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精选-六下期末复习古诗词阅读理解()寒 食 韩 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 1.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两句诗是“_”2.说说“春城无处不飞花”中“飞”字的表达作用。_3梳理本诗、注释以及“阅读指南”的相关信息,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所了解的寒食节。_ 4.诗中“寒食”是指 5.这首诗前两句写 风光,主要突出长安城 。后两句写夜晚景象,讽喻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字点明自然节候,为下面写景总起。 B.“飞”字动感强烈,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 C.“斜”字照应前面的“飞”,间接地写风 D.“传”字写出皇帝对重臣“五侯”的恩宠。7.本诗的作者是_朝的_(人名)(2分)。8.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春风拂面,杨花飞扬,宫柳轻斜,美不胜收.春城无处不飞花”成为当时流传甚广,皇帝都特别称许的名句。B.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日暮时分,皇官只好分发蜡烛照明。C.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作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D.“五侯”指汉成帝时封王皇后五个兄弟为侯,诗中借此典故委婉地讽刺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9.下列对诗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容看,本诗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B.从空间看,本诗由皇城直接转入权贵门第。C.从时间看,本诗由白天转入日暮。D.从感情看,本诗由平和转为庄重。10.(1)诗歌前两句用_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_两词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_(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_”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11.寒食节,在 节前两天,节日期间不能 (2分)1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B.前两句写暮春景色,后两句暗寓讽喻之情。C.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中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人木三分。D.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二)迢诏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诗中“_,_”两句,直接写出织女的忧伤。2“札札弄机杼”中的“弄”字在诗中的意思是_,表现了织女_3全诗主要从织女的角度入笔,写了她织布“弄机杼” “ ” “ ” “不得语”的情形,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4这首诗大量使用了叠音词,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_5.这首诗是产生与汉代的一首文人 (文学体裁)。(2分)6.下列队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迢迢”形容遥远;“皎皎”形容明亮。 B.“素手”形容瘦手,形容手指细长。C.“终日不成章”是说织女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匹。 D.“相去复几许”意思是说两人相距并不遥远。7.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8.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9.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和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10、 这首诗出自 。(2分)1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本诗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 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B、 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心情,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 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C、 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 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三)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题中的“十五”,指的是农历 月 日,这一天是 节,民俗都要吃月饼,寓意 2诗中主要写秋夜景色的诗句是“_”3“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表达了_4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4分)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A“树梄鸦”写的是夜深人静,鸦雀无声,静谧中透出一片死寂。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让人联想到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今夜月明人尽望”描绘了十五之夜,月色明朗,人们放眼远望,心境开阔。D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静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6.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李白静夜思中的名句“ _”,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2分)7.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意境显得悠远,耐人寻思。C.“今夜月明人尽望”这一句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相思。D.“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8.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2分)9.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B.“中庭地白树栖鸦”,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C.“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四)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 )(填体裁)。(2分)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B.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C.诗的前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D.诗的后两句借马以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赏识却不能建功立业的痛苦。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_4、整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 分)_5、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6、本诗把“此马”比作( );“瘦骨”写出“此马”( ).7.这首诗写出了作者_ _(A恃才傲物、B怀才不遇、C妒才忌能、D庸才当道)的忧郁. (五)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本诗的作者是明朝诗人_。“吟”是_的意思。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石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石,但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寓情于景,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3解释下列词语。等闲:_浑:_清白:_4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