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对寄宿制学校来说,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寄宿制学生一天24小时都处于学校的监护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之中,他们的活动空间受到了限制。他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和同学,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是他们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内容。他们由于离开父母以后,缺少了经常与亲人进行心理交流和心理倾诉的机会,而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有时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矛盾,这就更需要教师和学校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防微杜渐,及早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苗头阶段。如何针对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和生活、学习环境的特点,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我将结合我的实践,谈一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和内容的理解 (一)目标任务: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普及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学生的心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意开发心理潜能,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一)确定发展性心理辅导取向所谓发展性心理辅导,是指着眼于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辅导,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心理基础。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们大多数时间学习生活在学校这个环境中,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适应学校生活、情绪以及交往等问题,往往都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学生自觉、主动参与,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践等活动加以解决因此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应该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出发,与整个素质教育的进程联系起来。 (二)营造潜在的校园心理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寄宿制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情感体验、潜能开发的影响更为深刻。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对师生所产生的心理效应的作用,通过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节和开展宿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向积极向上的轨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宽松、开放、和谐的环境下,人的自主独立意识、创造意识必然会增强。在寄宿制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接触与交往的面都很广,机会也很多 ,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在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的双向沟通中,获得被接受、被重视、被信任等信息,使他们能正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合理表现自己的情绪,进而增进心理健康。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树立心理辅导的全员参与意识,将心理辅导渗透于各科教学中,把心理辅导的任务有机的纳入教学目标,既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及个性特征和谐发展。首先,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在一个尊重、信任、激励、合作氛围中构建起来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得到一种愉悦的、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心理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健康的发展。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就必须以师生之间的人际情感为纽带,形成一种以爱为核心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同时,以多层面互动为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人际交往;引导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和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堂交往中主动探索,相互启发,共同提高;采取支持学生成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发展。最后,抓住教学过程中各种契机,寓心理辅导于教学全过程。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心理辅导因素,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将心理辅导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过程,使学生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如体育教学通过训练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团队意识;作文教学可以在观察、构思、表达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情感;在数学、物理、化学教学中可着力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严谨逻辑思维的培养;英语教学可通过生动活泼的英语活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待人接物中必备的品质 (四)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生活方面的辅导者,这也就是决定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维护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优势,能充分利用群体的辅导资源。群体动力学理论指出,群体具有归属、认同、支持和塑造的功能,群体的行为目标、行为规范以及群体的舆论等会深深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生动具体的场景,能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活动中悟出自己的个性,塑造和发展自我。学校应开展的心理辅导课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1、角色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去扮演角色,在活动中理解角色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我当班主任”、“假如我是家长”等;2、主题班会活动,如“远离父母以后我在成长”、“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3、游戏活动,如开展班际之间的联谊活动等;4、表演活动,通过学生表扬模仿角色的心理和行为,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如“在阅览室里”、“被误解以后”等;5、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训练学生的勇敢、坚定、果断等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关心他人的人际交往品质。 (五)让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辅导同步寄宿制学生一般一周或两周才回家一次,虽然与父母接触时间相对少了许多,但是家庭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据调查,对学生心理发展起消极影响的因素中,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显得尤为突出:一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低或者过高,在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么漫不经心,要么过分挑剔,使学生产生消极的体验;二是社会环境中一些群体不良行为,甚至有家长参与的行为对学生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如,农村严重的赌博风和迷信风。因此,学校要加深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辅导的渠道。通过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进行重点家访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指导家长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与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引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面向全体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把预防性教育,发展性教育和治疗性教育三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性、发展性教育形式为主,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出现问题后再去找对策的被动局面。 (二)要把教师的心理辅导与学生的活动、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集体活动来加强心理体验,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健康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形成教育合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心理教师的事,它需要其他各学科教师、家庭、社会和社区的通力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实现“面向全体”和“全员参与”的要求。 (四)尊重与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个体,尊重他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达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当前社会变革时期的需要,现实意义重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对待,科学、规范地操作。 希望心理健康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