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开电大行政管理监督学答案形成性考核(一)时间: 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三章之后。题目: 中国古代监督思想与监察制度对当代中国有无借鉴意义?有何借鉴意义?形式: 小组交流讨论(可以采取线上或线下讨论的形式) 。 要求每一位学员提交以下内容:1、 个人的发言内容。2、 小组讨论总结。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发言内容以及小组讨论总结情况给每一位学员评分。 无论认为有无借鉴意义, 都要说明理由, 要求能够谈出自己的观点, 并举例说明。自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以来, 历朝统治者了解澄清吏治对维持其统治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都十分重视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的建设。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这些制度规范对当代中国的权力监督及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历史证明,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使政府行为透明化、 公开化、 程序化、 规范化, 使为官者由不想贪到不能贪, 这是保持清廉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同志说过: “要有群众监督制度。 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 凡是搞特权、 特殊化, 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 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 控告、 弹劾、 撤换、 罢免,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 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 作风有关, 但是组织制度、 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 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 ” “领导制度、 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 稳定性和长期性。 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 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第 332333页) 目前, 尽管我们在廉政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总体上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合理成分是十分必要的, 它对建立完善包括干部回避交流制度、 干部举荐任用责任连带制度、 政务公开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廉政制度, 促使各级政府依法行政, 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 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五十年代中期, 我国曾初步建立了一套行政监察制度, 对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以及我国加入世贸以后, 日益发展和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 高效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对当代的行政监察工作也是现实的挑战。 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现行的行政监察体制。为此, 首要的是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 监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各项制度建设的成败。形成性考核(二)时间: 学习完教材第四至第六章之后。运用监督学的相关知识, 任选教材第四、 五、 六章末尾的其中一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可结合案例后面的思考题) 。关于党内监督的调查报告党内监督是指党内政治生活中, 党员之间、 组织之间, 党员与组织之间按照党章党纪的有关规定,从思想、 纪律等方面, 对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和党规党纪情况的监督和督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搞好党内监督, 才能保证党内民主, 从而不断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内监督严格地说来是一种自觉的、 主动的过程, 是在党内组织内部范围内, 依靠党自身的力量实行的自我约束和完善, 强调的是通过党自身的力量解决自身的问题。 党内监督就其政治含义而言,它是一种预防的机制,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党内监督是反腐倡廉的关键环节。 我们党是执政党, 执政党的党内监督, 关系到执政权力的正确行使, 人民的根本和人心向背, 党的阶段基础和群众基础的不断巩固。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很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增强党的凝集力和战斗力,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近几年虽然党内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 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但在党内监督上,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一些领导缺乏党内平等的民主意识, 自持位高权重, 凌驾于党组织之上, 只许自己监督别人,不许别人监督自己。 而腐败现象又恰恰发生在这些领导干部的身上。二是监督不了。 一些领导干部往往是决策权、 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一身, “党的领导” 变成“个人领导” ,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三是无力监督。 现行的纪检监察机关是实行双重领导体制, 作为上级监督下级容易, 而下级监督上级就很难。 就出现人们常说的上级监督下级太远, 下级监督上级太难, 同级监督太软, 法纪监督太晚, 舆论监督太泛的现象。 极易造成失监、 失察、 失真的现象, 甚至出现所谓的监督“真空区域” 。四是监督渠道不畅。 如在一些部门办事公开透明度不高, 权力运作、 重大事项决策、 干部选拔等工作公开性不强, 公开范围不广泛, 干部群众获取信息还存在不对称问题, 致使在行使知情权、 参与权、 选择权方面受到限制。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党内监督意识, 努力营造主动监督、 乐于监督、 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二是突出监督重点, 强化监督的综合效果。 要突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特别是领导队伍负责人是党内监督的重点, 要通过合理的分权, 强化内部制约, 变“集权” 为民主决策, 杜绝少数大包大揽, 个人说了算现象。 同时要强化对腐败多发部位、 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监督, 积极探索、 寻求规律, 完善制度, 防止因垄断等而引发权力滥用问题。 要在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中实施监督, 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要完善监督体制, 提高监督的内在权威。 首先积极报开展巡视工作, 实现巡视监督与信访监督的相互结合, 巡视情况与干部考察的相互勾通, 巡视成果与廉政档案的综合利用, 推进巡视工作的规范化。 其次要积极探索建立以上级纪委监察机关领导为主, 同级党委领导为辅的体制, 保证纪检监察机关相对独立地实施监督检查权。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纪检监察机关的职权范围, 改变纪委对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违纪只有初核权、 没有立案权的现状, 真正赋予纪检监察机关对违纪案件独立的立案权, 检查权和处分权, 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权威性、 独立性。形成性考核(三)时间: 学习完教材第七至第九章之后。运用监督学的相关知识, 任选教材第七、 八、 九章末尾的其中一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可结合案例后面的思考题) 。自侦案件、 批逮的监督问题。 人民检察院除监督公安机关、 国家安全机关侦查外, 还负责刑讯逼供、 徇私舞弊、 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等案件的自行侦查工作。 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缺乏监督, 几乎不受外部力量的制约。 虽然, 审查逮捕部门和审查起诉部门间有一定的制约关系, 但内部的制约监督流于形式, 难于发挥实际效果, 产生了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 国家安全机关的侦查活动, 但自己的侦查活动不受监督的怪现象。 另外, 批捕行为由自己实施监督, 自己监督自己, 出现了监督的双向性。庭审过程中的监督问题。 刑事诉讼法 第 169 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 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开庭审理活动检察机关既是诉讼活动的参加者又是监督者。 监督行为与出庭公诉行为合为一体,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 都是不应允许的。审查起诉、 抗诉的监督问题。 检察机关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主体, 又同样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主体, 处于一个系统之中, 同一身份履行监督和起诉、 抗诉职能, 容易出现监督的双向性。 ,减刑、 假释等执行中监督的问题。 执行行为也是法律监督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特别是司法实践中, 有违法减刑、 假释的现象, 不断的减刑、 假释实际上是将裁判权逐步的分化, 现在的监督机制当中检察机关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监督力度, 笔者认为, 减刑和假释等执行行为应改由法律监督委员会实施专项监督。现行职能配制的弊端在于检察机关权力种类多, 职权分散, 权力重点不明确, 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 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意味着, 检察机关应全面监督国家法律的实施, 而实际上检察机关没有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检察机关拥有的监督权异常重要, 责任重大。 但现在检察机关权力运用不够,造成监督权行使无力, 监督效果不佳的状况。 笔者认为, 在宪法规定的框架下, 可以对检察机关的职能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造。 为改变现阶段检察机关监督权力行使无力的局面, 防止监督的双向性,避免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系统中自己监督自己, 我们将检察机关的职权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追诉权(侦查权, 公诉、 抗诉权) , 另一部分是法律监督权。 法律监督职能应该从追诉职能中独立出来, 单列设置, 可以考虑将这部分职能机构隶归人大履行监督权, 负责对司法权进行全面监督。检察机关权力中, 追诉权无疑是关键的权力。 笔者认为, 追诉权应包括有侦查权、 公诉权以及对一审判决的抗诉权。 侦查权表现为追诉的准备, 公诉权表现为国家追诉活动, 抗诉表现为追诉任务的最终实现。 从程序意义上来说, 侦查是追诉的准备阶段, 提起公诉是追诉的实施阶段, 抗诉是追诉的实现完成阶段。 侦查、 公诉、 抗诉都属国家追诉活动中的三个不同阶段, 三种权力具有内容和性质上的一致性。监督职能应与追诉职能相分离。 监督权不得再处于刑事诉讼系统当中, 自己监督自己的活动起不到监督效果。 根据监督的双向性理论, 监督职能必须单列。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应该从刑事诉讼系统中独立出来, 建立专项监督体系。 考虑到宪法的有关规定, 检察机关可保持名称不变, 但应实行职权分离。 一部分检察机关称为追诉机关, 属于刑事诉讼系统内的司法机关, 行使追诉权(侦查权, 公诉、 抗诉权) ; 另一部分检察机关则是专项监督机关, 隶归人大专门行使法律监督职能,进行全面监督。 :(1) 使监督机关与追诉机关相分离, 虽然仍然称为检察机关, 但两部分的分割使检察机关实质上分立为两大块。 这样的分权设计避免了长期以来侦查、 庭审中我国检察机关自己监督自己的尴尬局面, 有利于充分发挥监督在刑事审判中的中心控制作用, 也防止了检察机关处于刑事司法权的系统之中, 产生自我监督的强双向制约互动关系。(2) 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 法律监督职能位于刑事司法权系统之外, 监督其他司法机关的诉讼行为, 能够排除系统内的干扰, 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监管了刑事诉讼活动的运作, 防止监督的双向性, 使刑事案件能做到公正审理。权力分离后, 检察机关的职能有了明确的定位:一是追诉职能; 二是法律监督职能。 建立法律监督委员会, 监督职能单列强化了检察机关职能特性,将不同性质的权力分属不同的机构, 使监督机构全心力投入监督工作, 有利于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和监督行为的具体落实。 从具体细节上来讲,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委员会的法律监督职能仍然是全方位的, 包括侦查监督、 公诉监督、 庭审监督、 执行监督以及对法院判决的个案监督和对生效判决的抗诉监督, 唯一不同的是不去自己行使追诉、 审判、 抗诉、 执行职能, 他的法律监督是通过启动刑事诉讼程序完成监督职能, 用法律手段控制刑事诉讼行为的产生、 行使和运作。 被监督者必须对监督机构负责。 监督行为具有法律意义, 产生特定的法律效果。 侦查机关、 追诉机关、 审判机关和执行机关都必须无条件的对被监督事项做出相应的诉讼法律行为, 这也体现了系统外监督的刑事诉讼结构特点。(3) 符合双向制约的机能。 把法律监督职能划出后, 侦、 控、 辩、 审、 执形成多方制约关系, 监督权则单独实施监督, 实现了刑事诉讼监督与制约的双重机制。3、 具体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