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提高鉴别欣赏能力。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2.结合课文,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翻译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4、教学难点 :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二、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很大。我们学过战国策中的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三、背景介绍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四、基础积累1.疏通生字翦( ) 揕( ) 拊( ) 淬( ) 忤( ) 徴( ) 瞋( ) 陛( ) 夏无且( ) 樊於( )期2.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3)今日往而不反者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卒起不意 (6)秦王还柱而走3.找出下面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诸郎中执兵 (5)而伤长者之意 4.一词多义(1)兵不得持尺兵 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2)顾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岂将军岂有意乎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岂可得哉(4)以何以言之 以刀试人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日以尽矣 皆白衣冠以送之以次进 以故荆轲逐秦王(5)之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秦王购之金千斤为之奈何 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顷之未发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5.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 (2)发尽上冠(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4)群臣怪之(5)皆白衣冠以送之 (6)箕踞以骂曰(7)士皆垂泪涕泣 (8)樊龄期乃前曰6.常见文言句式(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常痛于骨髓(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秦王购之金千斤 (6)燕王拜送于庭(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8)皆陈殿下 7、翻译下列句子(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翻译: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翻译:(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翻译: (4)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翻译:五、整体感知:在梳理故事情节基础上复述故事:六、研讨问题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4.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一场面的描写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5.作者是怎样描写行刺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七、阅读拓展 1、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2、你如何认识荆轲和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 2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