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较全面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知识, 有较高政治觉 悟,较强的对社会、服务对象的责任心,持续的专业发展进取心,强烈的对未知 问题的好奇心,较熟练的社会工作及社会调查技能实际操作能力、 资源协调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备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素养, 具有爱心和助人 自助精神,了解地方实际、适应地方需求,能在教育科研机构、民政、劳动、卫 生、司法、计划生育部门,以及社区、社会团体等相关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管理 与咨询、社会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社会政策研究与评估等相关工作,能够胜任 在公司中从事调研、文秘、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本专业的特色在于:整合高校、政府双方资源,以 NGO为平台,在强化专业 教学的基础上, 打造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网”, 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 通过教师 的科研、培训交流、专业课程对外开放,学生实践实习、学生就业等多元方式为 地方发展提供支撑, 将“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 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持”的办学宗 旨始终贯穿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二、基本要求1、内化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熟悉我国相关法 律和社会政策。2、完整掌握社会工作、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社会调 查研究、社会统计学的专业方法和技能, 能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 方法分析和诊断社会问题。3、具有较强的与服务对象、机构相关人员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实务 方案、开展社工服务的动手能力, 服务和研究的创新能力、 创建与服务各方和谐 关系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5、有一定自然科学、艺术、哲学等综合知识。三、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基础: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揭示社 会的结构、 功能和运行规律的综合性课程, 同时,全面地介绍社会工作产生和发 展的历程及其社会背景; 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哲学基础做出深入分析; 指出 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 阐明社 会工作具有增进服务对象之福利、 促进社会进步等作用; 介绍社会工作的工作方 法,尤其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 在介绍国际经验的同时, 对中国 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初步探讨。2、应用心理学:运用辩证唯物论作为方法论基础,主要讲解基础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概论、历史、理论、方法以及相关知识体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心 理学的基础知识, 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 研究和解释社会现象, 学会调 节自我以及人际关系。3、社会研究方法 : 该课程以社会调查活动为研究对象, 总结了人类社会调查 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阐明了社会调查活动的性质、特点、运行机制和功能, 介绍了社会调查活动诸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已经资料分析方法、调研报告撰写方 法。4、个案工作:系统阐述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的基本 理论框架。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介绍个案工作的基础知识。 二是介绍个案工作的 方法和技巧, 包括基本技巧和具体技巧。 三是介绍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模式, 重 点介绍在个案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心理 - 社会治疗”、“人本治疗”、“行为修 正”、“理性 - 情绪治疗”四个个案工作的模式以及家庭治模式。5、小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小组工作的发展,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 伦理,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小组动力学, 小组发展过程与各阶段技 巧,小组的评估, 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以及由这些实践引发的有关本土化的 思考等;着重阐明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注重理论和基本技 巧的结合,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实务训练, 联系中国本土的经验, 以增强实践能力。6、社区工作:该课程主要介绍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并列为社会工作直接 服务的三大基本方法的社区工作,其发展历程、定义、理论、过程与技巧、社区 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及其引起的本土化探索等。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区工作 的基本原理、理论、基本工作方式和技巧等,并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结合实践, 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成为合格的专业社区工作者。7、社会政策与法规:主要向社会工作本科学生,介绍当代各国社会政策与 法规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当代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 本概念,了解各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历史, 了解我国和当代各国社会政策与 法规的结构、过程、环境和运行机制。8、社会福利与保障:本课程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全面介绍社会保障 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包括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征、社会保障的功能和构成要素、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史, 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内容, 介绍社会保障体系中各项 制度、计划和项目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 第二部分以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科学各领域或各种社会思潮中有关社会福利问题 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为对象, 介绍它们所表达的福利价值观和福利追求, 分析 它们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 发展和演变的影响, 对各国的社会政策和社会 福利实践的影响。四、实践教学安排(一)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三块进行: 第一块,应用实践教学之公共部分,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形势政策、就业 指导课、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第二块,应用实践教学之专业课部分: 一方面减少核心课程的数量, 另一方 面在核心课程的授课中增加实训的部分,大多数专业核心课程都安排了2-3 学分的实训课程。此外,专业拓展课程里减少理论讲授课时,增加实训课时。第三块,应用实践教学之社会工作实践部分,包括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 会工作协会活动等。(二)毕业实习安排 毕业实习在第六学期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按 18周计,共 18学分。五、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基准教学计划表中, 涵盖了专业核心课、 拓展课、 应用实践课以及通识拓展课程四大板块。在教学方法上,本专业采用多种方法, 既有传统的讲授法,也有案例法,研讨班法,亲历实践法等。在考核方式上,鼓 励创新性考核,改革的方向就是将之前注重结果的考核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考核, 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经过九年的探索, 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了的“渗透性、 递进式、 全方位型实践 教学模式”,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 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大量改革。1、具体改革内容包括:改革核心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内容和考核方式;改 革应用发展课的授课方式、 内容和考核方式; 改革应用实践课的授课方式、 内容 和考核方式;改革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2、改革的目标包括:突破理论课单方面讲授的局限,形成引导学生参与互 动的授课模式; 突破现有的以试卷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基本方式的局限, 形成课堂 表现、课后准备、考试等多环节、多形式的考核方式;调整培养方案,形成以培 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 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以适 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等。3、关键问题:形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师们应用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形成多环节、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等。六、专业能力设计 培养出的社会工作学生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核心专业能力:1、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的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是衡量社会工作专业 的学生最直观的标准。专业知识既表现为助人、尊重、平等、奉献、责任等以人 为本的价值观,也表现为介入、参与、动员、策划、组织、实施等方法。它不仅 确保人性、 人权、人与社会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 提升了助人者的人格 境界,更使服务超越一般的助人行为, 上升为具备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方法的能力 型服务。本项能力具体包括个案服务能力、小组服务能力、社区服务能力、机构 运作知识的掌握、工作方案设计能力、过程监督能力、总结评估能力等。2、对基层组织的认识、基层事务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中国目前大量需要的 是能从事基层社会事务管理, 能从事最普遍化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工作的组织 和管理者。所以学生应准确掌握社会工作基本原理,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 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基层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工作机构的基本知识及 其运作模式,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3、社会调查、分析与论文撰写能力。开展社会服务、进行社会动员、实施 社会行政等,都需要借助社会调查,需要遵循社会调查的基本原理,同时,运用 社会调查原理实施工作。 要求我们的学生善于了解国情, 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 资料查询的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本专业要求的能力体系、实施途径及考核方式包括:能力 具体要求 达标的途 考核方法径提供社会工 作专业化服 务的能力对基层组织 的认识、基 层事务的组 织和管理能 力掌握社会工作基 础知识、通识知 识、工作方法了解基层工作流 程、职责、方法, 掌握基本的组织 和管理技巧课程考核课程学习 社工协会初审, 法学系学生能力培 五个一工程 养指导委员会考核, 计算相应的能 力学分五个一工程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工协会初审,法学系学生能力培 养指导委员会考核, 计算相应的能 力学分 实习考核,计算实践课程学分掌握各类调查的社会调查、 分析与论文 撰写能力方法和技巧,掌 握资料分析方 法、论文写作方课程、竞赛五个一工程课程考核 社工协会初审,法学系学生能力培 养指导委员会考核, 计算相应的能 力学分“五个一工程”指: 主持一项个案工作、 组织一项小组工作、 实施一项社会 调查、联系一个社工机构、发表一篇社工文章。七、专业特色 特色:西部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 UGN三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近九年的发展中, 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方式: 以实践教学为 突破,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服务促地方发展,以服务换发展空间,在实践中逐 步形成了“西部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 UGN三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 式”:在宜宾学院( U)社会工作专业登记成立的宜宾市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的基础上,争取政府相关部门( G)、国内外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资源( N),以 本地区弱势群体为对象, 以我校社会工作师生为基础开展各类服务, 从而达到锻 炼学生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形成独特办学模式的目的。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争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 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长期不间断 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 能力培养方案中对此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形成了渗透 性、递进式、 全方位型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已经开展的项目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 会和国务院妇儿工委资助的地震灾区“儿童友好家园”项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和民政部资助的“儿童温馨家园”项目、宜宾市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的 “留守儿童调研”项目等。第二,以教师科研、学生实践实习、学生就业、培训交流等为契机,为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此扩大影响,换取发展空间。总体措施是:深入开展 留守儿童、 失依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研究, 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 提升教师科 研、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以此为依据同政府部门、基金会接触,为申请项目和资 助奠定基础; 以社会工作教研室和宜宾市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平台, 积极拓 展与宜宾市相关政府部门, 尤其是宜宾市民政局、 关工委、儿童福利院、 共青团、 妇联、残联等部门, 宣传研究成果,并积极争取开展项目服务; 以社会工作教师、 社会工作协会学生为主要参与者, 积极同国内外基金会联系, 以前期研究成果为 基础,申请资助,实施本地区的弱势群体服务;在争取到项目和资助后,以宜宾 市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管理平台, 整合师生力量, 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