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2013江苏)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C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D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答案:D解析:A项,分别读作kng,hng,kng,hng;B项,分别读作lng,lng,lng,lng;C项,分别读作hi,hi,hi,gi;D项都读“ku”。2(2013江苏)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地好像来到深水潭边。形容谨慎戒惧。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如履薄冰:好像踩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1)中所“忽略”的恰恰是欣赏作品的关键,故选“买椟还珠”;(2)从不管在“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相逢”可以判断选“殊途同归”;(3)从“危机感丝毫未减”可以判断选“如履薄冰”。3(2013江苏)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参考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解析:长者用的是比喻的手法,答题时找出本体即可。穿上鞋子是改变自己,铺上地毯是改变环境,改变自己和改变环境哪个更容易一目了然。4(2013江苏)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参考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题干要求“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处女作”的相关信息是为“渐至成熟”提供判断依据的,因此不能只注意“代表作”所给信息。大多数作家二十几岁发表处女作,至三十多岁才有较多代表作,故其成熟期约为十年。二、文言文阅读(19分)(2013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余积。(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及即尊位 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答案:C解析:制:制度。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在邺下名为清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有司籍其家,家无余积A BC D答案:D解析:讲的是李丰“始为白衣时”的事,是说李丰在司马懿与曹爽之间两面讨好,与不贪财无关。排除含的选项,可得出答案。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中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A项,“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不合原文“海内翕然,莫不注意”。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参考答案:(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解析:(1)“所在”为所字结构,译成“在哪里”;“对”译成“回答”。(2)“选”要译成被动;“尚”,娶帝王之女;“惮”,害怕。(3)“谘”为本句难点,但从其后面的“问”可推知“谘”同“咨”,也是“征询、商议”的意思。“谁可补者”是一个主谓倒装句,要译成“合适补任的人为谁”。参考译文:李丰,字安国,是原来卫国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中,因为父亲的荫庇而被征召到军中。当初还是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在邺下(就)有清白的名声,能够辨别评论人物,天下的人都称颂他,没有人不关注重视他。后来跟随军队在许昌,名声越来越大。他的父亲不希望他这样,于是下令让他闭门在家,告诫并让他断绝与别人的来往。当初,魏明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李丰在文学(官名)任职。等到明帝即位后,得到一个吴国投降过来的人,就问:“你在江南听到中原地区的名士是谁呢?”那个投降过来的人说:“听说有个叫李安国的人。”这时,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传到吴越地区了吗?”后来又转任骑都尉、给事中。明帝死后,又担任永宁太仆,因为他的名声超过实际才干,才干发挥的时候少。正始年间,调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尚书省任职期间,经常假托身体有病不上朝,按照当时尚书省的制度,因疾病不上朝超过一百天就停止俸禄。李丰病假不超过几十天,就短时间地开始上朝,不久又卧床不上朝,像这样重复了多年。当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也做官多年,一起历任郡守,李丰常常在人群中明确地告诫两个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期有病,李伟担任二千石,荒于饮酒,使得新平、扶风两个郡陷入混乱之中,但李丰也不加干涉,大家都认为他们倚仗皇帝的恩宠。曹爽专权,李丰在曹爽和太傅之间两面讨好,没有明显的亲疏厚薄。因此在这时有诽谤的书札中说:“曹爽的权势如开水那样炽热,太傅父子则冷如冰水,李丰兄弟则如恶鬼。”大意是李丰虽然外面看起来不受外物干挠,但是内心却在谋划事情,很像是恶鬼。等到宣王奏请诛杀曹爽时,在宫殿下停车,告诉李丰,李丰非常害怕,立即昏厥,两脚坠地,蜷伏在地上不能起来。到嘉平四年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着李丰。李丰知道虽然这不是显要的职位,但是因为自己和皇帝有儿女婚姻,想凭此依附至尊,因此就顺从没有推辞,就上奏章奉行。李丰做中书的两年间,皇帝常常单独地召见他,和他谈话,不知道谈些什么。景王知道他谈论自己,问李丰,李丰不把实情告诉他,于是就杀了李丰。这件事一直是个秘密(没人知道)。李丰做官前后经历了两代皇帝,但不把经营家产放在心上,(家人生活)只是仰仗俸禄罢了。李韬虽然娶了公主为妻,但李丰也经常管束并告诫他不得占取财物,有时候得到赏赐的钱财和丝织品,就把它施舍给亲戚族人;得到皇帝赏赐的宫女,大多送给子侄们,李丰都把她们送给几个外甥。等到李丰死后,官府来登记他的家产,家中并无多余的积蓄。三、古诗词鉴赏(10分)9(2013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眠 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解析:(1)含意可以根据诗中的“静”和“似”字体会。起句是从空间上说的,群山环抱,一片寂静,好似万物都不存在的远古,写出了山中环境的幽静。(2)此联中“簟”是“竹席”之义,“便”是“适宜”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常将门掩,不让世味进来,用“门常掩”来表达对官场的厌弃;诗人于盛夏时分醉卧竹席,一席足使诗人觉得安适,当然得到清凉的不止身体,还有恬淡的心境。(3)此题要求找出本诗表现“平淡”的内容有哪些,从这些内容中能看出作者的哪些愤懑之情。结合全诗,前两联所选意象均给人以闲适之感;颈联写“掩世味”,醉后生“世味”之想,可见诗人心怀不平;而尾联,“梦中频得句”写出似得而实失,“拈笔忘筌”化用庄子得鱼忘筌之典,是说提起笔来又忘记怎样写了,因为诗人心存愤懑,自然无法下笔,幽愤之情由此推出。参考答案:(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2013江苏)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至人无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