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政权:一.契丹(秦汉为东胡/鲜卑的一支)兴起:原居住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唐初归附,唐末势力发展,汉人北迁,契丹开始了农耕生活。建立政权:10C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业,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仿汉字偏旁造契丹字;任用汉人为谋士;仿中原王朝的君主世袭制)so加快了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契丹社会的进步。916年,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发展:耶律德光时,得幽云十六州,使中原失去天然屏障后改国号为辽,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原因:北方民族和汉族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不同,为适应被统 - 治地区而定的。- 内容:设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管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管汉人和渤海人,权- 力不及北大。- 特点:因俗而治,是一种民族分治。- 实质:阶级统治- 评价:适应了契丹政权下,南北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的差异;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促进了契丹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反映辽的创新精神和高度的政治智慧。辽宋关系:战宋攻辽 目的:夺回幽云十六州 情况:979宋军包围幽州城(北京),在高粱河与辽激战 几年后,宋军再次攻辽 结果:宋军从此由进攻转为防御 影响:宋确立了内守外虚的政策,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和镇压。(反映了北宋的虚弱) 战辽攻宋 1004辽军大举南征,前锋直指澶州(河南濮阳)逼近东京 宰相寇准主战,真宗亲征,前线射杀辽帅,形式有力北宋 辽提出议和,真宗接受。1005签订澶渊之盟 和澶渊之盟 内容:宋每年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特点:政治平等,经济宋妥协退让 影响:双方势均力敌,宋让步;辽宋对峙局面形成(100年);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保证北宋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统治者求得苟安,加重农民的负担,加剧财政困难。灭亡:原因:内因:政治腐朽,剥削苛重,各民族人民不断反抗;外因:阿骨打屡 次兴兵攻辽,削弱辽的力量;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 1125,辽天祚帝被金军所俘,辽灭二.党项(羌的一支)兴起:唐中期,居宁夏、甘肃、陕西一带,过游牧生活。建立政权:1038,元昊在兴庆(宁夏银川)称帝,史称西夏。发展:仿效宋唐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选拔官吏;仿照汉文楷书造西夏字; 官职分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军事制度保持部落兵制,全民皆兵,军队不脱离 生产(兵民合一)。宋夏关系:1044双方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宋 每年给夏岁币,重开边贸宋夏基本维持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灭亡:1227被蒙古灭。三.女真(黑水靺鞨) 兴起:长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北宋后期,完颜部强盛,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1114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 原因:受辽控制,遭勒索,不平等贸易 目的:解除民族压迫初步胜利 性质:正义的、反民族压迫的民族斗争 意义:扫除障碍,促进发展 1115阿骨打称帝(金太祖),建立金,定都会宁(上京)1153迁都燕京(中都)1214迁都开封(汴京)发展:猛安谋克制(保甲制/府兵制) 演变:由女真氏族部落组织演变而来 性质:既是地方行政组织,又是军事组织 特点:兵农合一 内容:300户1个谋克(百夫长);10个谋克1个猛安(千夫长) 作用:加速了女真封建化进程,对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节约了财政- 支出,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金辽关系:抗辽:1114 初步胜利 原因:辽政治腐败,战斗力弱,阶级矛盾严重;金国力增强,与北宋联合夹击(海上之盟) 灭辽:性质:正义vs非正义 标志:1125天祚帝被俘,辽灭金与北宋:联合灭辽灭北宋:1127“靖康之变”金俘获宋徽宗和钦宗(政治腐败,积贫-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金与南宋:1127赵构称帝,定都临安(浙江杭州) 战:北方义军抗金斗争(太行山八字军王彦、梁山好汉、红巾军) 性质:以北方汉族为主体的、自发的、正义的抗金斗争 特点:广泛性、持久性 作用:打击女真贵族在中原的嚣张气焰,牵制金兵南下 南方岳飞抗金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抗金中坚力量) 方针:连接河朔1140郾城大捷 性质:正义的,人民支持 后期文天祥抗金 绍兴议和1141 宋高宗 内容:划疆界:大散关淮水;南宋向金称臣;岁币 评价:有利:南宋和金对峙局面确定;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推动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不利:南宋屈辱求和,加重人民负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