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北大学地质系地球科学概论讲义+笔记1. 宇宙(university): 古人称“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无限、永恒、不断运动变化的客观物质世界。“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2. 恒星(star): 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自身能够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3. 星际物质: 弥漫于星际空间内极其稀薄的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4. 星际云: 星际物质的密集形式5. 星云(nebula): 星际物质更加庞大和更加密集的形式6. 天体系统(sphere systems): 宇宙中物质是运动的,并有一定的系统和规律,相互吸引和旋转,该系统叫天体系统。7. 赤道面:太阳系天体以太阳为中心作高速旋转,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行星分布及运转几乎都在一个共同平面内,该平面叫赤道面。8.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我们通常说的地球形状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的形状9. 大地水准面(geoid): 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10. 地球的表面形态: 分陆地(30%)、海洋(70%)两部分;陆地多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陆地或海底,表面起伏不平;世界屋脊(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 m;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深海沟,海拔-11034 m11. 山地(mountains):海拔高程大于500m,相对高差大于200m的地形。(500m1000m 低山,1000m3500m 中山,3500m 高山)12. 山脉: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13. 山系: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的山脉称山系14. 丘陵(hills):海拔小于500m,相对高差数十米的低矮浑园地形15. 平原(plain):海拔200m,相对高差数不超过数十米16. 高原(plateau):海拔500m,表面比较平坦。17. 盆地(basin) :周围高,中央低的地区18. 大陆裂谷(continental rift):宏伟的线状洼地,如东非裂谷,是地壳上拉张的结果,呈“之”字型19. 大陆边缘(continental margin): 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带,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20. 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分两类,一类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组成,主要分布于大西洋,故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21.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大陆边缘分两类,一类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岛弧海沟组成,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故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22. 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 海与陆地接壤的浅海平台,坡度小于0.323. 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 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部分,平均坡度4.324. 大陆基(continental rise):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缓倾斜坡地,坡度为535。25. 岛弧(island arc):大洋边缘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群岛。如阿留申、千岛、日本、琉球、菲律宾、马里亚纳等群岛。26. 海沟(trench):大洋边缘的巨型带状深渊,长度达1000km以上,宽度大于100km。 27. 海沟系:岛弧与海沟二者常组成岛弧海沟系。28. 大洋盆地(oceanic basins):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平均水深40005000m。29. 大洋中脊(mideanic ridge):绵延在大洋中部(或内部)的巨型海底山脉,常发生地震和火山。30. 中央裂谷:大洋中脊轴常有一条纵向延伸的裂隙状深谷,称中央裂谷。1.地壳厚度各处不同:一般地壳厚度较大的地方,地势较高;地壳越薄的地方,地势越低(图1-3)。2.艾利的山根说: 美国天文学家艾利(G.B.Aity,1855)认为,厚度大的地壳有较大重量,但因其下沉深,所获的浮力大;而厚度小的地壳具有较小重量,因其下沉浅,所获的浮力小,故两者都能达到均衡。艾利看法的重点是高山之下有“根”,故称山根说(theory of mountain root)。例如海中航行的船只,水中漂浮物等。 3.目前的观点:现今认为,均衡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引起均衡的动力不是岩块的浮力,而是重力。其原理是,地球内部某一深度可以找寻一个水平面,称为补偿基面(compensation level)。在此面单位面积上的所承受的上覆岩块的总重量都相同。以此补偿基面为准,高山地区地势虽高,地壳厚度大,但其下部地幔厚度小;大洋地区地势虽低,但其拥有的地幔厚度大。故两处岩块的总重量相等,从而可保持重力均衡(isogtasy)。31. 地壳的重力均衡:32. 大气圈(atmosphere):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最外部的气体圈层33. 大气圈的结构: 自地面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及散逸层(对流层和平流层最重要)34. 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升高1km温度降低6(大气降温率);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因而发生一系列天气现象,如风、雪、云、雨等;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 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污染严重; 占大气圈总质量的70%75%。 35. 平流层(stratosphere):平流层是从对流层顶至3555km高空的大气层,其主要特征是: 质量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20%; 气流以水平方向运动为主(最显著特征); 不存在对流层中各种天气现象; 该层上部存在多层含臭氧的层,能吸收紫外线,因而是生物的保护伞; 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36. 中间层(mesosphere):自平流层顶至85km高空的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故又称冷层,空气又出现对流。37. 暖层(thermosphere):从中间层顶到800km高空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氧、氮被分解成电离状态,又称电离层。38. 散逸层(exosphere):位于800km以上至20003000km的高空,地球引力作用弱,气体质量不断扩散,亦称外逸层。39.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40. 生物圈的主要组成: 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无真正的细胞核,如细菌和蓝绿藻。);原生生物界(单细胞,有细胞核,如藻和原生动物。);真菌界(低等真核生物,如蘑菇,木耳等。);植物界;动物界41. DNA:生命是一种能自我复制、记载、累积和传递遗传信息的有机体,掌握这个生命系统运作的是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即DNA42. RNA:另一种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即RNA。43. 水圈(hydrosphere) :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为主。海洋占97%,冰川占2.15%,地下水占0.6%44. 水的类型:据天然水所处的环境不同分海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三类45. 标准盐:盐度介于337之间,以35代表海洋的标准盐46. 咸化海:如果明显高于35的海洋称为咸化海47. 淡化海:低于35的为淡化海48. 海啸(tsunami):地震、火山喷发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汹涌的海浪,波高可达几十米。 49. 潮汐(tide):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50. 涨潮: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为引潮力。在地月体系中,该合力在对月点和背月点最大,且方向垂直指向球面外空间,因而可使海面上升凸起,发生涨潮。51. 落潮:而在对月点、背月点方位为90的地区,合力最小,形成落潮52. 特高潮和特低潮: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天内可出现两次涨潮和落潮。如果月球、太阳、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可出现特高潮和特低潮。53. 潮流:由潮汐引起海面高度变化迫使海水作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潮流。54. 海(洋)流(ocean current):大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动的海水55. 浊流(turbidity current ):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物质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多由地表、火山等因素引发,因而具有较大的剥蚀、搬运能力,常形成冲槽、冲沟、铸模等,沉积物具鲍马序列。56. 片流(sheet flow):刚下雨后,沿山体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57. 洪流(flood flow):下雨后沿山谷或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58. 河流(river):地球表面具有固定河道的线状常年性流水。59. 水系和干流的概念:大大小小若干条河流组成的水流系统为水系。水系与水系之间以分水岭相隔,如长江、黄河水系。水系中最大、直接注入海洋或湖泊者为干流,如长江、黄河。注入干流者为支流,如渭河为黄河的一个重要支流。60. 层流:水质点平行运动。61. 紊流:水质点运动紊乱,无规律。62. 环流:水质点绕平行方向的轴作螺旋状规律运动。63. 涡流:水质点绕垂直方向的轴作螺旋状运动。 64. 包气带水:埋藏在包气带中的水。 65. 潜水:埋藏在地表之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饱水带水)。 66. 承压水: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层间水)。 67. 沼泽(marsh):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成因有多种。68. 冰川(glacier):指由积雪形成并能运动的冰体69. 大陆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分布在高纬度和两极,雪线低,面积大,冰层厚,由中间向四周流动,流速快。 70. 山岳冰川(mountains glacier):分布在高山地带的冰川,雪线高,规模小,冰层薄,面积小,受地形控制,从上往下流动。 71. 密度(density):密度=质量/体积,从地表到地心,密度逐渐增大,在33km、2885km以及其他深度,密度突然增高。72. 压力(compressive stress): 静岩压力,即压强(intensity of pressure)随深度增加压力不断增加73. 变温层(外热层):地表受太阳影响,温度一年四季,白天黑夜呈周期变化的表层。74. 常温层:外热层之下,地温常年保持不变的地方75. 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geothermal gradient):常温层之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平均376. 地热增温级:温度每增加1所增加的深度,是地温梯度的倒数77. 重力(gravity):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78. 磁场(magnetic field):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称为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79. 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80. 磁倾角:磁场强度矢量与水平面的交角。81. 磁场强度:磁场大小的绝对值,平均为50T82. 磁异常(magnetic anomaly):地球浅部具磁性物质引起的局部异常。 83. 地磁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磁异常84.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速度快,任何物质均可通过,又称P波85.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慢,不能通过液态介质,又称S波86. 地震波:纵波和横波87.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前面讲授的地球内部各种物理性质,尤其是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以下三个一级圈层和两个不连续界面:地壳和地幔88. 地壳(crust):033km,大陆型地壳(SiAl层)以花岗岩为代表;大洋型地壳(SiMg层),以玄武岩为代表89.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