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目 录中文摘要I1 概述11.1 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11.2 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12 地质概况12.1 煤层赋存情况12.2 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22.3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32.4 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43 可采储量及可采区43.1采煤工作面的可采储量计算:43.2采煤工作面可采期计算44 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54.1巷道布置54.2 生产系统55 采煤工艺95.1 采煤工艺的选择95.2 采煤工艺96 生产技术管理116.1 循环方式116.2 作业形式116.3 工序安排116.4 劳动组织126.5 循环图表126.6 工人出勤表126.7 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137 采煤方法图的设计与绘制148 安全技术措施148.1 一般要求148.2 顶板管理措施158.3 一通三防管理168.4 机电运输管理188.5 两巷工字钢回撤措施198.6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198.7 安全组织保障措施218.8 灾害应急及避灾路线2211 概述1.1 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全套图纸,加1538937061.1.1位置本采煤工作面位于1水平东一采区第一区段,工作面的编号为1711。1.1.2开采范围本采煤工作面的上边界为本矿南边的矿界,下边界为-338m标高,开采起始位置为东一采区西边界,采止位置为运输上山。该工作面长度为181m,沿走向方向推进长度为2155m。1.2 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1.2.1与相邻煤层的关系本采煤工作面开采山西组7号煤层,与位于该煤层下方的另一主采煤层9号煤层相距30.5m,7、9号煤层厚度分别为3.1m、3.4m。本采煤工作面上方为采空区,下方为未开采区,对工作面开采无大的影响。1.2.2与相邻已采区的关系本采煤工作面上方为已经开采的采区,该采区留有足够的煤柱,采空区内无积水和瓦斯,对本工作面的开采无影响。1.2.3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采煤工作面开采范围与地面相对位置的范围内无建筑物、水体和铁路。2 地质概况2.1 煤层赋存情况1711采煤工作面开采煤层为7号煤层,其走向为东西向,倾向北,煤层倾角平均为1835,平均22,煤厚2.02m3.46m,平均3.1m。经过化验分析得出7号煤的容重为1.36t/m3。硬度中硬,普氏硬度为23。属于中低硫气煤,也可作为良好的炼焦用煤。主要煤类指标见表2-1-1。表2-1-1 煤层的煤类及主要煤质指标煤层煤类原煤工业分析精煤工业分析AdVdaf (%)Qnet.ad(MJ/Kg)St.dAdVdaf(%)Qnet.ad(MJ/Kg)St.d7气煤17.9437.8626.330.656.8338.1530.680.522.2 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7煤的伪顶为厚度为00.12 m的铝土质泥岩,随采随落,直接顶和基本顶为百度为20m的泥岩及砂质泥岩,较坚硬。直接底为砂质泥岩、泥岩,老底为细砂岩。地质综合柱状图详见图2-1。图2-1 地质综合柱状图2.3 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2.3.1地质构造本井田是一个北东、西、南边界断层包围的相对独立的、完整封闭的地质构造单元,为一倾向NNW,走向略变化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在1835左右,井田内以张姓断层4条,火成岩张性断裂侵入煤层,局部使煤层变为天然焦,侵入最高层位为山西组7煤,地震控制尖灭区一个。主要断层特征见表2-3-1。表2-3-1 断层特征一览表序号断层号性质产 状长度 (m)落差 (m)可靠 程 度走向倾向倾角()1F1正N40ESE7045001000可靠2F2正EW-NWS-SW65540065-110可靠3F3正NEN85208060较可靠4F4逆N60ESE55200017-60可靠2.3.2火成岩侵入情况井田岩浆岩活动主要表现在燕山晚期,以基性岩为主, 岩浆岩侵入以F1断裂为主要通道,呈岩床或岩脉侵入到煤系地层之中,钻孔揭露岩浆岩侵入最高层位为四灰底,对太原组煤层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该火成岩两端有外延的趋势。经钻孔揭露的有4个钻孔(7526、32、31、012)岩浆岩侵入到21煤,使煤层变成天然焦,主要分布在4勘探线以东。侵入到17煤层的有23个钻孔揭露,使煤层变为天然焦或局部侵蚀,主要分布在39及1316勘探线之间,侵入到煤系地层的岩浆岩有斜闪煌斑岩、闪长岩、安山岩等。7煤基本不受断层影响,只有局部受到火成岩的侵入,影响也较小。只有在912勘探线中部出现无煤带,且七煤区域小。除此之外,7煤厚度均匀,七煤平均厚2.47m。2.3.3水文地质情况本井田第三层隔水层为湖积,冲积相,以粘土和砂质粘土为主。厚度1993米,平均为52米其中粘性土平均为46米,从东向西变厚。经Z25孔抽水,第二层与第三层间无水力联系,为第四纪下部良好的隔水层。在7煤露头处与本层厚度在4060米以上。7煤上部有平均厚19米的砂岩,钻进中有两孔漏水,据抽水资料含水性微弱,7煤下部单位涌水量和渗透系数近似于零,基本无水。7煤-250m水平上部已经采空,且采空水经过勘测及处理,对本工作面无影响。2.4 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根据勘探资料叙述,1711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73m3/h,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min,根据2006版煤矿安全规程,该矿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尘爆炸指数为43.01,属于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7 煤属于易于自燃的煤层,发火期为3-6个月。该采煤工作面无冲击地压危险。根据勘探资料数据可知:由于矿井开采深度大,温度较高。75-13孔的井温测定成果见表如下:表2-4-1 井温测定表孔深(m)6007008009001000温度(C)25.426.72830333 可采储量及可采区3.1采煤工作面的可采储量计算:Z=LSmK式中:L采煤工作面长度,m,本工作面长180m;S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本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000m;m采高,m,本工作面为 3.1m;煤矿层实体密度,t/m3,7煤为1.36 t/m3;K工作面采出率,取95%。则Z=18020003.11.3695%=9612480t=144.1万t3.2采煤工作面可采期计算式中:T采煤工作面可采期,a;Z采煤工作面可采储量,万t;A工作面生产能力,万t/a; T=1.2a4 巷道布置与生产系统4.1巷道布置 本采区位于矿区西北侧,采用自上而下、两翼同时布置的开采顺序,1711工作面位于该采区上区段西翼。在-550m岩石大巷顶板作采区下部车场,顺煤层自下向上作采区轨道上山和回风上山,两上山相距20m。本采区划分为三个区段,分别在-475m、-400m、-325m和-250m标高处作区段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和中部车场、上部车场,在每个区段运输巷作开切眼与回风巷贯通形成工作面。区段运输巷为梯形断面,锚杆支护,断面规格为3.03.0m,作为本区段运输、行人、通风用;开切眼断面为矩形,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断面规格为1.5m(高)4.0m(宽),开采前用支架替换。巷道布置、采煤面平、剖面详见附图4.2 生产系统4.2.1 运输系统本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运输上山、主要运输大巷均采用皮带运输机运输。原煤运输线路为: 1711采煤工作面-区段运输巷-运输上山-550m岩石大巷-井底车场-地面材料运输线路:地面 - 井底车场- -550m岩石大巷-辅助上山上山-区段运输巷-1711采煤工作面。详见附图表4-2-1运输设备配备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使用地点数量(台)备注刮板运输机SGZ-730/264采煤工作面1600t/h,功率264Kw,长200m转载机SZB-730/40运输巷1皮带运输机DSP-1063/1000运输巷2长1000m,125 Kw,带速2m/s4.2.2排水系统 1711工作面的水排至区段运输巷,经采区辅助上山、采区下部水仓沉淀,经-550m岩石大巷自流至井底车场主水仓,经副井排出地面。详见附图4.2.3供电系统来自井下中央变电所电源送入采区下部车场的采区变电所,经变压后分别向采煤工作面、运输上山中的皮带运输机、泵房、照明等供电,掘进工作面采用“三专”;东西两翼工作面分开供电,供电线路经辅助上山至区段运输巷。每个工作面的割煤机组采用专线单独供电,其他辅助设备另设一条供电线路。详见附图表4-2-2 采煤工作面用电设备负荷统计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使用地点数量(台)额定容量/Kw备注割煤机MG2200W采煤工作面1400刮板运输机SGZ-730/264采煤工作面1320转载机SZB-730/40运输巷140皮带运输机DSP-1063/1000运输巷2125250 Kw乳化液压泵RB63/35-50运输巷24590Kw回柱绞车YAJ-22回风巷122喷雾泵PZ320/6.3运输巷、转煤点24590 Kw4.2.4通风防尘系统一、 确定工作面风量 (一)、风量计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100qk =100(3.7360)1.5 =9.3m3/min式中:Q为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q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K工作面通风不确定系数,取1.5。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K =601.35.251.0 =409.5 m3/min式中:Q为采煤工作面所需风量,m3/min; V工作面适宜风速,m/s ; S工作面平均断面积,5.25m2; K工作面通风不确定系数,取1.0。(二)、风速验算1、按最低风速验算Q600.25S=600.255.25=78.75 m3/min式中:S工作面平均断面积,5.25m22、按最高风速算验Q604S=6045.25=1260 m3/min通过验算可以看出:78.75Q(409.5)1260 m3/min(三)、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工作面实际需风量为409 m3/min(取整)。二、 通风防尘系统(一)、通风系统1、通风线路本工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