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湾中学导学案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学生活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王花香 审批: 学生 知识梳理知识运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 ,1+ 3= 90,则 2= 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若A +B=18 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 0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 0,A+B=18 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两直线平行的判别和性质: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 2、 “三线八角”的识别: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规”;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3、平行线的判别:(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备注:其中(3)、(4)、(5)这三种方法都是由角的数量关系(相等或互补)来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的,因此能否找到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关键是能否正确地找到或识别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4、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5、两个几何中最基本的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1、如图,已知 AB与CD相交于O,OE平分AOC, OF平分AOD试回答: (1)图中有哪几对对顶角。(2)图中有哪几对相等的角 ? 学习不怕根基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课题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回顾与思考课时1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1.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 2.通过对知识的疏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用语言说明几何图形.3.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质。流程 回顾归纳 知识梳理 知识运用 归纳小结重难点复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以及相交平行的综合应用,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回顾归纳知识梳理 (一)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1、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掌握一个解题方法,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 1 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活动 (环节、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知识运用2、如右图, (1)是两条直线_与_被第三条直线_所截构成的_角。 (2)是两条直线_与_被第三条直线_所截构成的_角。 (3)_与_被第三条直线_所截构成的_角。 (4)与6是两条直线_与_,被第三条直线_所截构成的_角。 3、观察图(1)中角的位置关系,1和2是_角,3和1是_角,1和4是_角,3和4是_角,3和5是_角. 4、如图(2),已知ABCD,1=70则2=_,3=_,4=_. 5、已知:A= 30,则A的补角是_度6、如图,直线a b,则A CB_7、 如右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在下列四个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1=2 B.B=DCE C.3=4 D.D+DAB=1808、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OF平分AOE, 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2 =45 B1=3CAOD与1互为补角 D1的余角等于7530数学的灵魂在于思考。知识运用归纳小结9、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 B、CD于点E、F,EG平分B EF,交CD于点G,1=5 0 求,2的度数10、如图:已知: ,求 4的度数11、如图,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已知:DEAO于E, BOAO,CFB=EDO,求证:CFDO 证明:DEAO, BOAO(已知)DEA=BOA=900 ( )DEBO ( )EDO=DOF ( )又CFB=EDO( )DOF=CFB( )CFDO( )熟练掌握本章学过的有关定理、性质是解题的基础,灵活运用有关定理、性质是知识的升华。教学后记一、成功之处:二、不足之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怕根基浅,只要迈步总不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掌握一个解题方法,比做一百道题更重要。”第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