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执教者:西宁市东方小学 王欢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废墟”、“爆炸”等词语。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 1、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2、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情景教学法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1.了解单元目标2.说说你和你的父亲平时是如何相处的?3.看来咱们的同学们平时就和父亲相处的过程中有快乐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散发着浓浓的爱意,今天课文中也有这样一对父子,这就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二、感知大意1.自由读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把标有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自己觉得难写的字写一写。2.朗读以下词语,读完后看看这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 混乱、废墟、瓦砾、爆炸、危险 绝望、疾步、挖掘、开辟、拥抱3.观察插图用简短的语句描述父与子在这么惨烈的场景下发生了什么事?三、品读词句,体会父爱的伟大1.通过刚才的描述,你们能感受到什么?(父爱儿,儿信任父)2.请4人为小组浏览课文,用“”勾画出哪些句子描写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用“”勾画出哪些句子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信任。父亲对儿子的爱1.通过时间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句,看你读出了什么?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2)父亲在这不吃不喝,不休息的36小时中都做着什么?(在废墟里不断地挖)同学们,36小时啊,那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呀!父亲就这样弯着背,挖呀挖,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父亲挖掘的艰辛)(3)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父亲挖掘的艰辛?(5)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呢而要从8小时来写?(6)当时父亲一定非常痛苦,在着36个小时中不吃不喝就这样一直挖呀挖呀,你们看(多媒体出示句子)师:8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12小时过去了,生:父亲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24小时过去了,生:父亲还在废墟里拼命地挖。师:36小时过去了,生:父亲仍然在废墟里拼命地挖。(7)父亲挖的这么艰辛都是因为他对儿子的爱!2.从处境的危险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出示相关段落(1)请同学们仔细地看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警察)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2)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3)师: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4)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5)作者围绕着哪些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儿子的爱?(动作、语言、外貌)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位爱儿子的父亲还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了不起的父亲)(6)这样了不起的父亲在我们的身边也出现过,展示资料。(播放音乐)(7)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除了父亲了不起还有谁了不起?四、品读词句,体会儿子的“了不起”1你是从哪里看出了儿子阿曼达的了不起呢?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1)指名生回答。(我认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废墟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只有岁的阿曼达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怕,坚持生的希望。)大家想一想,在长达38小时漆黑的废墟里,没得吃,没得喝,只有危险和恐惧,此时,阿曼达是怎么想?怎么说的?透过这感人的情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曼达?(沉着勇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谁来读出阿曼达的沉着勇敢。(1) 引导学生体会阿曼达先人后己的品格。“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指名生说感受。(4)指导朗读。(坚定)五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阿曼达虽然只有7岁,却能在生死关头表现得如此沉着勇敢,还能做到先人后己,这是因为什么?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3)你们看一下,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师引读: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时,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小结: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最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 同学们,骨肉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中,你们也感受着各种各样的爱。我们不仅要感受爱,更要学会汇报爱。 六 作业:1 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 读感悟父爱和朱自清的背影。 板书设计: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挖 顽强 了不起 爱 子 :沉着勇敢 先人后己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文章值得推敲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力求抓住文眼,聚焦形象。 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细细分析,决定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在学校进行比赛时,对于这个教案,我觉得内容有点多,如果学生上课配合不好,很可能我设计的环节会耽误时间而导致课上不完,但是在学校我用的是我们班的学生,毕竟是教的时间长了,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配合也很默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很顺畅,包括中间的指导朗读环节,我觉得能让孩子充分地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最后不仅把课文学完了,还欣赏了我精心为孩子们准备的朱自清的背影。这节课有两个亮点:1 指导学生体会“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时,配上合适的音乐充分地朗读,深入地体会。2 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环节。学生学过本课后能主动找到朱自清的散文来读,并且互相推荐,效果甚好。之后因为要参加区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所以要改教案(30分钟一节小课),我选择大胆删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重点引导学生走入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体会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形象的。这次比赛有几点要求:1 不能提前见学生 。2 要用区里的学生上课。这对我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以前上课都是准备的很充分,不仅是备教案还有备学生,虽然我也曾经在新校教过一年但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如果学生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如果不配合我,如果我提的问题他们不会回答等等问题,但我又一想,我是老师,不管是怎样的学生,我也应该想办法去引导他,平时看过也听过很多名师大家讲课,这样一想我反倒觉得轻松了不少,经过了这几年的历练也是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的。这节课只是讲授了一个教学片断,最后加入了很煽情的部分,有关汶川地震的图片,延伸让孩子写出自己理解的父母之爱。课堂上虽然孩子们配合的不是很好,但我一点一点地引导,得到老师的好评,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如我预想的那么好,但也正是对我的一种锻炼。正如我才艺展示的内容一样,我应该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多想老教师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也感谢同段组老师给我的帮助,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很多,同时也发现自身有很多不足,应该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