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占潇潇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 又被称为高能货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 (2000 年版 ) 的定义 , 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 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 ( 库存现金 ) 和银行外的货币 ( 流通中的现金 ) ,以及银行与非 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 是整个商业银行体 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 基础货币也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中央银行利于货 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 从而达到调节经济走向的目的。 我国基础货币的定 义和统计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 1994 年,我国开始进行基础货币统计。 当时对基础货币的统计定义为:基础货币 =金融机构库存现金 +流通中现金 +金融 机构准备金存款 +金融机构特种存款 +邮政储蓄转存款 +机关团体在人民银行的存 款。其中,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城乡信用社、财务公 司所持有的现金;金融机构特种存款是人民银行为了吸收农村信用社多余的流动 性设立的特别账户, 通常账户余额很小, 并且不活跃。 基础货币这一概念可分别 从基础货币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 它是指 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 它只是整个货币供给量的一部分; 从基础货币的运用来看, 它是由两个部分构成: 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 的准备金存款);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 所谓的 通货。各国对基础货币的定义及统计不尽相同, 即使是在一个国家之内, 根据基础 货币的分析用途不同, 可能有几种基础货币的定义。 但从本质上看, 基础货币具 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 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 是中央 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 达到调节和控制供 给量的目的;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 商业银行如果不持有基础货币, 就不能创造 信用;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 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 能产生数 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在现代经济中, 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 货币当局投 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条: 一是直接发行通货; 二是变动黄金、 外汇储 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其中以公开市场业务为最主要的手段) 。由基础货币的 投放渠道,我们可以看出,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主要有:(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4)财政部发行通货;(5)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6)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7)政府持有的通货;(8)政府存款;(9)外国存款;(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在以上这 11 个因素中,前 6 个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 5 个为减少基础 货币的因素, 而且这些因素均集中地反映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我们不难 看出,在以上这些因素中, 有些是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公 开市场买卖; 而有些则是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的。 但是, 对于这些不能直接控 制的因素, 中央银行可通过运用其公开市场业务, 来抵消这些因素对基础货币的 影响。因此,一般认为,基础货币在相当程度上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金融体系的完善, 基础货币对于一个国家的重 要性日益突出。 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 货币创造的基础, 是中央银行各 政策措施与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重要中介指标之一。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 中央银 行对经济的调节, 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 而中央银行在使用 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 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 中的准备金而发挥作用的。 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 行的准备金增加, 它们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可动用的基础货币量相应减少, 信贷规 模减少,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减少了货币供应量, 造成通货紧缩, 抑制投资的增长 和经济的发展。 中央银行若在公开市场上从商业银行或公众手中买进证券, 便向 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 虽然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增加, 但可动用的基 础货币较之增加更大, 信贷规模增大, 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促 进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 的数量就能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 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应量的 基础。在现代银行体系中, 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 主要是通过控制基 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 其具体操作过程: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 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 金,通过乘数效应, 可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 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 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 当公众将 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即扣除应缴准备金后)进行放贷,从 而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 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 又会在 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缩过程。在过去的 30 年里,我国的基础货币投放经历了从再贷款为主转向外汇占款 为主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4-1993 年,再贷款和财政透 支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第二阶段: 1994 -2001 年,外汇占款和再贷款等并 重。第三阶段: 2002-2011 年,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但从 2012 年开始,外汇占款增速出现趋势性下降。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可能将从外汇占款为主转向更为侧重 再贷款、再贴现等途径。 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 将对金融生态和银行经营环境 产生深远影响,商业银行需提前谋划应对。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