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说明一、编制情况根据国家林草局安排部署,我厅与东营市政府、技术支撑单位成立工作专班,编制形成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初稿,并征求了省有关部门、东营市政府等单位意见。今年4月邀请专家委员会的尹伟伦、沈国舫两位院士和刘纪远研究员3位专家进行咨询评审,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报送国家林草局公园办专家组审查并进行了修改。二、规划内容总体规划包括文本、附表和附图。文本包括现状与评价、总体要求、总体布局、保护体系、服务体系、社区发展、管理体系、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保障措施等9章内容。附表包括生物多样性情况统计表、社区情况统计表、区划表、国土空间利用规划表、监测指标体系表和投资估算表等6个表。附图包括地理位置示意图、综合现状图、用地用海现状及权属图、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图、湿地资源分布图、管控分区图、保护区划图、总体布局图、服务体系规划图和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图等10张规划图纸。为便于领导审阅,我们将文本材料和图表概括提炼为简要说明和两张示意图,如需要规划成果材料,我们将及时报送。三、规划重点(一)范围和管控分区黄河口国家公园整合现有8个自然保护地,将原自然保护地内永久基本农田及已依法取得探矿权或采矿权的区域全部调出,划定范围面积352291公顷;核心保护区面积为184103公顷;一般控制面积168188公顷。(二)重点建设任务1.保护体系。以封育保护和自然恢复为重点,适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构建“河陆滩海”连通网络和水系循环大格局,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实施陆海兼顾、一体化治理,探索构建以牡蛎礁为主体的生态岸线。实施退化盐沼植物修复、海草床生态修复和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工程,恢复潮间带湿地生态。实施生物资源保育,建立野大豆、天然柳林、柽柳林保护基地;开展珍稀濒危鸟类救护、栖息地保护恢复、环志和卫星跟踪,打造中国东方白鹳和黑嘴鸥保护示范基地;以文蛤、蛏、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为目标种,建设优质贝类原种场和鱼虾蟹综合保育区。2.服务体系。围绕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研究发展需求,搭建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平台,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黄河口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为主体的科研体系,聚焦新生湿地形成和演化规律及生态响应、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演变等重大科研课题、关键领域和技术问题研究,统筹开展科学研究等工作。依托现有设施,构建以大汶流区域作为综合自然教育中心,黄河口、小岛河和一千二等研学教育基地为补充,多条户外自然教育路线为牵引,形成点、线串联,室内与室外教育展示有机结合,打造不同教育主题,构建多元自然教育体系,适度研修研学、观光益智等体验活动,实现黄河口国家公园游憩体验可持续发展。3.社区发展。引导、支持黄河口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社区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实现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国家公园内的居民,提高居民收入,解决资源传统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开展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实现园内体验园外服务,带动国家公园全方位发展。建立形式多元、绩效导向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完善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当地居民或其创办的企业参与国家公园内特许经营项目,建立健全社会捐赠制度、志愿服务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4.管理体系。组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管理局,建立归属清晰、职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管理体制,逐步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推行特许经营,搭建智慧国家公园综合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整合现代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加强卫星遥感监测、近地面遥感监测、地面监测和海洋监测的有机衔接,建立全天候快速响应的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国家公园监测网络化、智能化和实时化监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