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中央银行制度形成过程篇一: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中央银行学课程作业 题 目: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摘要】自17世纪中央银行的出现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随着金融活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银行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中央银行制度已成为一国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关键字】中国;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与发展 一、 产生历程 清末(1905年)由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是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然而依据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山西商人于清朝年间在归化城设立的宝丰社,无论从职能作用还是制度结构来看,都具有现代中央银行的特征,可以被认为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雏形,为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 明清时代随着山西货币经营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金融机构,为了行业协调和管理,他们自发创造了很多同业行会,或地域、乡谊性的会馆,归化城(呼和浩特)的宝丰社即为其一。绥远志通稿记载:“清代归化城商贾有十二行 ,相传由都统丹津从山西北京招致而来,银钱两业遂占全市之重心,而操其计盈,总握齐权,为百业周转之枢纽者,厥为宝丰宝。社之组设起于,今无可考,在有清一代始终为商业金融之总汇。” 可见,晋商行会宝丰社,在当时的归化城金融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清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户部银行是1905年清末官商合办的银行,它是模仿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而建立的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 (2)孙中山创立的中央银行 1924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立中央银行。1926年7月,国府移迁武汉,同年12月在汉口设中央银行。 (3)国民党时期的中央银行 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银行,总行设在当时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行使中央银行职责。 (4)革命根据地的中央银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建立根据地以后,就成立了人民的银行,发行货币。1932年2月1日,苏维埃国家银行正式成立,苏维埃国家银行还在各地设分支机构。1948年12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与国家银行体系的建立的背景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当天发出布告,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在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由石家庄市迁入北平。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把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系列,接受财政经济委员会指导,与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赋予其国家银行职能,承担发行国家货币、经理国家金库、管理国家金融、稳定金融市场、支持经济恢复和国家重建的任务。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着手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与各经济部门协同治理通货膨胀;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顿私营金融业;三是实行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外汇;四是开展存款、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为迎接经济建设做准备。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终结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银行,建立了全国垂直领导的组织机构体系;统一了人民币发行,逐步收兑了解放区发行的货币,全部清楚并限期兑换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很快使人民币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充分运用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实行现金管理,开展“收存款、建金库、灵活调拨”,运用折实储蓄和存放款利率等手段调控市场货币供求,扭转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金融市场混乱的状况,终于制止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恶性通货膨胀。同时,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配合工商业的调整,灵活调度资金,支持了国营经济的快速成长,适度地增加了对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贷款;便利了城乡物资交流,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银行的性质 (1)、19531978年。与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相适应,1953年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即全国的信贷资金,不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金运用,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职能,统一经营各项信贷业务,在国家计划实施中具有综合反映和货币监督功能。一直延续到1978年,期间虽有几次变动,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2)、19791992年。1979年,适应对外开放和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形势,改革了中国银行 的体制,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并具体规定了人民银行的10项职责。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调节,以保持货币稳定;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贷款制度,初步确定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在此阶段,我国的银行从国家银行体制过渡到中央银行体制。 四、银行制度的完善 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职责,划转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98年,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撤销省级分行,设立跨省区分行。 XX年,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有关金融监管职责调整后,人民银行新的职能正式表述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明确界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 这些新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山西票号史料D.山西人民出版社 90年版,山西财经学院,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合作 2孔祥毅.金融贸易史论D. 中国金融出版社, 98年版 3曹龙骐.中央银行概论D.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99年版 篇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信用关系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广泛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矛盾日益凸显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1 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2保证银行支付能力的需要3统一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4政 府融资的需要5金融监管的需要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 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一是由资本实力雄厚、社会信誉卓著、与政府有特殊关系的大商业银行演变而来。(英国、瑞典)二是有政府出面通过法律规定直接组建。(美国)初创时期典型的中央银行瑞典银行:1656年成立,1661年开始发行银行券,1668年收归国有,1897年通过法案集中货币发行。英格兰银行:1694年成立,1844年颁布皮尔条例成为国家的发行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4年根据联邦储备法规定成立,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银行。初创时期中央银行的特征1普通银行的自然演进2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3兼营商业银行业务4. 不完全具备调控能力5. 一般多是公私合股银行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 中央银行制度推广的具体原因: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的影响;布鲁塞尔和日内瓦国际会议的影响;麦考米伦委员会(英国金融与工业皇家委员会)的影响;新国家的产生;来自其它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特点依靠政府的力量建立;设立中央银行的区域扩大了;稳定货币、控制通胀成为央行的首要任务;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大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 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需要;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出现;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加强国际间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表现:实施国有化改革;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新的银行法的制订更加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责;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断扩大并日益成熟;各国央行间的联系与合作逐步加强 。 新中国时期的中央银行(一)1948年1983年一体式的中央银行制度优点统一币制,抑制通胀,使国民经济得以尽快恢复。不足1政企不分; 2统一核算 吃大锅饭; 3不利于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二)1984年1995年不完全的中央银行制度优点一是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二是开始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三是进一步搞活了经济;四是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的金融体系。不足:一是中央银行制度还没有法制化。 二是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三是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尚未建立健全。(三)1995年以来逐步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为什么说是逐步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法律体系得到完善 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明确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手段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中央银行的职能更加专业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得到了加强 配套改革措施中央银行停止向财政透支 中央银行停止对非金融部门贷款 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贷款权上收至总行 取消了中央银行利润留成分配制度 中央银行与所办的盈利性经济机构脱钩 撤消省级分行,设立跨省区分行 成立了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作 用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增强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有利于人员的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中央银行为整个金融体系提供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货 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调节金融体系的信贷规模;中央银行通过颁布金融法规对金融业实施管理,以贯彻国家政策意图;中央银行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加强金融业的对外联系与交往。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国家机关三、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第三节 中央银行职能的变化 一、20世纪30年代以前发行银行券,保持币值稳定;组织票据交换与清算;充当最后贷款人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对银行业的监管制度;但不具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能力二、20世纪30年代80年代有效执行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进行金融监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