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李一事件【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8月,一位所谓的养生大师重庆缙云山绍龙观住持李一,被广受质疑。这位大师号称有3万名弟子,其中不乏诸多名人,他办的养生班屡屡爆满,学费还是天价。而现在他被曝光履历和“神通”多处虚假。尤其是随着近日一位弟子到有关部门举报他涉嫌不法行为,警方介入调查之后,这位很多人口中的“神仙”的面纱渐渐被揭开了。(2)多方调查之后发现,这个获得教籍仅4年的就当上道长的所谓神仙,曾经办过杂技团、开过公司、找过野人,表演过特异功能,甚至还曾涉三乱资金被警方调查,同时也还是一起经济案件的被执行人,但是多年来一直未执行法院的赔付判决。(3)李一的养生班7天近万元、国学总裁班39800元,这么离谱的价格,这么赤裸裸求财的“凡心”,为什么大家看不见?为什么还能把大家忽悠得晕头转向呢?李一当然有他的特殊门道。某媒体邀请他做嘉宾时是这样介绍他的:“他本人是众多大学非常景仰的一个教授级的人物,授课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英国剑桥大学等众多的大学。”某著名电视台记者为他著书立说,称其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个别媒体在事实尚未搞清的情况下,就争先恐后地为其大肆宣传,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社会名流也纷至沓来,尽管事情发生之后,一些名人出来解释,说之所以去李一的道观只是想寻一个远离都市喧嚣和工作压力的地方,并不是李一的弟子。无论这些名人是否“被弟子”,对于李一而言,声名鹊起是个不争的事实。据说,道观的醒目位置都放置着李一与诸位名人的合影,李一炒作自己的“凡心”可见一斑。(4)李一从“神仙”的宝座跌落凡尘后,他的许多明星好友也纷纷被媒体曝光。除了专门撰写世上是不是有神仙来宣传李一“养生”哲学的樊馨蔓外,给这本书写上推荐语的敬一丹、李亚鹏、马云等都不幸卷入这个事件中,被称为李一的明星“徒弟”。李一事件曝光后,世上是不是有神仙这本书走进了媒体和网友的视线之内这本书看起来来头不小,封面上有着李亚鹏、马云、敬一丹等知名人士的推荐语,而书的作者就是张纪中的夫人,同时也是央视导演的樊馨蔓。书中不乏对李一各种神通的种种描写。从书的版权页可以看到,该书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5月上市。(5)李一在2005年遇到张纪中太太、央视导演樊馨蔓,樊馨蔓将自己跟随李一修行的心得写上博客,随后将博客日志汇编成世上是不是有神仙一书,大力推荐李一。李一多名弟子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是通过樊馨蔓的博客和书认识和了解李一。打假名人司马南在8月14日将自己的一篇“答记者问”发表上博客,矛头直指央视导演樊馨蔓,认为这位“中央电视台评论部资深记者、感动中国的总导演、很多名人的朋友”对“李一神话”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樊馨蔓的工作单位决定了,她执笔来神话胡万林与李一道长这样的人,会起到一般人起不到的独特作用。”司马南表示,当年在他揭露胡万林非法行医致死人命时,樊馨蔓就已经卷入其中。不过,司马南认为樊馨蔓并不是故意骗人:“樊馨蔓当面表示过对我的蔑视。她认为胡万林无罪,是被司马南陷害入狱的。尽管如此,我不认为樊馨蔓有造假的动机,我也不相信樊姑娘有意撒谎。”司马南更表示,其实名人要提防被利用。(6)面对司马南的质疑,樊馨蔓分别在8月14日和17日两次发布博文回应,认为自己在世上是不是有神仙一书所写的内容都具有真实性,转而指责司马南缺乏调查和了解:“我这么大力气做了,是因为我深知传播的力量,我是记者啊,中国最大媒体的记者。司马南先生,你不要胡子长短地八卦。”在博文中,樊馨蔓力挺李一:“他就是杂技团出身,怎么了?即便所有针对于他的污蔑是真的但是我不相信怎么了?”面对樊馨蔓的回应,司马南再次撰写博文妖道李一如何俘获央视女记者?关于樊馨蔓力挺李一道长的一则分析,并对对方的态度表示震惊:“樊姑娘根本不屑于与您讨论关于李一道长造假蒙人的任何具体事实。就是说,即使全天下都知道了缙云山妖道违法犯罪的事实真相,樊馨蔓姑娘本人也不准备相信之。如此这般,盐酱不进,能奈她何?”【核心观点】(1)“李一”的这场造神运动,让我们还看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共媒体和公众人物起到巨大的作用。不经客观核实、滥用公共话语权,暴露出正是一些媒体过度商业化下的本位丧失和一些公众人物对自身的公信力的不负责任。(2)李一神像的矗立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他一人之功,他初中毕业却兼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他道教知识几乎为零却当选道教协会副会长种种这些诡异说明了什么呢?对李一这只麻雀解剖,会发现其内核不只是部分民众的愚昧,也不只是社会上真正养生知识的欠缺,而是还折射着金钱的罪恶,更折射着某些行政权力的不当作为。(3)其实对于“李一事件”,戴斌老师认为,或许国人需要反思,为何这些所谓的“神仙”能轻易得骗过众多的群众,甚至是名人呢?或许,我国民众整体“文化信仰”的缺失是值得我们忧虑的,没有明确的“信仰”,结果很可能是换来“满天神佛”。或许,生活早已残忍地告诉我们,要生存得好一些,就得做一个看透世事随波逐流的聪明人。如果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和鼓励,而骗子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就会不断有人铤而走险。那么,我们就会见到更多像“李一”这样的“假神仙”。(4)事实上,无论把“李一”塑造成“神仙”,还是对他“疯狂批判”,戴斌老师认为,这都是一种“过左”或“过右”的思维。诚然,“李一”这个家伙存在“欺骗”,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但是从公众在“李一事件”的“曝光前”与“曝光后”的“天壤之别”,我们应该反思,公众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在今天,戴斌老师认为,客观、独立精神仍然是这个社会的稀缺品。试想,倘若当初人们仅仅把李一看作一个普通人,想必不会被他牵着鼻子走;而今天把他还原成一个普通人,也不会这般“义愤填膺”。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是通往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这并非什么艰深奥妙的道理,而是一个日常行为的准则,可于细微处见真章。固然拿这把尺子要求所有人遵照执行并不现实;但要看到,当一个社会普遍缺乏客观、独立精神,乃至于这种人都成了大师、偶像,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也要反思。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整治婚恋节目低俗之风一、背景材料“你愿意经常跟我一起骑自行车吗?”在中国收视率颇高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一位年轻的男嘉宾向女嘉宾马诺祈求般地提问。马诺则笑着用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的回答,让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为之哗然。而另一对男女嘉宾在节目中赤裸裸的对白更令人感到惊愕:女嘉宾问一位男嘉宾:“你家有钱吗?”男嘉宾直接宣布:“我家是开厂的,在上海有三套房子。”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创下收视冠军,广告暴利激增的刺激下,中国各地省级卫视争相模仿,纷纷推出相亲节目。一时间,荧屏里遍布“剩男剩女”,“拜金女”“富二代”等相亲话题人物轮番登场亮相。中国政府的广电行政主管部门对此迅速重拳出击,整治电视婚恋情感类节目低俗丑陋之风。中国国家广电总局12日通报,总局2日和8日先后下发管理通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通知要求,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不能由演员、模特、节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身份的嘉宾占据荧屏;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二、造成的影响6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发深度报道让婚恋情感类电视节目健康发展,用11分钟的时间严厉批判了中国有些婚恋交友节目和情感故事节目“嘉宾身份造假、出语低俗、公开讨论涉性内容、宣扬拜金主义、混淆是非善恶、宣扬不正当的婚恋观,有些则传递了负面情绪和不健康的价值观,这些节目严重误导广大观众,损害电视媒体公信力。”11日,新华社也重磅推出了“新华视点”专栏文章电视相亲节目“八宗罪”,痛陈电视相亲节目“形式雷同”“盲目追求收视”“真爱难寻”“贬损价值观”“语言暴力”“炒作丑闻绯闻”等罪状。6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罕见地聚焦电视相亲节目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刊发了介绍各方批评意见的不能为收视率丧失社会担当和署名“本报评论员”的倡导清新健康的荧屏之风两篇文章,批评部分相亲节目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亲节目已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收视掠夺战。身份作假、制造话题、编造故事,言辞犀利不惜出口伤人,虚假身份的托拜金享乐的非主流价值观被刻意放大和无限放任,并得到受众的盲目追捧。这是急功近利的媒体人毫无责任心和缺失道德底线的表现。”湖南卫视节目制片人刘蕾说。三、原因分析是我们的社会道德真的败坏沦落到如此地步吗?以至于如此露骨的拜金主义居然登上了电视荧屏的“大雅之堂”。笔者以为并非如此,真善美永远是我们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因为我们的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真善美。那么本来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荧屏为何却要“贩卖”这些低俗价值观呢?笔者以为,虽然其中原因颇多,但关键因素和决定因素却是“唯收视率论”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广告收入和经济利益。收视率作为一个相对科学、客观的量化指标,能够反映一档节目、一个频道,乃至一家电视台的收视表现,如果运用适度,它会使电视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观众;但是,我们在强调收视率的同时绝对不能丢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我们看待、分析与运用收视率的一个基础。应当承认,某些低俗化的东西可能会带来高收视率,但对电视人来说,如果一味迎合,放弃对核心价值观的坚持,这就是“媚俗”。电视行业“唯收视率论”的根源在于经济利益。有了收视率,电视台广告量就会激增。所以在“唯收视率论”的推动下,一些电视台甚至采用演员来冒充嘉宾,使电视相亲节目变身“情景连续剧”,雇佣的演员在荧屏上不断炮制出雷人言论,以混淆视听,赢取收视率。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事实真相和行业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如果任由电视行业低俗之风大行其道,电视行业的未来实在令人堪忧。低俗之风虽然一时赢得了收视率,但长远来看,无疑是“自掘坟墓”,必然遭到民众的唾弃。“娱乐至死”的前例早已多不胜数。四、提出对策第一、有关部门应该在电视行业大力开展“低俗化”专项整治活动,对于电视婚恋相亲节目低俗之风应该成立专门调查组,详细调查这些节目中是不是存在人为操作、使用演员的恶性情节,一经查出,必须对相关责任人严惩不怠。第二、应该加强电视行业监管和自律,探索建立一套整治电视行业低俗之风的长效机制,以根治电视行业低俗之风。节目要有助于展现嘉宾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择偶观念,不得设计出位环节。所有交友类节目均不得现场直播,要严格执行播前审查和重播重审制度,对有问题的内容和错误的观点必须删除。第三、破除“唯收视率”。有关部门须禁止各地电视台采用不科学不合理的“收视率末位淘汰制”,并同时建立一整套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体现真善美的作品产生机制。目前我国电视行业,不是我们的电视工作者不愿意做积极向上、振奋人心、体现真善美的好作品,而是“唯收视率”这个体制导致有良心的电视人无法创作出时代精品,所以必须破除“收视率末位淘汰制”,才能带来电视行业的新风气。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