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办好人民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为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和有关会议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我市建设“智慧”的工作要求,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注重实效、均衡发展”为原则,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工作核心,以教育信息化项目为主要抓手,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实施突破口,加快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应用推广,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二、规划现状 全市现有中小学校2145所(其中教学点888个),53%的学校已接入宽带,其中5%的学校带宽为100M,班班通设备装配教室7561个,覆盖率为51%。全市拥有教师办公用计算机16484台,学生用计算机18355台,师机比为2.29:1,生机比为35:1。2011至2013的三年内,全市4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完成了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合格率在92%以上。2012至2014的三年内,全市中小学承担国家、省级教育信息化科研课题100多个,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国家级奖40多项。市本级投资120万元新建了标准化中心机房。但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仍有47%的学校未接入宽带网络,已接入学校带宽基本少于100M,教室班班通设备覆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教师工作用计算机不足,给教师日常教学带来很大不便。各类学校及电教部门专职技术人员不足、运转经费欠缺,导致设备使用与维护等服务工作难以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偏低,对常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类软件操作不够熟练。教育云建设尚未启动,教育网站建设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影响力不大。 三、规划目标 1.总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基本达标。 2.阶段目标。到2016年,完成教育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平台的建设和数据采集,城区学校宽带接入全部达到100M,全市班班通设备覆盖率达到80%,师机比达到2:1。城区学校教师基本实现人人通,学生人人通比例达到20%。教师采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比例不低于30%,城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取得基本成效,初步建立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到2018年,乡镇学校宽带接入全部达到100M,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宽带接入达到10Mbps以上,全市班班通设备覆盖率达到100%,师机比达到1:1,乡镇以上学校教师基本实现人人通,学生人人通比例达到40%,教师采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比例不低于60%,乡镇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进展良好,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到2020年,乡镇以上学校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城区学校实现100M宽带到终端,全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生人人通比例达到60%,教师采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比例不低于80%。 四、主要任务 1.教育管理平台建设。按照“实用性、准确性、扩展性”的原则完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精确采集全市各类学校、师生的基础数据;准确做好教育相关项目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招生、考试实时查询服务;实现管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对各类数据的更新与维护,建立市县校三级数据平台工作人员队伍,制定管理办法,规范操作,为各级教育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服务。 2.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按照“面向课堂、面向师生、立足应用”的原则完成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平台提供的各类资源和素材具有操作便捷、内容丰富、特色明显等特征。以资源平台为依托,逐步建立与本地教材同步的各类精品资源(视频、课件、教案、试题、导学案等)库。收集整理各类师生竞赛的优质作品,使平台成为展示我市师生优秀风采的网络平台和窗口。通过资源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新方法,使资源平台成为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备课、开展教学的得力助手。 3.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制订出台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指导意见,加大与各宽带接入运营商的协商力度,以县(市、区)为单位与运营商签订宽带接入合同,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畅通、稳定的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宽带接入到每一个教室的教学终端,带宽足够支撑教师课堂教学对资源的查找和下载等操作要求。无线网络覆盖全校,为学校进行移动办公、教师移动教学、学生移动学习提供良好的带宽保障。 4.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统筹改薄项目资金,争取财政配套资金,吸引企业参与建设,努力实现班班通设备全覆盖,实现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加强培训,让所有教师熟练掌握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方法。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和探索设备使用的新模式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应用水平,加大对教师课堂应用的督导,通过课堂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管理。加快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开发上线,制定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管理办法,举办全市人人通平台操作培训班。分步推进全市中小学教师实名开通网络学习空间,鼓励教师进行人人通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应用探究,开展人人通网络空间教学专题研究。探索家长参与使用人人通平台的方式方法,与校讯通功能逐步融合。试点通过政府有偿购买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人人通空间平台的服务功能。 6.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制定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提升方案,培训立足教师、服务教师,通过各种培训方式,使集中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通过国培计划、省专项培训、网络培训、送培下乡等方式,分批次完成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技术支持能力培训提升。 7.抓好市级数字校园试点建设。抓好、抓实全市首批数字校园试点建设工作,加强技术理论指导,拓展校际交流合作,加强应用督促检查,发挥数字校园在提升学校管理和优化课堂教学方面的功能。及时总结数字校园试点建设和应用的相关经验,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办法,促进全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 8.推进教育门户站群建设。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教育门户网站和学校网站的现状,完成市级教育门户网站的升级改版,开通专项业务频道和教育民生查询系统。实现市县两级教育门户网站信息互联互通,建设教育门户站群市、县、校三级应用系统。加强对网站管理和操作人员在网络技术、撰稿能力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加大教育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开通政务微博、微信,拓展教育宣传的途径,以各种方式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市教育宣传的影响力。 9.提高教育信息化科研水平。积极引导全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竞赛、论坛、培训等方式增强教师科研能力。加大对国家、省级课题的指导力度,对课题申报、中期评估、结题等相关环节进行初审把关,确保课题研究成果和质量。聘请专家指导规划市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每年推出1-2个精品课题,制定市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提高研究水平,扩大成果覆盖面和影响力。 10.优化教育资源展示活动。积极提高展示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使活动深入师生并积极参与展示,在网络平台上开设活动专栏,公开展示所有参赛作品,采取专家评审和网络评审相结合方式,评选出各类优秀参赛资源。对报送到国家和省参加展示的资源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在展示活动中重视原创作品,多出精品。 11.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充实县校两级教育信息化工作专职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采取市场化方法,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信息化服务体系。 12.做好新技术、新媒体、新理论的应用推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刻掌握其内涵,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做好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实践和探索。积极推广电子书包、微课等新媒体、新理论的应用,加强与企业合作,研究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深入应用,扩大电子书包的覆盖面。 五、保障措施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民生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以更有力的工作措施强力推进。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计财科、基教科、职成科、电教馆、装备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电教馆,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成立相应的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并确定责任部门,认真做好本辖区内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实施、管理、维护和协调等相关工作。各中小学校要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确定专人负责,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认真抓好市、县两级教育信息化部署和安排的工作落实。 2.强化管理,保障运行。一是统筹制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对规划所涉及到的投入、应用、考核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措施。二是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三是通过督导、评估等方法,加强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做到建前有规划、建中有督导、建后有评估。 3.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教育信息化投入经费保障机制。将教育信息化所涉及的基础建设、设施维护、资源开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各类学校每年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占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0%;同时积极拓宽经费投入渠道,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参与资教育信息化建设。 4.创新机制,高效推进。以政府为主,实行区域集中管理,确保教育信息化经费专款专用。加强与企业、院校的合作,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推动教育云建设,主动争取上级的技术与项目支持,构建教育信息化建设互联互通机制,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5年1月6日印发 9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