”之初,有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为了在课堂上体现“提问”,一堂课上下来,大大小小的问题有几十个之多,问题几乎是一个接着一个。课堂没有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整堂课都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跑。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深入思考每个问题。因此显得每个问题都是浮于表面,课堂上没有突显出训练点。课堂提问到底是围绕哪一个训练点来展开的?设计的提问是为了层层突破哪个重点或难点?难道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设计提问的目标要明确,设计提问的数量要适当,还要准确地把握让学生提问的时机。2、 对年段教学目标把握得不够精准,提问过简或过难,让学生无所适从。特级教师宁鸿彬曾说:“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在我们观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对课标的研读和把握不够准确,导致了课堂上的提问过简或过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教材山行这首古诗时,整堂课基本以:“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贯穿整个课堂。整堂课都围绕来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展开。学生说起诗句意思非常困难。而教师没有适时有效地运用挂图,没有用教师鲜活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体会古诗美妙的韵律感。整堂古诗教学变成了枯躁乏味的理解诗句。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三四年级古诗教学学段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诵读、悟情、想象、会意”这四个关键词概括了中段古诗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会意”是在前三个关键词目标实施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的,不能脱离了前三步而独立存在。3、 提问后教师越俎代包,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话语权。要充分相信孩子。而有的语文教师在上课时,老是担心学生回答不了、回答不好这个问题,或是回答得“天马行空”,耽误了这堂课的教学进度。说到底,这是教师的潜意识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尊重学生。4、提问语言不够准确,提问要求不明确,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所提的问题准确性强,学生才不会偏题、跑题,回答效果才会理想;每一个提问是要求全班回答还是个别回答,具体是抽哪一个回答,要对象明确,方式明确,否则学生不能同老师密切配合,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不起来。教师提问不能含糊其词,让学生感觉到是提问又非提问。有些老师课堂上口头禅“是不是啊?”“对不对呀?”“行不行啊?”等常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话感觉不到究竟是不是在提问,久而久之,让学生对老师的提问进入一种似想非想、似答非答的麻木状态。5、 提问设计欠缺层次性,主次不分,课堂上关键问题的解决过程呈现不够。在课例观察中,我们发现这是我校语、数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现就一堂语文课为例。一位教师在上西大版三上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一文,教师引领着学生进入了情境:在德国的大街上,看到家家户户窗台上种了许多鲜花,让人目不暇接。在引导学生理解“目不暇接”这个词时,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没有及时用语言进行引导,而是马上代答:“眼睛看不过来就是目不暇接”。然后,教师马上又提问:“大街上为什么会有这么美的景象”学生还一头雾水地沉浸在前一个问题中,头脑还没有运转过来,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问题。此处,联系上下文理解“目不暇接”这个词语就是要着力解决的训练点。此处的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的过程,提问设计欠缺层次性,没有体现出小学中年级的学段训练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果此处设计为:孩子们,走在德国的大街上,我们可以看到那娇美多姿的月季,那粉得像霞的杜鹃,还有那洁白高雅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