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周末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古诗。塞下曲_,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_。1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2. 阅读理解。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和:_白银盘:_青螺:_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_,像_。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_,才能保持光亮。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3. 诗歌鉴赏。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全诗描述深秋时候从_到_的景色。2诗中点明时间的诗句是:_;表现颜色的诗句是:_;表现形状的诗句是:_;表现诗人心情的诗句是:_。4. 阅读故事,完成下列各题。望洞庭_,潭面无风镜未磨。_,白银盘里一青螺。1默写古诗。2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和”的意思是:_。诗中描写的是_的景色。3“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中,诗人把(_)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铜镜;4“白银盘”是喻体,它的本体是(_),作者同时把(_)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5. 课内阅读。清平乐 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是一首宋词,其中“清平乐”是_,“村居”是_。2这首词写的是( )A.城市生活B.乡村生活3根据词的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两位老人是一对白发夫妻,他们正在家辛勤地劳动。(_)(2)这首词表现了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_)4“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表现了小儿子的_6. 古诗理解。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九州在诗中是指_,乃翁是指_。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_情怀。3作者希望“王师”是_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7. 阅读理解。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_)(_)(_)(_)2“缘”的意思是( )A.边。B.因为。C.沿,顺着。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两个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受。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画出相应的诗句。5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_6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7苏轼的诗作有很多,课外你还积累了哪些?请默写出一首来。_,_。_,_。8. 阅读理解。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心聊代醉。注释帝里:京都。茗:茶。1诗中没有写到的景物是( )A.翠柳B.花C.草D.飞燕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在清明的时候写的B.诗的三、四句通过马车声和城外的柳色,写出了人们清明踏青出游的情景C.诗的五、六句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舒心、畅快的感觉D.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京城内真实看到的景象3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孟浩然此时的心情是( )的。A.兴奋B.激动C.愉悦D.沉郁4对比杜牧的清明一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_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_。_,夜深篱落一灯明。1默写古诗。萧萧梧叶送寒声,_。_,夜深篱落一灯明。2“萧萧”是指_;“促织”是指_。3这首诗描述了诗人_(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10. 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答:_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么?为什么?答:_3、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么?(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11. 读下面的诗歌片段,完成练习。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1你从哪句诗里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呢?用横线画出来。2读诗重在想象,读这个片段的第一小节时,你想象到了哪些美丽画面呢?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到括号里。A.想象各种野花美丽而清香。B.想象颗粒归仓的丰收景象。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在每一片叶子里(_)在每一朵小花上(_)在每一滴汗水里(_)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_)3对文中画线的诗句理解正确的是()A.秋的声音来去匆忙,非常短暂。B.不知道秋的声音从哪来,上哪去。C.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秋天。4小朋友,你留意过秋的声音吗?仿照片段的第一小节,试着写一写。秋的声音,在_,在_。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12. 古诗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描写西湖晴天美景的诗句是“_”,描写西湖雨天的风姿的诗句是“_”后两句作者大胆想象,用_来比作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2写出这首诗中对仗的词语。水光对(_)潋滟对(_)晴对(_)3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夜书所见萧萧,动客情。挑促织,夜深篱落。1将古诗补充完整。2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诗的前两句渲染了一种_的氛围。4“动客情”在此处有两层意思,分别是()A.秋风带来的寒意引起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向往。B.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C.引起诗人对童年往事的回忆。D.勾起诗人对梧桐树的怀念。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_。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2农历九月九日是_节。“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这个人是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页码 / 总页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