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扶贫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为认真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改革体系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十二五?方案?新十年规划纲要?的制订作好前期数据资料及根本情况的收集分析,根据省扶贫办的有关工作要求,临沧市扶贫办及八县区扶贫办开展了针对贫困乡、村,特殊区域及特困山区人群为主要对象的重点调研。此次调研内容主要突出新千年以来全市扶贫工发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及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目前全市贫困人口的根本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建议等。南美乡是临沧市唯一的一个拉祜族民族乡,是全市18个民族乡之一,是全市77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倒数第一的特困乡,是XX省确定作重点调研的四个特困民族之一。基于该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市县两级组成调研工作组再次深入村组农户,对全乡扶贫开发工作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研。 一、南美乡的根本情况 南美拉祜族民族乡位于临沧市临翔区西部,距临翔区政府所在地临沧城48公里,东与博尚相连,东北与章驮乡相邻,西与耿马县大兴乡接壤,南同双江县勐库镇相通。全乡国土面积120.86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密度为36人/平方公里。全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202023年底,全乡总农户数为1135户,总人口4368人,其中劳动力人数2498人,占总人口的57%。全乡耕地面积13450亩,其中水田2792亩,旱地2023658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荞籽、小麦、豆类,经济作物以茶叶、核桃为主,兼有竹子、油菜、烤烟、白花木瓜等。在全乡4368人的总人口中,拉祜族人口3616人占83.5%。202023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南美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35元,排全市77个乡镇的第77位。 二、南美乡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省、市、县各级各部门以不同渠道和方式对南美乡开展了强有力不间断的帮扶活动,通过近二十年的坚持和努力,南美乡拉祜族群众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越过了温饱,实现了安居,根底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等方面均得到较大的推动,拉祜群众走出困境的根底进一步得到夯实。 一温饱安居工程使拉祜族山寨面貌有了质的改变。八十年代前,拉祜族群众几乎是清一色茅草房,窄小、拥挤、破烂、黑暗,人畜同居,村寨道路泥泞,遍地牲畜粪便,一出门即满脚满腿的泥巴粪便,群众生活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饥荒状态,靠国家救济度日,生产和生活状况十分令人堪忧。自九十年代开始,国家财政以扶贫温饱安居工程形式,从解决温饱、改善生存条件入手,通过重点村建设等措施,使南美拉祜族的农田水利建设等根底设施有了新的起步,百分之百的农户由茅草房搬进了新瓦房,并实现了人畜别离。 二产业开发建设和硬件根底设施建设,为拉祜族群众由半猎半农向固定耕作过渡和转变提供了生存保障。通过种养殖等产业开发建设使拉祜族群众的收入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宽。到202023年底,全乡共建成茶园2023400余亩,泡核桃2.2万亩,仅此两项产业人均面积达7.5亩,其它如竹子、百花木瓜等也具一定的规模。养殖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家畜、家禽饲养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这些措施及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群众的增收步伐,农户经济收入由九十年代初的几百元稳步增加到如今的几千元上万元。通过根本建设投入的扶持,使南美乡的根底设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建水塘修沟渠、坡地改台地、旱地改水田等措施得到较好的实施,保证了人均一亩以上的根本农田地,根本口粮得到稳定解决。重点村建设、整村推进、一事一议、通达工程等工程实施,使全乡范围内根本实现了水、电、路、播送、电视、 村村通,横穿乡内四个村委会连成一线的18公里水泥大道共投资2000多万元,成为全市最高标准的乡村公路,自然村组的村容村貌整治稳步推进,村内户外道路根本得到硬化。 三社会事业开展全面推进,教育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简陋到逐步完备,拉祜族群众就医上学根本得到满足和保证,乡级设有中学、卫生院,村级有卫生室、中心完小、校点。全乡实现了普九,全体村民参加了新农合医保。 四智力扶贫作为关键措施之一始终不放松。二十多年来,在实施好对南美乡的根底设施、产业开发、温饱安居工程建设的帮扶的同时,始终把抓实根底教育、抓好科技推广作为对广阔拉祜族群众的智力帮扶措施的重点长抓不懈。抓根底教育,重点解决村民缺文化低素质的根本问题,抓科技知识的普及推广是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开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全乡在设立中学、小学、夜校等教育网络的同时针对家长不主动送子女上学,子女不想主动上学的实际,乡村坚持开展纯义务性质的“爱心送学监督活动,通过督学促教,尽量保证拉祜族孩子多受些教育,多掌握点文化知识。选送局部拉祜孩子到县城学校就读,让他们 更多地接触大山外面的世界,更多地接触其它民族,开阔眼界,打破封闭思想,接受新观念。采取科技手段到田、科技效劳到户、手把手教,让拉祜人从不知到会做、愿意做。如:家畜家禽饲养、蔬菜种植、居家卫生、防病治病等等,从小事情,小细节上帮助、引导。结合产业开发建设适时抓好生产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如:茶叶、核桃、烤烟、油菜等种植业开展建设过程中, 每建成一个产业就培训带动起一批农民学习、掌握种植、管护、采摘加工一整套生产技能,成为名符其实的茶农、烟农。 三、南美乡群众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此次对26户农户的调查结果及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诸多现实问题,与城市化迅速推进的今天,农村要开展,农民要富裕的现时要求相比在南美乡还存在着许多重大挑战,需要跋涉的路还很长。对26户农户的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如下: 一总收入不含粮食折币、下同138700元,人均1216元;净收入88000元,人均771元。总收入最高农户2023000元左右,人均2000元;最低2000元,人均500元。净收入最高的农户6000元,人均1500元,每人每天平均收入4元左右该数据可视作农户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略低于统计局法定的纯收入指标。 二生产粮食24900公斤,人均306公斤,因水田面积较少,且产量不高,故多为旱地玉米、荞籽、小麦等杂粮粗粮,假设按50%的折率计算,实际人均生产成品粮只有150公斤。 三家畜家禽养殖情况,61%的农户养牛,最多的8头,最少的1头;96%的农户养猪,最多的养有16头,最少的2头;38%的农户养羊,最多的26只,最少的2只;20230%的农户养鸡,最多的80只,最少的2023只。极少数农户有少量的特种养殖,如野猪、山地鸡、毛驴等。饲养业畜禽产品出售收入约占农户收入的20%左右。 四种植业,截止202023年底,共种植核桃490亩,人均4.3亩,茶叶371亩,人均3.25亩,两项合计人均种植面积达7.5亩。 五接受教育及培训情况,在接受走访的114人中,有17人上过初中,占14.9%,中专1人,占0.8%,其余均为小学以下或文盲半文盲。劳动力人口中普遍接受过23次以上的劳动生产技能培训多为种养业方面的适用技术培训。 六群众住房情况,南美乡拉祜族群众住房集中建盖于九十年代,标准和结构统一为6065平方米的土坯房木屋架瓦顶。 七村民外出劳务打工情况,在接受调查的114人中,有3人季节性地在本县区内打点零工,年收入2000元左右。 八医疗卫生疫情防控网络及体系根本健全。 以上根本数据所反映的根本状况总体能代表和反映南美全乡的根本现状,根底设施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产业建设有了较好的规模根底全乡茶叶、核桃总种植面积达32400亩,人均7.42亩,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开展。总体讲,南美乡二十余年的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成绩卓著。但是,由于南美乡的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区位,目前和今后的开展中仍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根底不牢固。全乡虽努力实现了普九验收,但全乡村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极底,四十岁以上人口绝大多数为文盲,这局部人,他们的知识、思想、观念决定着整个家庭的生活状态。如:与外界的接触联系,新思想、新事物的接受,对子女的教育、影响等等方面,他们占据着主导因素。 二收入水平极低,生活水平提高艰难艰辛。劳作一年,年底结算,所得收入不及城市职工半月工资。 三产业单一,种养业成为经济收入的全部依靠,群众生活跟随市场潮涨潮落,起伏不稳。 四思想封闭、观念落后、开展的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极弱。就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可从自然历史、现时政策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自然、历史的原因分析。拉祜族同胞同众多少数民族兄弟一样,历史上是经过长途迁徙,为躲避饥荒、疫病或争斗战乱,不得已而选择了深山老林为栖息地,从此过上了几乎与外面的其它民族完全隔离的半猎半农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独处百年乃至几百年,每一步都饱含辛酸与血泪。在人类社会开展的快速进程中他们被拉下了,落伍了,思想封闭意识滞后就在所难免。新中国成立,党的民族政策使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翻了身、当家作了主,但在经济上,国家还无力全方位顾及,尤其无力顾及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经济开展扶持。近四十年的时间,使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及社会开展与内地汉民族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的今天,全国经济开展日新月异,再次相比,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更显积弱积贫,与内地其它开展快的地区相比,又形成了新的更加巨大的差距,南美拉祜族乡的现状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自然条件、经济根底和思想观念意识差距和现代几十年的经济、社会文化开展等等方面的巨大差距,用这十几年的时间,是难以做到尽快改变和全面较快开展的。因为,各少数民族所处的区域区位条件、经济开展根底、致贫因素的复杂性千差万别,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手段、同样的扶持标准,往往难以收到同等的效果,这就是特殊贫困类型的特殊性。 现行政策分析。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全国性的扶贫攻坚给贫困山区的脱贫开展事业带来了希望和契机,特别是“十五、“十一五近2023年的时间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扶贫投入力度,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提升阶段,各民族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升。但南美乡属于特殊区域的特殊群体,生活在这里的南美乡拉祜族群众的脱贫步履艰难,经济开展和生活状况的改善依然缓慢,尽管各级政府投入了甚至比其它贫困地区更大的力量,但仍然无法与其它地方实现同步解困。从现时政策角度分析,我们认为有如下方面值得研究。首先,现行扶贫政策强化了普遍性,弱化了特殊针对性,内地与边疆、普遍情况与特殊情况一个标准一把尺子,突出重点和针对性缺乏。其次,工程资金的扶持方式和标准散而少,集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如,以自然村为单位的15万元的补助和几十万元一个工程的产业扶贫。第三,工程资金整合匹配,全国全省一个标准要求,使贫困地区的开展雪上加霜,地方财力弱就意味着争取工程的机遇和条件有限,实施工程难度大也就意味着工程少安排或不安排,开展差距也就随着时机条件的多少,实施能力的强弱因此而明显的拉开,这是否是人为的、政策的因素造成越来越大的开展差距。值得思考研究。第四,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政策的贯彻实施存在着具体或细化不够的问题。如少数民族教育的开展、人才的培养使用等等。有特殊或优惠政策,但实践中没有做到,表达不出来。经济开展、社会进步要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培养,官员领导、专家学者、干部员工是人才,种地养牛、务农经商是人才,任何领域都需要有知识、有技能、有开展意识和能力的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开展,政策需要特殊,实践更需要特殊。教育根底差是现时,人才培养、使用的门槛最需要特殊,假设只按现行的升学就业加5分、2023分照顾少数民族几个特少民族更突出子女永远也进不了门那这5分、2023分的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