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关于就业形势与薪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一、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与分析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信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一定数量、结构和质量的IT人才队伍是IT产业发展的支撑,一个国家的IT人力资源储备、IT人才培养及使用状况决定着该国IT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所以也可以说,IT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的IT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走向IT产业大国和强国的前提条件。美国、印度和爱尔兰的信息产业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1、我国IT产业的现状 就中国来说,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年2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进一步增强,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IT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利税总额1000亿元,IT产品出口额1421亿美元。IT产业占全国工业比重达到12.3,占GDP的9.1,成为第一大产业。虽然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但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规模依然已经达到907亿元,增长率达到33%,而且其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收入1600亿元,软件出口额20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2010年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将步入成熟期。 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聚集各种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制约,在集成电路、软件、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现代移动通信、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促进IT产品更新换代,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2、培养和储备IT人才是趋势 无论是从大的方向讲,还是从小的方面讲,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IT人才都显得非常重要。 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五部委不久前联合发布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其中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而据有关部门介绍,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但我国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中,目前的软件营业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预计到2007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580亿元。而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得突出。 虽然全球IT行业泡沫破灭(特别是03/04两年)导致了IT人才需求减缓的影响,加之我国加大了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随着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开始招生以及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机构的增加,我国软件人才的供给数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软件人才紧缺的情况,使供不应求的局面有所缓解。但总体来说,我国软件人才状况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人(其中高级人才4万人,中级人才20万人,初级人才10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和低端人才,如软件编码程序员等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人员都严重短缺,而中级(端)人才过剩。 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应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6年底,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8万人,中级软件人才31万人,初级软件人才50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行业,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但国内学历教育目前只能提供56万人。二、我国IT行业收入情况 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在IT行业中,月薪上万元的,占有较小的比例;月薪在50008000元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14.3,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1.25,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8.7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5.6;月薪在30005000元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9.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16.8,计算机软件行业占46.5,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27;月薪范围在3000元以下的,通信设备以及手机制造业占4.7,计算机硬件行业占26.7,计算机软件行业占35.3,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及微电子技术行业、电信运营商及服务行业占33.2。1、IT业属于高薪行业 本次调查数据是从2005年5月7日到2006年4月18日通过某著名的互联网收集,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北京(26%)、上海(17%)、深圳(6%)、广州(5%)以及天津等城市。统计结果显示,IT业(包括电子.微电子技术.互联网.电子讯.电信业和计算机业)的平均年薪为48337元。 从具体职位看,IT业各职位的年薪均值同样颇具领先优势,仍属高薪行业。在IT业的各主要职位年薪排名中,技术、管理类职位高薪对垒,其中项目管理最高,其次是经营管理类和研发类。以项目管理职位为例,IT业年薪均值比个行业总体年薪均值高出了27.72%;工厂管理职位则高出了23.48%。 上海、深圳、北京是IT高薪城市。其中上海IT业薪水水平最高,年薪均值达到了58907元,深圳紧随其后,为58886元,北京第三,为55608元。接着依次为杭州、成都、南京、广州、苏州等地。2、学历与经验是决定IT人薪情的两大因素学历上看,基本符合学历越高年薪均值越高的趋势,MBA薪资均值达到了88721元,逼近9万元,超过博士位居首位;博士其次,为83341元;从第三位开始依次是硕士77580元;本科53361元;大专33727元;大专以下20697元。从工作经验看,同样符合薪水与经验积累成正比的原则,工作3年和5年也分别能实现薪水的一个飞跃。工作1年者平均年薪为36380元;3年者为53987元;5年者达到了69300元;1015年可以达到74074元。另外,目前国内IT企业的薪资水平与外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外企工作的中国雇员的薪酬仍是学历和经验的标志,也是业内高薪标志。但与最初进入中国不同的是,目前国外IT公司已经比较了解中国的薪酬水平,薪酬给予趋于理性。同样的,中国IT企业的国际化脚步已经加快,在薪酬方面,也在逐渐向国际公司看齐。目前两者差距正在逐渐缩小。3、薪资稳中有升,研发职位涨势看好 就目前状况看,无论国内环境,还是国际趋势,对IT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的职业专家分析认为,IT业的总体薪资预计年内不会出现大幅提升,增长幅度将在8%12%左右。 另外今年的IT兼职市场极为火爆。据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统计数据,今年IT兼职市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6。目前IT业对兼职人才的需求已经占到整个兼职市场的25左右,雄居兼职需求第一把交椅。而由于兼职一般以短期的项目工作等形式出现,IT兼职从业人员的薪水也水涨船高。 虽然2005年IT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薪资水平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总体来说,在IT行业中,有很多细分的行业,所以不同的细分行业,其薪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呈现出高低两极分化冷热不均的状态。其中由于研发人才短缺凸现,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纷纷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预计研发类及技术类人员的薪酬将超过项目管理类人员,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年薪将在11万元左右;另外,受IC芯片产业发展的拉动,系统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的薪酬也将有所增长,未来这一领域的资深技术人才的身价也将飙升;互联网的复苏则同样使其从业人员的薪资迎来回暖。4、变化带来新机遇,竞争创造新空间 IT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非常的快,因而行业变化可为职场人带来很多新的发展机遇,而市场竞争激烈,也不断地为业内人士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3G、芯片、互联网、游戏等已成为2005年IT职场上的关键词,蕴藏着大量的职场机会。此外,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引发新的工作岗位产生,但由于人才短缺,这些岗位也成为高薪聚集地。目前,游戏技术人员、支付平台产品策划、邮箱产品运营人员、即时通讯产品高级技术人员、无线业务媒介策划人员等新兴职位的薪情均十分红火。以游戏技术人员为例,目前游戏产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一名游戏公司市场经理的年薪已达到26万,而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的年薪在30万元左右。 2005年出来了一些IT就业亮点,如需求旺盛的网络安全人才、游戏人才、软件测试工程师、研究人员等,薪资会相对较高。就拿网络游戏人才来说,最为缺乏的游戏设计、开发与编程人员,只要是具备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掌握C或C编程,熟悉Win32VC开发平台或LunixUnix开发平台,熟悉TCPIP、Socket编程或MySQL、Oracle数据库,并能有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分析能力、规范的编程风格,有个人作品和良好英文技术资料阅读能力的这类人员月薪一般都有万元以上,属于“金领”一族。此外,游戏策划人员、美工等也是热销的职位。有经验的策划人月薪也能达到上万元,而资深的美工如果设计的速度和质量俱佳,最高月薪能达到23万元,而一般美工月薪也能维持在40005000元。 常言道:“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IT行业作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在就业形势较好,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要想成为一名IT人,每一个求职者只有凭自身的学识和能力来打拼和开创一片天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