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 论二、组织学的研究技术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技术 1.石蜡切片制作过程 取材 固定 脱水 透明 包埋 切片 染色 封固 2.其它光镜制片技术:冷冻切片、 涂片、 铺片、 磨片等。 3.染色方法: 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HE)染色。 嗜酸性:组织细胞内的碱性化合物,因易与酸性伊红结合,而使其呈现粉红色。 嗜碱性:组织细胞内的酸性化合物,易与碱性苏木精结合,而使其呈现紫兰色。 第二章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等。 上皮组织的分类 : 被覆上皮、腺上皮等。一、被覆上皮 内皮:衬贴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利于液体流动及物质吸收。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有利于内脏活动。二、腺上皮和腺 腺细胞:主要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称腺细胞。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游离面:微绒毛、纤毛 侧 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 (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光镜结构 纹状缘: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深红色条纹,电镜下为上皮吸收细胞表面伸出的细长密集的微绒毛。 刷状缘:肾小管上皮游离面的深红色条纹,电镜下为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 超微结构 表面:细胞膜 内部:细胞质、纵行微丝 功 能:扩大细胞表面积,参与细胞的物质吸收功能。 2.纤毛: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的突起。 光镜结构:高倍光镜下可见为细小指状突起。 超微结构:表面:细胞膜 内部:细胞质;九组双联微管中央二条微管(92结构) 基部:有基体 功能:定向摆动,将吸附的灰尘和细菌等异物排出。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紧密连接(闭锁小带) 结构:相邻细胞膜呈网格状的脊突,相邻细胞脊突紧贴,细胞间隙消失。 功能:机械性连接,封闭细胞间隙,阻挡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 2.中间连接(粘着小带) 结构:细胞间隙15-20nm;细胞间隙内有致密状物,细胞膜胞质面有薄层致密物质;致密物质与终末网微丝相连。 功能:粘着作用,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 3.桥粒(粘着斑) 结构:细胞间隙20-30nm;间隙内有低密度丝状物和致密中线,细胞膜胞质面有致密附着板;附有袢状张力丝。 功能:牢固的细胞连接,张力丝有支持细胞的作用。 4.缝隙连接(通讯连接) 结构:细胞间隙小,仅2-3nm,细胞膜上有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小体。 连接小体-为六个连接素组成的柱状颗粒;颗粒内有中央小管。 功能:交换小分子物质和离子,传递化学信息和电冲动。 连接复合体: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细胞侧面连接紧挨在一起,即为连接复合体。(三)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1.基膜(基底膜):上皮组织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的薄层膜。 结构: 基板-由上皮细胞产生。 网板-由结缔组织内成纤维细胞产生。 功能:具有支持、连接作用及半透膜性质。 2.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 结构: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内折;内折细胞膜之间有纵行排列的线粒体。 功能:扩大基底面表面积,参与离子和水分的转运。 3.半桥粒: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基膜之间,将上皮细胞连接于基膜上。 结构:相当于桥粒的一半(参见桥粒结构)。 功能:主要将上皮细胞连接于基膜上。 第三章 结缔组织起源:胚胎期的间充质 结构特点:细胞分散、无极性,细胞间质丰富。 功能:连接,支持,营养,保护、运输和防御等。分类:一、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 分布:器官与器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细胞与细胞之间。 结构特点:基质多,纤维少,结构疏松。 功能:连接支持,防御保护,营养及创伤修复。 (一)纤维 1.胶原纤维(白纤维) 光镜:HE染色时呈淡红色,较粗。 电镜:由胶原原纤维组成。化学成分为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 功能特点: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差。 2.弹性纤维(黄纤维) 光镜:HE染色不易着色,地衣红染成棕褐色,较细。 电镜:由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组成。 功能特点:弹性大,韧性小。 3.网状纤维(嗜银纤维) 光镜:HE染色不着色,银染呈棕黑色。 电镜:也由胶原原纤维组成。化学成分为III型胶原蛋白。 功能:构成造血组织及淋巴器官的支架。 (二)基质:结缔组织内无定形的均质状胶状物质。1.蛋白多糖 由蛋白质和多糖聚合而成。多糖又称糖胺多糖,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和硫酸乙酰肝素。 分子筛-结缔组织基质以透明质酸为支架,结合许多大分子蛋白质,蛋白质上连着许多硫酸软骨素等多糖侧链,形成具有许多多孔隙的立体构型;具有阻挡大分子物质、细菌及异物通过的功能。2.糖蛋白: 主要为粘連性糖蛋白。在细胞识别、粘附、迁移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3.组织液: 来源-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液体。 去向-毛细血管静脉端及毛细淋巴管回收。 (三)细胞 1.成纤维细胞:最多 光镜:细胞体积大,扁平形或梭形,有突起。 细胞核大,染色浅,核仁明显。 胞质弱嗜碱性。 电镜:丰富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发达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生成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及基质成分。 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功能处于静止状态。 2.巨噬细胞:数量较多 来源:血液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成为巨噬细胞。 光镜:细胞形态多样,随功能状态而改变。 细胞核小,圆形、椭圆形,染色较深。 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含空泡和异物颗粒。 电镜:表面有微皱褶和突起,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残余体。 功能:巨噬细胞具有趋化性和变形运动能力。 A.吞噬功能 B.抗原提呈作用 C.分泌功能 3.浆细胞 来源:B淋巴细胞。 光镜:细胞圆形或椭圆形。 核圆,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成块状分布于核膜下,呈辐射状分布。 胞质嗜碱性,近核处有浅染区。 电镜: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 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4.肥大细胞 光镜:较大,圆形或椭圆形。 细胞核小而圆,染色深。 胞质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异染性,易溶于水)。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胞质内含-白三烯。 功能:肝素具有抗凝血功能。组胺和白三烯参与诱发过敏反应等。 5.脂肪细胞 结构:细胞体积大,球形,卵圆形;细胞核新月形,位于细胞一侧; 胞质内有大滴脂肪。 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的代谢。6.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能分化成: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二、致密结缔组织 特点: 细胞少;纤维多,粗大,排列紧密。 作用:支持和连接。 三、脂肪组织 特点:主要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脂肪细胞间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 作用:维持体温、缓冲、保护和填充等作用。 四、网状组织 特点: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 作用:构成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等的支架和微环璄。 第四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一、血液 血液:是心血管内流动的液体,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血浆:抗凝血经离心或自然沉降后,上层析出淡黄色的液体层即为血浆。 血清:非抗凝血流出血管后,凝固形成血块,并析出淡黄色的清明液体。 血像:临床上对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等的测定。 血细胞组成及正常值 (一)红细胞 结构特点: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um。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功能:血红蛋白有运输O2和CO2的功能。 贫血:红细胞300万/mm或血红蛋白10克/100ml,即为贫血。 溶血:当血浆渗透压过低,导致大量水分进入红细胞,红细胞膨胀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即为溶血。 网织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煌焦油兰染色时,胞质内出现兰色细网或颗粒,故称网织红细胞。 (二)白细胞 分类: 粒细胞:胞质内含有特殊颗粒的白细胞。 无粒细胞:胞质内不含特殊颗粒的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 结构:呈球形,直径10-12um; 核呈杆状或分叶(2-5叶); 胞质内含许多细小的淡紫色颗粒。 嗜天青颗粒:含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等。 特殊颗粒:含吞噬素、溶菌酶等 。 功能:强的吞噬细菌和异物作用。 2.嗜酸粒细胞 结构:呈球形,直径10-15um; 核常分为两叶(眼镜核); 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内含芳基硫酸酯酶、组胺酶、阳离子蛋白等 。 功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弱过敏反应,抗寄生虫作用。 3.嗜碱粒细胞 结构:呈球形,直径10-12um; 核呈S形或不规则形,被嗜碱性颗粒遮盖; 胞质内含大小不的嗜碱性颗粒,内含肝素、组胺等物质 。 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参见结缔组织章肥大细胞)。 4.单核细胞 结构:呈球形,椭圆形,直径14-20um; 核呈肾形或卵圆形,染色淡; 胞质嗜碱性,呈灰兰色,含嗜天青颗粒 。 功能: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或其它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和免疫功能。 5.淋巴细胞 结构: 呈球形,直径6-16um; 核呈圆形,染色质粗块状,着色深; 胞质嗜碱性,呈天兰色,含少量嗜天青颗粒。 分类:可分三类(根据发生来源、形态特点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不同):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