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范文 16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活动方案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16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活动方案 本文简介:霍市教体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活动方案(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_大会精神,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_大会精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解决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 以“和谐我生活, 健康中国人”为主题, 开展涵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等内容的专项行动, 积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科学传播健康知识, 广泛传授健康技能, 深入倡导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 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行动目标大力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要求辖区开展行动结合当地情况, 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和心理健康等4个专项行动。实现到20_年,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 2025年达到25%, 形成全社会共同行动, 推广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三、行动策略(一)政府主导, 部门协作, 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各地区将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紧密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健康促进县(区)等建设工作, 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活动等平台, 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卫生计生部门要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 推广健康支持性工具, 建设无烟环境, 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 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五进”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体育部门要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 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 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 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 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 弘扬群众身边的健康文化, 携手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培养运动康复医生、健康指导师等相关人才, 推进国民体质监测与医疗体检有机结合, 推进体育健身设施与医疗康复设施有机结合, 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 通过组织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二)动员社会, 激活市场, 倡导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 激发市场活力, 在规范合作的基础上, 鼓励、引导、支持各类公益慈善组织、行业学(协)会、社会团体、商业保险机构、企业等择优竞争, 积极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针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活需求, 建设健康生活方式体验及践行相关设施, 开发和推广健康促进适宜技术和健康支持工具,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手机APP等信息技术, 创新健康管理模式, 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服务可及性。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消费环境, 帮助群众体验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益处和乐趣, 提升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百姓获得感, 增强群众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三)多措并举, 全民参与, 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鼓励个人、家庭使用控油壶、限盐勺、体质指数速算尺等健康支持工具, 促使群众主动减盐减油减糖, 合理膳食。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健身操(舞)、健步走、太极拳(剑)、骑行、跳绳、踢毽等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法。深入开展控烟限酒教育, 促使群众主动寻求戒烟咨询和服务, 减少酒精滥用行为。强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 提升自我情绪调适能力, 保持良好心态。扶持建立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组织, 构建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四)科学宣传, 广泛教育, 营造健康社会氛围。每年围绕一个健康宣传主题, 结合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各类健康主题日, 广泛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充分发挥宣传动员优势, 以百姓关注、专业准确、通俗易懂的核心信息为主体, 采取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主题宣传与科普宣教互辅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推进的形式, 策划打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品牌, 积极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 努力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四、专项行动结合工作实际, 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 组织实施“三减三健”、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和心理健康等专项行动。(一)“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确定重点人群, 减盐、减油、减糖行动以餐饮从业人员、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厨为主, 健康口腔行动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 健康体重行动以职业人群和儿童青少年为主, 健康骨骼行动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传播核心信息, 提高群众对少盐少油低糖饮食与健康关系认知, 帮助群众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与保健技能, 倡导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的生活理念, 增强群众对骨质疏松的警惕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开展培训、咨询、义诊等活动, 引导餐饮业、集体食堂积极采取控制食盐、油脂和添加糖使用量的措施, 减少含糖饮料供应。配合学校及托幼机构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完善充实健康饮食、口腔卫生保健、健康体重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 开展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鼓励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的摄入。通过开展“减盐控油在厨房, 美味家庭促健康”、“聪明识别添加糖”、“健康牙齿、一生相伴”、“健康骨骼、健康人生”等社区活动, 组织群众知识竞赛、健骨运动等, 传授选择健康食品和健康烹任技巧、口腔保健方法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健康习惯。在职业场所开展健步走、减重比赛等体重控制及骨质疏松预防活动, 协助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与服务。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相关核心信息培训, 提高社区健康指导能力。(二)“适量运动”专项行动。促进体医融合, 积极推进在公共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指导部门, 积极倡导通过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方法, 在街道、乡镇开展健康促进服务试点, 建立“体医融合”的健康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社会“运动处方”专业体系建设, 开展家庭医生开具运动处方工作试点, 提倡开展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 提倡社会各单位将健康指标与工作效率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鼓励媒体和社会机构宣传体医融合、科学健身的文化观念, 在大众中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 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三)“控烟限酒”专项行动。创建无烟环境, 禁止公共场所吸烟, 开展无烟卫生计生机构、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企业等创建活动, 发挥领导干部、卫生计生系统带头作用。以青少年、女性等为重点, 发挥医生、教师、公务员、媒体人员的示范力量, 围绕减少烟草烟雾危害、推广科学戒烟方法等主题, 开展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送烟=送危害”、“戒烟比赛”等宣传教育活动, 倡导公众养成健康、文明的“无烟”生活方式。推广12320和4008085531戒烟热线咨询, 开展戒烟门诊服务, 营造“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社会氛围。倡导成年人理性饮酒, 广泛宣传过量饮酒的健康危害, 以及对家庭、社会可能造成的酒驾、暴力犯罪等负面影响。以儿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 在学校广泛开展专项教育活动, 宣传饮酒对未成年人体格和智力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引导未成年人远离酒精, 并向家庭辐射传播酒精危害相关知识。(四)“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公民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 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健康“四进”活动。“一进单位”, 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二进学校”, 广泛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活动。“三进医院”, 在诊疗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 普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 积极发展多学科心理和躯体疾病联络会诊制度, 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四进基层”, 在专业机构指导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居民逐步提供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服务, 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站, 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服务。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统筹协调, 综合各方力量, 依托各个工作平台, 共同制定因地制宜的行动实施方案, 做好科学指导、组织实施、信息上报和评估工作。(二)整合工作资源。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具体内容与健康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民健康素养行动等工作统筹规划, 有效整合资源, 确保行动实效。加强对活动实施的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 积极推动社会参与, 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开展活动。(三)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定期开展项目培训, 提高行动工作队伍的组织、管理、实施和评估等能力。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健康促进的成功经验, 引进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先进理念和技术, 不断完善和丰富行动内涵, 促进行动可持续发展。16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活动方案 本文关键词:生活方式, 全民, 活动方案, 宣传, 健康16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活动方案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 如产生版权问题, 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第 1 页 /共 1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