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绿色通道建设实践的体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南桐分中心 在我国,煤矿行业居于高风险行业之首。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矿难中死去的矿工多达万人。我市地处西部山区,矿井1300多个,矿井数量多,产量小,是原煤炭工业部划定的全国五大灾害俱全的六个重点灾区之一。据近年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煤矿死亡事故 349 起,死亡 455 人;2006年 288 起,死亡 357 人;2007年258 起,死亡 324 人;2008年217 起,死亡 282 人。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占据全市各类事故死亡总数的12左右。面对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数字,除了加强对煤矿事故的预防措施外,健全有效的救护体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就成为保障煤矿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为提高煤矿创伤的救治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煤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国家局)专门成立了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通过调研成立了南桐(省级)分中心,下属有南桐、永荣、松藻、天府和永川五个矿山企业总医院,形成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各矿山企业总医院的救护体系(见图一),完善健全了重庆市矿山医疗救护系统。我院地处重庆市郊区,辐射区域内有7个大矿、9个井口和35个小煤矿,每年都收治大量煤矿创伤病人(20012008年以来创伤危重伤员抢救统计见附表)。在重庆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下,我们不等、不靠,对煤矿创伤医疗救护体系进行了补充,建立了以总医院、各矿山的矿医院、井口急救站为框架的救护网络系统(见图二),对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绿色通道的建设进行实践,体会如下:表 20012007年创伤危重伤员抢救统计年份危重伤员(人次)抢救成功率200113772.97200213467.65200314981.88200417188.93200517391.58200619490.21200710490.38200811793.4急救网络系统示意图(一) (二)国家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一级)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二级)矿山企业总医院(三级)矿山企业总医院(一级)矿医院(二级)井口急救站(三级)1、煤矿创伤急救网络建立与实施。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的规划布局和组织建设:在各煤矿生产基地原有总医院和矿医院的基础上,在每一个煤矿井口建立急救站,形成以急救站、矿医院与总医院为框架的三级急救网络结构,尤其注重急救站、矿医院的建设。急救服务半径平均为2.53公里。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的救治能力建设:由生产调度专线电话系统承担急救通讯联系、传递信息和下达指令,以保证24小时畅通无阻;总医院、矿医院均备有专供急救使用的救护车,二级机构救护人员接警后5分钟内出发,15分钟内到达井口,三级机构救护人员在5分钟内出发,30分钟内到达出事井口;各井口急救站备有电子血压计、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急救箱、急救呼吸皮囊、通气面罩、通气道、气管导管、咽喉镜、吸引器、四肢骨折简易固定夹板等,二级机构以上备有功能齐全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三级急救网络中每一个医护人员掌握过硬的初级急救技术,能独立完成畅通呼吸道、心肺复苏的初级急救程序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护送伤员安全升井等急救技术,在各自岗位上能发挥预定的功能。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的管理及运行:为了保证煤矿创伤急救网络的正常运行,我们明确规定了一级、二级、三级急救机构人员的相关职责,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及相应的考核措施,总院定期对网络范围内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凡两次考核不合格者即予调离。2、煤矿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与实施所谓煤矿创伤绿色通道,是指在接到事故电话后,各级医疗机构医生、急救车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在对伤员进行入院前抢救时,将患者的心电图、脉搏、血氧、呼吸、血压等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据此初步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指导急救医生在院前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抢救;同时,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手术或准备,让生命危急的病人免于急诊科分诊的麻烦,直接接受手术或特护,从而挽救生命。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煤矿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至少应达到以下两个标准:时间标准 网络系统中每一个急救站或医疗机构通讯24小时必须保持通畅,严格岗位责任制度。事故发生后井口急救站医生立即将急救设备准备好,伤员一旦被救援人员送到井口就可以得到紧急处理;网络中二级机构救护人员接警后5分钟内出发,15分钟内到达井口,到达后即接替急救站医生进行急救;在遇到严重煤矿事故,估计伤情较重时,网络中三级机构救护人员在5分钟内出发,30分钟内到达出事井口,到达后即接替二级机构救护人员进行急救;同时院内每一个功能单位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根据急救人员传送的病情信息,直接对伤员进行分诊,x线检查,需紧急手术的伤员直接送入手术室,边抢救,边诊断。危重伤员及手术后伤员及时被送到加强治疗科进一步抢救,直到伤情稳定后回到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及康复治疗。技术标准 三级急救网络中每一个医护人员能够掌握过硬的初级急救技术,能独立完成畅通呼吸道、心肺复苏的初级急救程序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护送伤员等急救技术,在各自岗位上能发挥预定的功能。煤矿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保障措施:为了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较高素质的急救队伍,保障煤矿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我们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急救规章制度、完善的培训教材、培训计划和考核措施,为此,我院专门编写了煤矿创伤急救指南,对网络中每一个医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和定期考核,理论和技能考核必须100%达标,不合格者予以置换。3、煤矿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效果我们统计网络成立前三年(20012003年)抢救伤员454例,抢救成功率为79.49%,网络成立后(20042008年)抢救伤员701例,成功率达到了90.72%。急救网络的各级医疗单位的急救人员都处于全天候、全方位、全员以待的急救应急状态。仅以2007年为例,共出动医疗急救车1004次,(另矿山救护车出动117次),从接警到派出急救车平均不到3分钟。近三年统计,井口急救站医生在岗率100%,都能够立即进行抢救。救护车从接到指令赶到急救现场的时间,平均只有8分钟35秒,比分中心成立前缩短了7分30秒;从井口现场到达急诊科实施救治的时间,平均为13分,比分中心成立前缩短了11分钟;从急诊科检诊处理到手术室(或ICU)的时间平均为9分钟,比分中心成立前缩短了4分钟。从井口现场到手术室(或ICU)比分中心成立前共缩短了22分30秒。在市卫生局组织的十佳医院评定验收的急救测试中,我院的救护车从接警到出车的时间为2分3秒。4、展望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系统的一部分,在社会稳定中起到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作用。然而有的局、矿医院长期为“三无”病员垫支费用,急救设备、车辆也难以满足急救需要,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功能的发挥。因此,应积极争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政府的支持,增大财力的投入。在制度、人员、车辆、通讯、药械上加大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管理,并争取在法律、法规上得到保障。加强与当地公安、消防的紧密配合,增强在矿山灾难意外事件中的应急能力,提高院前急救的社会地位。我们希望随着医学科学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数据通信等多项技术与煤矿创伤急救医学结合起来,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库支持和标准化操作,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来提高救护效率,希望通过合理整合煤矿卫生资源,建立以煤矿医疗救护为基础,逐步向非煤矿山延伸,向危险化工系统拓展,最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全国矿山的真正能发挥功效的医疗救护体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