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全市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计生工作,将其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干部配备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深化医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转型发展、省级卫生县城复审、健康扶贫、健康促进以及驻村帮扶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去年成功防控了登革热疫情,得到了国家、省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刚才,我们实地观摩了大张楼镇基层医疗机构,县做了经验介绍,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先后做了表态发言。通过参观,感到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开拓性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整体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突出体现在:一是党委政府重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一线调研、督导,党委、政府各明确一名领导专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为各项工作实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资金保障有力。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县先后投入700余万元,有效满足了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求。三是建设成效明显。县坚持规划先行、整体推进,在全市首个建成集业务监管、业务协同、便民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全民健康信息物理平台,拥有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预约挂号等20多个应用齐全、较为成熟的功能模块,基本覆盖了所有业务工作。经过1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数据采集,在全市较早实现了基础资源、全员人口、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四大数据库的互联共享。四是业务应用深入。县信息平台对接、改造或新建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医疗行为监管、基药监管、卫生资源监管六大类基础业务应用系统,为不断深化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远程诊疗、分级诊疗等工作的推动促进作用,在全市率先建成家庭医生签约“一网三端”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家庭医生与签约群众的线上、线下立体式互动;打通建立“以县级医院为枢纽,上联市三级医院,下联镇街卫生院”的远程会诊系统,紧密对接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项目;基于“健康”信息平台推广的手机APP客户端、微信便民惠民应用,面向公众提供了统一的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健康关爱、健康信息查询、健康教育等服务,支持远程健康关爱管理和健康监测提醒服务,让群众主动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这些好的经验、成绩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入借鉴,应用到各自的工作中去。下面,就加快推进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我讲四点意见。一、充分认清全面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近年来,全市卫计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核心,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强力推进具有“济宁特色”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模式,初步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健康信息资源一个平台融合、社保卡作为就诊卡一卡通用”目标。一是平台基础不断夯实。2013年以来,市卫计委按照“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路,与中国电信合作,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了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县建成了县级物理平台,其他10个县市区基于市级平台构建了县级逻辑平台。按照国家和省平台要求及规范,圆满完成全员人口信息、电子病历信息、健康档案信息、基础资源信息等共享数据报送任务,累计归集数据5.2亿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二是互联互通初步实现。市、县平台全部与国家和省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6家三级医院、48家二级医院和148家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对接,一半以上的二级及以上医院正在按照要求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就诊一卡通”工程,全市20余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和14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使用社保卡作为统一的就诊卡,有效解决了“一院一卡、一人多卡”的局面。三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全市卫计部门各单项信息系统在市级、县级平台上的梳理整合,信息化对远程会诊,远程心电、影像、检验、病理,以及“放管服”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计划生育服务、慢病管理等重点工作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级医院也积极开展智慧便民惠民创新服务,提供导医、预约、候诊、支付、查询等信息化应用服务,推进智慧就医。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部分县市区和委属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迅猛态势了解关心不够,不能主动研究和推进信息化工作,造成本地区、本单位工作进度偏慢。有的软件模块虽然市级已经建成,但部分县市区、公立医院不能主动接入、主动应用,有的甚至接入其他平台,或者另起炉灶,重复开发投入。有的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开发出的软件模块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造成了资源浪费。截至目前,全市仍有4家二级民营医疗机构未与市级平台完成对接。二是各级平台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对照省统筹区域信息平台功能指引中的惠民服务、业务协同、业务监管、平台基础建设等4类83项具体功能,全市的县级平台实现率不到50%。对照上级明确要求的9类122项功能,我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总体实现率仅为40%。上传数据还不够规范,今年上半年,我市二、三级医院上传数据质量仅位居全省第11位和第9位。三是便民惠民效果还不突出。依靠信息化解决看病“三长一短”(候诊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问题成效还不够明显。目前,全市仅有30%的医院开通了互联网预约诊疗、手机移动支付等功能,自助机服务、诊间结算、就诊提醒、检查检验结果推送和自助打印等信息化便民措施落实偏少。依托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化手段,支撑医院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运行体制机制,普遍还没有建立。全市远程会诊系统还没有完全打通,运行配套措施亟待完善。四是数据安全意识有待提升。部分医疗机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数据防护缺乏有效措施。在去年省卫计委网络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中,我市2家三级医院安全等级被评为最低等次。前不久,16家医疗机构在未经过任何评估和审批程序的情况下,通过外网将医院内部HIS系统外接其他平台,数据完全暴露在互联网上,极易发生医疗机构和患者诊疗数据外泄。以上问题,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十三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信息化与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新旧动能充分释放的协同迸发期,必须主动顺应和引领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信息化建设绝不是卫生计生工作的副业或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加强和改进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不懂信息化,不重视信息化投入建设,就是时代的落伍者。大家一定要紧抓时代机遇,切实增强做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思想上高度重视,思路上大胆创新,行动上积极主动,工作上大力推进,确保信息化建设强力推动、强势实施,助力各项卫生健康工作科学发展、加速发展。二、 突出重点,全力全速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一要扎实开展“智慧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今年,省卫计委在全省卫计系统启动了“双命名双提升双满意”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全省范围内建成100个左右的智慧门诊、智慧病房、智慧手术、智慧管理、智慧后勤、智建医院等智慧医疗服务品牌,智慧基层、智慧接种、智慧疾控、智慧心理、智慧卫监、智慧妇幼、智慧健康县等智慧区域服务品牌,以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卫生健康个性化智慧品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健康服务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市里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前,建成30个左右的市级“智慧服务品牌”,推出一批省级品牌。目前,省卫计委有关处室正在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委规划财务科正在编制创建目录。希望各县市区、各医院和委机关各科室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谋划创建目标,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思维,重构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模式,力争创建一批科技含量高、信息技术好、惠民效果佳、示范带动强的市级乃至省级“智慧服务品牌”,助推各项业务工作提档升级。二是继续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一要不断完善平台功能。要以开展健康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为抓手,加大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新改扩建力度,以测促用、以测促改、以测促建,确保年内市级平台实现省统筹区域信息平台功能指引功能点的80%、县级平台实现70%,市、县两级平台和所有三级医院通过四级以上标准。二是夯实平台支撑基础。目前,各级平台很多业务应用、统计分析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据质量不高问题。各县市区卫计局、各医院必须把信息数据准确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生命线”,明确专岗专人,负责数据质量的管控工作,及时解决数据丢失、缺项、漏项、错项和上传不及时、不稳定等问题。尚未与市级平台对接的4家民营医院,由所在县市区卫计局负责督促,务必于9月底前完成对接。三是推动各项平台功能应用。这里明确一下,今后全市卫计系统拟新建的信息系统,要全部在市级或县级平台上建设,由一个科室负责总体统筹规划工作;相关科室坚持以业务和需求为导向,分别负责业务模块的规划设计和应用的推广使用。各模块设计要接地气、与实际工作相吻合、便捷高效,便于基层单位和市民群众接受使用。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妇幼健康管理、卫生监督管理等系统的部署运用。要加快建设市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基层医院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居民在线服务包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选择、预约签约、查看健康档案、预约服务、健康咨询、支付和满意度评价等便民功能;逐步依靠大数据技术,对签约居民提供健康评估、健康预警和健康提醒等服务。三要进一步提升医院信息化能力。近期,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820号)和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各医院要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年内,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要全部启动信息平台建设,强力推动电子病历系统(EMR)规范化、标准化,并尽快实现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病理信息系统(PLS)、医学影像系统(PACS)、手术室信息系统、健康体检信息系统以及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要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鼓励探索构建互联网医院,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要以“便民”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诊疗、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结果查询、信息推送、随访跟踪等服务。要认真借鉴先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学科建设、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后勤保障、基础建设、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推动医院运营向精细化、高效益、低成本方向发展。这一点,委属及省属驻济医院要率先垂范,为其他医院做出表率。要强力推进就医实名制和“就诊一卡通”工程,年内,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要实现社保卡在医院内部的全过程流通,实名就诊率要达到80%以上。三、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按照全市工作部署要求,下步将重点推进县域医共体“六统一”工作,即在保持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四不变”(功能定位不变、单位性质不变、财政投入不变、人员身份不变)前提下,由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医共体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制定章程和相关制度,着力推进“六统一”(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产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耗材目录、统一药品耗材配送),真正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这项工作是今年省里明确要求完成的硬任务,请各县市区、各医共体牵头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年底前,各医共体牵头单位至少要与县域内1家成员单位,建成富有成效的“六统一”管理机制。要全力推进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支撑工作。目前,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远程会诊培训、预约诊疗、双向转诊模块已基本成熟,完全可以全面推开使用。该模块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全市现有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成“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以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为骨干、以乡镇卫生院为载体、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分层次、分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