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专业:_控制_姓名:_曾坤_学号:_3150104119_日期:_11.4_地点:_东3-202_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王旃 成绩:_实验名称: 调谐电路功效的研究 实验类型: 电路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谐振频率及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2、掌握频率特性曲线的测量与作图技巧;3、了解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通频带及其应用;4、研究电感线圈以及信号源的非理想状态对谐振特性测量 的影响和修正方法。二、实验内容和原理由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串联组成的一端口网络,其等效复阻抗为: 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具有的特点:1、电路的阻抗最小;2、电路的电流达到最大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一端口网络的等效阻值,与电感和电容的值无关,即3、电压、电流同相位;4、电感与电容上的电压有效值相等,相位相反,电抗压降等于零。三、主要仪器设备1、信号发生器 2、DG08模块 3、示波器 4、宽频带电压表 5、电阻箱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由电阻器、电感器和电容器组成RLC串联电路,选择L=40mH,C=0.1mF,R=100W,电路输入端接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正弦信号。计算品质因数(由于电感的制造工艺使得其偏差较大,因此f0只能参考,若要精确计算f0,可能需要先测定电感的值)。1、根据提供的设备,预先计算出谐振频率f0 的值,确定信号源输出幅值和UR、UL、UC 的极值范围。2、以f0为中心向左右扩展,保持US幅值基本不变,依次改变f, 测量UR、UL、UC 、ULC ,画出幅频特性曲线。3、将R由100 W改为1K W ,重复测量UR、UL、UC 、ULC ,再次绘制幅频特性曲线。4、画出上述两个Q值下的通用谐振曲线。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装 订 线。由元件的标称值粗略计算谐振频率f0,由串联谐振公式得:因此我们调节的频率范围应主要在2.5kHz左右。在R=100W,U=3V的情况下,改变f在f0两边扩展,测量的数据如下(在实验室中测得):频率/kHzUL/VUC/VUR/V频率/kHzUL/VUC/VUR/V0.580.153.130.102.5513.0511.801.970.780.313.270.152.6012.2510.701.810.970.513.470.202.6511.769.701.671.130.743.690.252.7010.698.871.531.260.983.930.302.759.998.021.411.371.254.170.352.809.387.281.301.471.544.440.402.858.866.621.211.551.814.690.452.908.426.101.131.622.134.940.502.957.965.601.051.682.415.370.553.007.575.180.991.752.815.710.633.107.004.470.881.813.266.040.703.206.463.900.781.853.556.430.743.306.013.440.721.893.896.700.803.405.713.060.661.934.257.140.883.505.452.740.601.974.827.550.983.605.222.490.562.015.288.021.013.705.042.270.522.055.988.451.123.804.792.050.492.096.719.071.213.904.651.890.462.127.319.491.344.004.521.750.432.168.2410.291.434.104.411.630.412.209.3011.001.634.404.061.310.362.2611.0312.241.884.803.801.020.312.3112.4613.032.085.203.630.830.272.3613.5613.402.215.703.400.640.232.4114.1714.082.266.003.320.570.212.4614.1413.672.216.503.230.470.182.5013.7612.802.127.003.170.400.16在R=1kW的情况下,测量了数据如下:(由于在实验室中时间不足,故其是在仿真软件上完成,其中U=8.88V)频率/kHzUL/VUC/VUR/V频率/kHzUL/VUC/VUR/V0.650.588.713.562.65.85.438.880.750.778.654.072.655.915.328.870.91.098.544.832.76.015.218.861.11.68.345.772.86.2158.821.32.168.096.612.96.44.798.761.452.617.867.1636.574.598.691.63.077.67.643.16.744.48.61.853.837.18.263.37.034.038.424.276.788.523.67.393.548.052.14.566.558.6647.7537.532.24.836.328.764.37.952.667.172.35.096.18.824.78.152.296.672.355.225.998.855.28.321.936.122.45.345.888.875.88.441.615.542.455.465.768.886.58.521.344.982.55.585.658.887.58.561.074.362.555.695.548.89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当R=100W时,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如右图:我们可以看出UR 、UL 和UC 基本上都谐振频率(约为2.41kHZ)附近达到峰值,在峰值处R两端电压为2.26V,低于3V,可能是因为电感本身存在电阻,40mH电感用万用表实测电阻约20W,由此计算R分压应接近2.5V,另外可能存在一些线路上的压降,所以测得结果非常符合实际。另外可计算得RLC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6.32,故L和C两端的电压值应该接近2.266.32=14.28V,实测UL0=14.14V, UC0=13.67V,都比较符合预期结果。且由图中看出电感电压在f0左侧变化快,右侧变化慢;电容电压在f0左侧变化快,右侧变化慢,也非常符合元件特性。用每一个UR 同时除以2.26V,得出的数据然后画出Q=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如下:可见当品质因数为6.32时,曲线在谐振频率处达到峰值,即放大倍数最大,且在谐振频率附近位置,曲线较为尖锐,通频带宽较窄。当串联电阻R=1kW时,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如下:易有其谐振频率约为2.55kHZ左右。可以看出其相较于2.41kHZ更接近于f0可猜测可能是由于实验室元器件为非理想所造成的。可计算出此时的Q值为0.632,下面是Q为0.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再将两者绘至一起,有:很显然相比Q=6.32时的通用谐振曲线,Q=0.632时曲线并没有非常尖锐,通频带较宽。七、讨论、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RLC串联电路谐振频率的测定方法,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更加熟练了。其次在一开始做100的实验时,由于自己过分关注数据在小范围内的变化,导致自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上面,以至于后面做1000都没有时间在实验室内完成,无奈之下测了尽可能多的100数据以便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然后由于后者必须在仿真软件上完成,从而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对仿真软件的操作上的不熟(以前其实不是很重视对这个软件操作的掌握)。以后一定多在这上模拟来增加自己的熟练度。其次,在仿真软件完成1000的模拟之后,又尝试了一下100的仿真,然而仿真结果与在实验室中测得的结果相差甚远,通过询问老师,才知道(1)Vp为Vpp的1/2,(2)Multisim中函数发生器如果接的是“+-”两极,则其输出的电压是设定的两倍(这样才有了信号源输出电压为8.88V的原因),而接“+”和中线后输出的电压则为设定电压。同时在1000模拟中,我同时使用了三个示波器分别测量三个元器件的电压,当时还心存疑惑这样用是不是正确的。后来知道在仿真中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Multisim中的示波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能看波形的交流电压表,没有共地限制。而实际中的示波器则在使用双通道后有共地限制,故在实际中就算有足够数量的示波器也不能像这样使用。本实验也让我加深了对模电课中相关概念的理解!附Multisim仿真连线图(自主研究):定量或定性研究实际电感器的非理想性对谐振频率、选频能力的影响 实际电感器有一定内阻,故可以看做一个电阻R与一个理想电感器串联组成,且测得实验室中电感内阻约为20。因此我们以在multisim中可以在原基础上在电感一端串联一个20的电阻来进行实验以对比。接线图如下图所示:测得数据如下表:频率/kHzUL/VUC/VUR/V频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