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 内容提要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应掌握科学的方法,寻找相应对策,帮助学生积极改变内因,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帮助他们改善和适应外因,营造适合其健康成长的氛围,促使他们能逐步走向成功;引导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现实,提高抗挫能力,勇敢面对未来。只有灵活运用相关的原则,采取合理的干预策略才能取得有效的措施。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花费更多的心血与精力,去教育、感化他们,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享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温暖与关爱。我们教师时刻都伸出热情之手帮助其向上攀登,用自己的真诚感化学生,用爱心去换取学生美好的人生。关键词 特殊家庭 心理关怀 教育 感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的价值观念改变,特殊家庭的数量正在呈上升趋势,而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有这些家庭的孩子犯的案件比重也越来越大,解决这类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社会问题。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我一直都非常的关注,我们学校的老师常说一句话“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我的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大部分是出自问题家庭。而这部分学生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因为他们在家庭的伤害中,不能走出来,心灵的脆弱、感情的缺乏,需要老师更多的爱和呵护,我对他们经常是在同情中给予爱,在鼓励中给予帮助,我希望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我也希望这些孩子不要把父母的过错强加于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充满了阳光。所以我们教师也因该充分利用各类的社会资源来帮助沟通家长、学校和孩子。一、家庭背景1、 单亲家庭。顾名思义这类家庭的孩子被迫与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个人生活,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只能享受到不完整的爱。而导致单亲家庭的原因也是多样的,如离异,丧偶等,甚至我们也可以将那些父母有一方长期不在还自身边生活,而孩子被迫由另一方抚养的家庭,也称为是单亲家庭。这是一种缺损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把本来应该是爸爸、妈妈、孩子三方共同享受的天伦之乐,使之失去了平衡,转化成了爸爸或是妈妈其中一人与孩子之间的栓放的交流与依赖。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后,有了各自的生活,使生活的重心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对孩子无暇顾及而疏于管理,或者有的父母则因为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对孩子有负罪感,不知道该怎样去补偿孩子,从而对孩子过分溺爱和放纵。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不正确对孩子进行引导,对孩子的影响,比如说会产生自卑、孤独以及强烈的逆反心理。2、 留守儿童家庭。从狭义上来讲这些家庭的父母因出外打工、学习或经商而长期独自或随家中的祖辈生活(我们常说的隔代抚养),或者是在亲戚朋友的家里轮换生活,让孩子居无定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留守儿童现象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留守儿童的定义扩大化,其实那些父母因工作繁忙,经常是孩子睡了那些家长还没回家,孩子没醒又要出去工作,从而导致孩子必须依靠自己、自己照顾自己的也属于这种情况。因为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亲情和监护缺失,容易使这些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遇上点什么烦恼的事,爸爸妈妈不再身边,爷爷奶奶没办法和自己交流,致使有些孩子就只有闷在心里,无处诉说。时间长了,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冷漠、孤僻、悲观以及暴躁的性格,与其他同学存在交往上的障碍。3、 重组家庭。这是由于父母离异或一方离世后,抚养孩子的那方为了生活或者情感的需要选择再婚而重新组成的一种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离,新的人际关系,孩子于新的抚养人之间相互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如果是由两个单亲家庭进行的长足,还涉及到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来就经历过一次不幸的孩子的心灵往往是相当的脆弱而敏感的,对于新爸爸或新妈妈的一举一动都非常的敏感,甚至在心理上把他们于自己的亲生爸爸或妈妈把原本只给自己的爱要在分给一个陌生的同龄人时,他们跟无法接受。这时候的孩子很容易和家长发生矛盾,产生强烈的的逆反心理,而父母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也会变相地将孩子过早地推向社会,甚至让孩子产生对社会的反叛心理。二、归纳探究我们对各类特殊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特点进行了归纳,如离婚家庭学生异常心理表现为:脾气大、焦虑、抑郁;自尊心过强,性格孤僻古怪,不合群;爱猜疑,易嫉妒、易愤怒;智力发展落后于完整家庭儿童,恐惧、悲伤、冷漠、自卑、自信心较差;固执、易受挫折;撒谎、偷窃、欺骗、斗殴骂人。闹离婚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表现为:自卑,退缩,无安全感;攻击性强,敌对,冲动,性情易变,抑郁;非友好的不服从,对现实缺乏挑战的勇气,精神非常脆弱。显然产生这些异常心理的原因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由于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如父母早亡、犯罪坐牢或离婚,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温暖,在心灵留下深深的创伤,情绪不稳定,失去精神支柱和依托。离婚家庭父母的纠纷使孩子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这些都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同学、亲朋好友的不理解甚至辱骂、取笑,教师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以及学习成绩下降也是加重孩子心理异常的重要原因。上述所讲的两方面因素是引起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异常的外在客观条件。实际上,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因为只有当外在客观条件与儿童个体内因相互作用,引起儿童内心的心理矛盾(如冲突、压力、挫折),并导致适应不良时,才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实质性影响。如果这些心理矛盾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调适和解决,使儿童能适应良好,儿童心理将会健康地发展,反之则会引起心理异常。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促进特殊家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必须帮助儿童主动积极改变内因,并积极帮助他们适当改善外因,营造适合其健康成长的氛围。三、探究对策针对这些家庭及孩子的特殊性,我们教师在关注及处理问题时应该谨慎,力求做到:1、单亲家庭的教育:离婚单亲家庭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增大孩子心理压力。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他们亲眼目睹了父母之间的争吵及敌对的情景,缺乏家庭应有的温馨和关爱,使孩子极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情感反应,具体表现在情感的脆弱、易激动、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生活得不愉快,没有幸福感,心理失衡。因此,对待单亲孩子,更需要“心理关怀”。 方法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注意与孩子的交流。 这是避免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有效方法。尽管父母已经不在一起生活了,但也要让他感到父母给予他的关怀和爱是丝毫没有减弱的。父母要注意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针对问题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方法二:不要采取过分偏激的教育方式。 过分的严厉和过于溺爱容易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会使他认为就因为他的成长环境是不健全的,所以你才会用这些偏激的方式来对待他,给他的心灵造成更沉重的负荷。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孩子来对待,给他健康、积极的教育。 方法三: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不要让孩子卷入夫妻之间的矛盾,不要逼迫孩子在父母之中周旋、选择,在你重新投入爱情的时候,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要知道他在作为你们的孩子的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生活,所以要在尊重他的基础上关注他的心理感受。 方法四:不回避单亲事实,关心孩子的成长。 父母离异的孩子在与自己的伙伴或其他人的交往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有关父母婚姻的问题,如果单身父母及早坦率向孩子做出他能理解的说明,让他能够正确对待各种询问,而不致于陷入尴尬的境地,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方法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离婚单亲家庭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增大孩子心理压力。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他们亲眼目睹了父母之间的争吵及敌对的情景,缺乏家庭应有的温馨和关爱,使孩子极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情感反应,具体表现在情感的脆弱、易激动、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生活得不愉快,没有幸福感,心理失衡。因此,对待单亲孩子,更需要“心理关怀”。2、“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分两条主线入手:一是改善制度环境,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入城接受教育;二是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让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这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在现阶段,可以借鉴上海的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只要是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就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入学受教育机会。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督导,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一些有条件接受流动儿童入学,但对他们入学通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障碍的学校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处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政府还应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国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来确定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各地政府应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在城市内设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适当的建校拨款,教师方面的大力支持等等,解决城市学校目前还不能容纳的那部分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另外,改善农村环境,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眼下值得操作的。国家和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教育,落实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各农村学校也要密切配合,积极出力。在教育工作中应增强针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建议健全农村学生档案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增加到学生的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尽量完善寄宿制,把“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这么做既避免家中老人的溺爱又可进行更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类似心理辅导的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也能跟其它儿童一样感受到关爱和重视,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和沟通,汇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同时, 学校还可以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团结帮助留守同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同时,为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富余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观察 “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并告知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定期督促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定期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把老人集中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孙辈们的职责。对于最直接也最容易出效果的方式即家庭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要选择好监护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要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父母在外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