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徒制”式机械制造人才培养实践与成效摘要:”师徒制”式的人才培养,可以采用项目式,梯队式,导师制,准员工等模式,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技术传承活动中,广泛采用师徒制模式,创造符合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的教法,学法,帮法,带法,让受教者更好地提升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品德让教导者获得更多的发挥,传授,展示的机会这是人才培养,平,快,十分有效的模式关键词:师徒,人才培养,机械制造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重拾和创新师徒制式育人、培人、树人模式,是适时而适宜的。青岛滨海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的路子,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项目带动、案例剖析式师徒制的运用木工鼻祖鲁班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现在木工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墨斗等都是鲁班发明的。而鲁班学艺的过程,能够带来不少启示。据传说,在鲁班跟着师傅学习了基本的木工操作方法后,进入提高阶段,师傅把鲁班领到自家西屋,屋里摆了好多木制模型,有楼、阁、桥、塔,还有桌、椅、箱、柜,各式各样,非常精致,鲁班很是好奇。师傅让他把这些模型一个一个拆下来再安上,每个模型都要拆了安,安了再拆,让自己专心的学。鲁班把模型翻过来、调过去看,每一件都认真地拆,仔细地安,一遍又一遍,苦学了三年。最终,他把所有结构都搞明白了,把所有的手艺都融会贯通了。期间,师傅起到了引路和提点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鲁班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研究能力的训练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对模型的感性认识,对模型的深入研究,是造就鲁班成功的基础,是其日后不断深入学习的动力。当今,高校及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利用项目及成功案例的模仿、消化、吸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也可以认为是一条捷径。认识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开始,也就是起于感性,物化于理性,内化于心,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才能长久。青岛滨海学院转型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教学中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的同时,注重教师队伍实践指导能力的培养,努力打造双师能力人才队伍,造就师徒制培养人才的软硬件条件。针对学生,从易到难,精选训练项目,由传统的项目入手,逐步增加难度,拓展宽度,并注重引入创新项目和内容;全天候、多场地开放实验实训场所,提供训练时间和空间;政策鼓励参加各种职业能力大赛,提供锻炼提高平台。项目带动的结果是,学生的基础厚实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参加大赛取得的成绩多了,成绩级别也从市级到省级到国家级高了,获得的专利数量也逐年增加。项目带动,案例剖析式师徒制,是值得坚持和推广的好方式。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模仿设计。传统的模仿设计训练项目,如减速箱结构设计,台虎钳、螺旋千斤顶结构设计,齿轮泵、叶片泵、汽柴油发动机的拆装、轴系结构的设计组装等,对于从业人员了解机械装置的基本结构,熟悉轴向定位与固定、周向定位与固定、密封、润滑、防松、间隙调整等措施,无疑能够从中看到、学到、体会到设计真谛,从中吸收借鉴好的措施、好的途径、好的范例。2梯队建设、传帮带式师徒制的实践青岛滨海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运用学哥、学姐传帮带式师徒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可否认,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距、能力的差距对知识和技能传承有“代沟”现象,有些事情,有些方面,在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接受和传递,利用好先入门或已有成绩的学哥、学姐,带动或指导初步“涉水”的学弟、学妹,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教育背景,很容易达成共识,学到位、认识到位、体会到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传递,更加方便,更加直接。学校机械加工实践教学基地、艺术传媒实践教学基地、医护实践教学基地、工程测量学会、电器维修部等实践技能部门,还包括军训团、技能社团等学生组织团体,都建立健全了梯队建设制度,一批一批传帮带,既调动了学哥、学姐的积极性,使其有成就感、自豪感,又推动了学弟、学妹的主动性,使其有亲近感,一举双得,一箭双雕。机械制造方面,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能够练习钳工技能,包括基本的划线、锯、锉、錾、刮、钻孔、铰孔、扩孔、攻丝、套丝、研磨等。能够练习普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技术,包括车削、铣削、磨削、刨削、钻削、冲压、折弯、线切割等。传帮带式师徒制,带出了不少“好徒弟”。机械、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的很多学生,加工制造专业能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了不少技能熟练的学生,个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3顶岗实习、准工作岗位式师徒制的实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将知识内化、技能提高的必由之路。当在校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懵懂接受了一些技能入门训练之后,接触生产实际,在实践工作岗位接受师傅的言传身教,反复看和做,模仿加琢磨。开始一定生疏,开始可能存在失误,都属正常,要有虚心的态度,诚恳接受师傅的训导,不断地积累经验。一遍生,两遍熟,三遍五遍不用问师傅,这个道理要懂得。青岛滨海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好地利用了顶岗实习这种形式,多年来,走校企合作培养的路子,顶岗实习制度已经形成。高职专科学制学生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本科学制学生到了三年级下半学期,陆续分期分批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培养,寒暑假期间照常实习,随企业作息,按“准员工”来要求和对待。实习期间,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车间管理人员和师傅,共同组成“师傅团队”,对学生的安全、食宿、学习、纪律、工作、技术等全方位指导,对学生快速熟悉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掌握基本生产技术和要领,很快就变负担为帮手、助手。基于良好的合作以及学生良好的表现,很多企业专门设立实习奖学金,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准员工”。4本科生导师制对师徒制加以拓展青岛滨海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起步于2014年,在我校算是一项新的管理制度和育人模式,尽管制度本身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模式需要深入探索,但不失为师徒制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之一。相比于高校面向高学历层次的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的导师制,以及部分高校实行的科研导师制,在本科生阶段实行全面导师制,是一种较新的育人模式和制度。相比班主任、辅导员制度或科研导师制,是一种拓展和创新。在执行导师制的过程中,学校导师运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手段,建立QQ群、微信群,建立师生沟通与交流通道,及时发布友情提示、通知,随时交流思想、学习等。导师制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把导师看作是可信任的长者、朋友,导师把学生看作是年轻的孩子、好友。导师制的实行,更有利于学生尽早关注或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参与专业有关的活动,比如专业领域的竞赛、技能锻炼等。导师制的实践是成功的,是值得继续推行和不断完善制度的好模式。导师制的好做法、好经验,导师制的得与失,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取长补短,推广借鉴。5结论文无定法,文成而法立。当然,教亦无定法,教成而法立;学亦无定法,学成而法立。身处各岗位的育人、培人、树人工作者,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育人法则,重温“师徒制”的方法,创新教学、育人形式,力争培养出更多有益于人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优秀“徒弟”,为实现中国梦,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助力。参考文献:. 许旭,师徒制教学模式的思考. 潘琦华,高职院有效开展师徒制教育的研究天津职业学院报”1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