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对策研究摘要: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保障。当前,江东区面临通过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紧迫任务。江东区人事局本课题组在对区域人才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角度确定了“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目标,并通过分析人才供需平衡情况,对“十一五”期间人才总量和部分行业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文章结合江东区的实际状况,提出未来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基本对策措施。从而为江东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关键词:人才高地 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 SWOT 指标体系 对策措施一、引言部分(一)课题意义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今天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东区实施“一号工程”以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和人才环境不断优化。但也要看到,随着国内外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区人才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一五”期间是我区实施现代化新中心城区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充足的人才智力资源是我区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推动力和保障。因此大力吸引与中心城区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人才队伍,将是我区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必备条件。江东区人事局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对策研究课题组,对江东区人才资源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深入实施我区人才强区战略和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可行性步骤;并围绕“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近中期江东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主要目标和对策措施。(二)立题背景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以人才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已经取代物质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旧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市场机制、资源要素、生态环境和宏观调控等因素形成的多重制约,要求经济社会的长期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快速稳定发展,江东区经济社会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以来,全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40.5 根据江东区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计算。2005年1-9月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4.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9亿元 引自江东统计信息2005-10。相继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和省级教育强区,最近又被评为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十一五”时期是我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区深入贯彻“四区战略”,全面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重要时期。江东区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在江东基本形成宁波市的商务商贸中心、会展物流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基本建成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更趋优化。现代服务业明显集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达到55% 引自宁波市江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自然资源投入产出率明显提高。同时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文化软实力后劲显著增强,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上所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区经济社会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十一五”期间,现代化新中心城区战略和“三个中心”发展目标的深入实施,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良机,抓住机遇实现稳定快速的发展是我区当前的核心任务。当今知识经济大潮中,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必须通过人才资本的积累和科技创新来实现。因此人才资源开发成为江东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性的关联因素,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和进展直接影响到我区战略目标的实现。(三)研究目标当前,江东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应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任务,满足我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建设等需要。基于此,本课题组在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开发的相关成果,通过采取抽样调查、模型预测、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完成以下目标:一是综合分析江东区人才资源现状。在调查江东区人才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江东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设计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基本模式。结合江东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短中期战略,从不同角度提出人才工作在近期所应采取的主要方针和战略;三是制订构建江东区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和指标体系。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角度确定我区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目标,并深入分析江东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建立初步的指标体系;四是结合江东区“十一五”人才规划提出人才发展需求。在分析综合以往人才数据的基础上,对人才近中期需求进行预测。根据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部分行业进行人才供需平衡分析;五是提出构建江东区人才高地的对策措施。汲取和借鉴各地人才工作的做法,结合我区的实际状况,预设近中期人才工作情势,提出江东区未来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对策措施。二、江东区人才资源SWOT 所谓SWOT(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按照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对策等)。分析(一)人才资源总量和层次结构截至2005年11月,江东区域单位人才资源总量为30449 区域单位人才资源总量引自江东区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区属单位人才资源总量及相关数据引自区人事局有关统计资料。因原市属单位改为属地管理,统计口径范围仍在调整中,以下数据如非专门指出,主体均为原区属单位。同时期原区属单位人才资源总量为9780名,其中高层次人才368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9300名,其中高级职称为233名,占人才总量的2.38%,中级职称2097名,占总量的21.44%,初级职称为6970名,占总量的71.27%。从学历结构看,博士后博士25名,硕士113名,本科学历1575余名,大专及以下8047名。按国民经济产业归类,第二产业占20.5,第三产业占79.5。职称和学历结构分别为1:9:30(高:中:初),1:11:58(硕士及以上:本科:大专及以下)。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3.76%,其中267名为我区正式引进,其余101名为我区柔性引进。按照单位类型分,党政机关84名,事业单位114名,企业单位170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又以柔性引进为主。表一:高层次人才专业分类表专业类别高层次人才数(单位:人)文秘及行政管理84卫生技术73教育41经济管理20机械35电子28建工城建20材料19其他48此外,我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省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名,市级突出贡献专家3名,区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7名,列入市“4321”人才工程人选6名,区“2636人才工程”人选13名。由以上情况来看,江东区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已建立起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和专家队伍;人才的产业结构分布与产业现状基本契合。(二)江东区人才队伍建设优势与弱点分析优势:人才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一号工程确立以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关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各方面的政策。200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和改善人才环境的若干意见(宁东委20003号),涉及人才引进程序、开通绿色通道、人才工作责任制、改善人才环境、建立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2002年又出台了江东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实施意见(甬东党发200238号),掀起了引才的新一轮浪潮。2004年人才大会期间出台了关于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创业环境的若干意见(甬东党发200425号)等四个人才文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载体平台取得初步成效。江东区从建设宁波市现代化中心城区的长远战略出发,建立了宁波市科技园区江东分园、区科技创业中心和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形成了吸纳人才的良好平台。此外国家级韵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成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效载体;在拓展区内发展空间同时,我区还与浙大、武大等高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并在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了4家科技合作站。目前区内共有15家高科技企业、10家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人才整体环境日益优化。江东区致力于营造有利于人才聚集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设立了10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出台了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工作生活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建立起引进人才回访制度和人才工作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和分析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措施,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排忧解难。2003年我区对人才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和人才在各类人才环境指标满意度上,都选择了满意或者比较满意。弱点: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区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1、人才的总量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区人才总量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总体来看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与地区人口总量相比,我区每万人中含人才数为334.9名,人才数仅占区域从业人员总量的5.71%。人才总量指标远远低于杭州市江干区的统计数据,与相邻的海曙区相比也略差一筹。表二:地区总量和高层次总量比较 海曙区及杭州市江干区人才数据由相应地区人事部门提供。高层次人才包括:硕士及以上人才数、副高及以上人才。地区人才总量(万人)每万人拥有人才数量(人)高层次人才总量(人)高层次人才总量占人才总量比例宁波市江东区0.9780334.93683.76%宁波市海曙区1.2560422.94823.83%杭州市江干区2.8306898.6377313.32%2、人才的结构有待优化。从人才分布的层次结构来看,我区人才资源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总量为3.7%,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人才总量为17.5%,高、中、初级人才的比例是1:9:30,与国外学者公认的较为合理的1:3:6或2:4:5有很大差距。从人才分布的专业结构来看,我区的人才资源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经济和会计等专业,约占人才总量的70%,而今后我区重点发展的会展物流、商务商贸、电子信息等专业人才则严重短缺。3、人才资源效能和竞争力不强。2003年江东区每创造百万GDP需要人才数为6.46人,低于5人/百万GDP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才分布和配置也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一半以上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此外,江东区人才队伍中通晓外语、计算机和具有丰富专业技能的专才和通才数量较少,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懂经营会管理的兼才也相对缺乏,人才的创新能力和适应国际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4、人才资源开发的市场机制滞后。人才资源是市场经济的要素之一,应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化配置。但目前,我区人才工作的市场机制水平还待于进一步提高,人才中介机构还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作为用人主体的区内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人才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还较低。5、人才集聚能力仍有待提高。在人才开发平台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高科技产业未成体系,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相对较少,楼宇经济仍有待提高,国家级博士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